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57.鄉(xiāng)村醫(yī)生表彰會與帶魚汛會戰(zhàn)(月底求月票了)-《我在1982有個家》


    第(3/3)頁

    王凱得意的說道:“我家升起爐子來以后,天天晚上烤蜜薯,那蜜薯真好吃,昨天我表弟他們過來,看見我可以天天吃蜜薯,哈哈,他們哥仨饞的哭!”

    有婦女問王向紅:“隊長,快過陽歷年了,咱生產隊好幾年沒過陽歷年了,今年過不過?”

    看著社員們充滿期待的目光,王向紅將煙袋鍋在地上磕了磕,說:“過,好好過!”

    “殺豬嗎?”大家伙立馬問道。

    王向紅擺手道:“不殺豬了,看把你們給美的,以往一年到頭頂多殺一次豬,去年都沒殺上豬。”

    “今年王老師領著咱們過好日子,你們過嬌慣了,隔三差五的就想殺豬吃豬肉?想得美!”

    社員們遺憾的嘆氣:“唉,豬肉好吃呀,誰不想多吃兩口肥豬肉?”

    王向紅說道:“就豬肉好吃?雞肉不好吃?陽歷年發(fā)雞,一家一戶發(fā)一只白羽雞,讓你們用爐子燉上一鍋的土豆雞塊,不一樣滿口香?”

    社員們聽到這話笑起來。

    有肥雞吃也行!

    王憶說道:“今年元旦不燉雞了,我給你們做燒雞,到時候一家一戶發(fā)一只燒雞!”

    他的話音一落下,好幾個坐在地上歇息的勞力站了起來:“啊?發(fā)燒雞?”

    “生產隊去縣城里買燒雞吃嗎?行啊,這可好,燒雞最好吃了,那家伙太香了,比豬肉還香!”

    學生們聽說有燒雞吃更高興:“哦哦吃燒雞嘍,可以吃燒雞嘍……”

    王向紅問王憶道:“你準備從哪里弄燒雞?真去縣城買?”

    “還是咱能弄到燒雞的烤爐自己做燒雞?”

    他已經摸到王憶的辦事風格了,所以聽說王憶要給社員發(fā)燒雞便猜出了他的計劃。

    王憶說道:“就是買烤爐自己做燒雞!”

    “我已經給我天南海北的同學打過電話寫過信了,不管有什么機器,只要是咱們隊里能用上的,那就可以幫我買一臺找物流捎帶到市里去。”

    “燒雞的烤爐不是什么珍貴東西,我托人買一臺,咱隊里雞多鴨子多,到時候不光做燒雞還要做烤鴨。”

    “首都全聚德烤鴨,聽說過嗎?咱可以自己做烤鴨!”

    社員們聽著他的話頓時心潮澎湃。

    燒雞!烤鴨!

    王向紅也很澎湃,說道:“對,王老師在首都念了書,肯定學會了怎么做烤鴨。”

    “首都的烤鴨全世界聞名,我看《人民日報》上說,外國人來了咱們國家都要嘗嘗全聚德烤鴨呢。”

    社員們跟著說道:“咱們外島的鴨子能做成烤鴨?這可好了,首都烤鴨就是聞名,大會堂舉行國宴就有烤鴨!”

    “正好王老師養(yǎng)了個野鴨子,那東西不下蛋不看家,這次烤著吃了算逑!”

    王憶本來在笑瞇瞇的聽,一聽這話急眼了:“別,我那野鴨不能烤,那是深黃淡黃它們四個的干爹,誰烤它們干爹,它們能咬人!”

    社員們聽到這話當笑話。

    哄堂大笑。

    聊了一陣,王向紅起身招呼說:“來,加把勁、鼓鼓氣,把煤糕打完它,咱們就可以收工了!”

    推上來燒土有的已經成堆放下了,有的則還堆放在車上。

    有人上去摸起一把燒土看了看,說道:“買一噸土還要花上十幾塊,隊長啊,這樣咱們還怎么燒磚頭?咱外島啥都缺,干工廠不合算。”

    王向紅說道:“少說話,多干工作!”

    王憶解釋道:“這燒土是從內地路途迢迢運送過來的,所以很貴,咱們磚窯廠燒磚瓦用的土是從相公島運送的,隔著近,代價小,而且土也便宜。”

    他們買的燒土還是最便宜的,被鐵皮四周牢牢箍圍在車板上,并沒有都變成細土,有的還是土黃色的土塊。

    土塊里夾著一絲一絲的白絲,這可是上乘燒土的標志,粘性好,打成煤糕的時候可以少用點水,靠燒土就能黏出煤糕來。

    打煤糕是一鍬燒土、兩鍬煤面的比例,堆積的煤堆像打谷場上的谷堆,從堆頂挖出一個圓坑,擔上兩三擔水灌進去,再把煤堆周邊的煤面小心翼翼的蓋進去。

    這個過程得小心,要防止煤堆漏水,一旦漏水跑水可就不好辦了——打煤糕用水同樣得按比例來,漏水之后誰也不知道漏掉多少水,這樣怎么補水?

    一個個煤土堆里倒上水。

    要等水自己滲出來,這時候才能趕緊上鐵锨攪和煤土堆。

    做煤糕也有模具,叫做煤糕抹子,社員們七手八腳上工忙活,將一個個煤糕做出來擺到地上有序排列。

    煤糕比蜂窩煤干得快,兩個晚上的風吹再加上一個白天的日曬,差不多后天就能開始燒了。

    生產隊打完了蜂窩煤和煤糕,剩下海上沒什么活,便是集體忙活著墾荒。

    王憶給劃定了新農田范圍,事半功倍,社員們墾荒效率變高了很多。

    具體墾荒的活用不上他出手,而他又把講課的工作分配出去,這樣一時之間有空檔了。

    以往有空了他就往22年跑,這次不跑了,他留在82年,去時空屋把侉子偏三輪給開了出來,準備送去大眾餐廳。

    因為1982帶魚汛大會戰(zhàn)的通知也送到了,就在鄉(xiāng)村醫(yī)生研討會結束后第二天的大雪節(jié)氣當天開始,到時候各船隊縣里碼頭集合。

    王向紅準備讓王憶帶隊伍。

    所以王憶要在最近幾天把餐廳、把學校、把生產隊和自己手頭上的雜活都給忙活一下子,這樣到時候他才能放心的帶隊伍去參加漁汛會戰(zhàn)。

    其中在這些雜活中,給餐廳送偏三輪算是比較重要的了。

    不過去大眾餐廳送車之前,王憶先開著侉子去公社跑了一趟。

    他帶上了一點禮物,去感謝公社的刻章師傅石德路,人家把珍藏的一枚章送給了他,他得承人情、向人家道謝。

    同時,他還想著看看石德路的手藝,看看有沒有雇傭必要:

    石德路不光能刻章,還懂石刻、石雕之類的本領。

    說起這個人,王憶還挺佩服他的,他天生的小兒麻痹,親生父母發(fā)現(xiàn)他的病情后就把他給放進盆子里扔到海洋里。

    公社的鰥夫石葫蘆發(fā)好心,得知海上有個盆子飄著個孩子,他就去海邊抱回家里。

    左鄰右舍跟他說:“這是個殘疾孩子,以后長大了啥活也干不成,你養(yǎng)活自己都費勁,還要養(yǎng)活這么個殘廢?”

    老漢悶悶的說:“唐僧就是飄在水里讓人給撿到的,這樣的孩子以后都有出息。”

    “富人有富人養(yǎng)孩子的法子,我窮人也有窮人養(yǎng)孩子的法子,大不了以后我少吃一口,怎么著還拉扯不大個孩子嗎?”

    后來石葫蘆老漢還真是把石德路給養(yǎng)活大了,石德路還真是挺有出息。

    他確實小兒麻痹雙腿不會動,但心靈手巧,學會了很多手藝活,特別是石雕石刻做印章,在整個縣里都有名氣。

    石德路也很有良心,對石葫蘆很孝順,他是被人收養(yǎng)的,卻比公社絕大多數(shù)親生的兒子對老子還要孝順。

    他們父子爺們兩人在公社是名人,王憶稍微一打聽地址就打聽上門了。

    多年以來國家沒有市場經濟,石德路雖然有一手好手藝,卻只能給各隊集體、各公社或者縣里各家單位雕刻個公章、雕刻點字,日子過的挺貧苦。

    他現(xiàn)在能接到的好活主要是給墓碑刻字,畢竟刻公章、刻手章這種活不會常有,這東西不是消耗品,許多人刻一個手章要用一輩子。

    王憶開車去他家。

    偏三輪動力十足,轟隆轟隆的噴著煙就到了石德路家門口,這動靜吸引不少曬太陽的人扭頭看他,更有孩子看見后扔掉手里的泥巴木棍跑向偏三輪: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三輪車,我最愛,常常騎它去買菜,買韭菜、買菠菜、買到一堆爛白菜……”

    王憶從侉子的車斗里搬下準備好的禮物,鎖上車后對跑來的孩子們說:“可以爬進車斗也可以坐在車上,但是不準亂轟油門,否則我就不讓你們碰了,明白嗎?”

    孩子們只是過來看熱鬧而已,當然他們也準備在車主進屋后偷偷上車去坐一坐,沒想到人家允許他們上車。

    這讓他們心花怒放,齊聲說好。

    王憶說道:“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話,誰要是說話當放屁,那他就是個小娘們,以后他就是公社里的小娘們了!”

    男孩們聽到這話趕緊下保證:“我絕對是男子漢……”

    王憶點點頭進推開門,然后就看到門內擺放著好些墓碑,有的是空蕩蕩的,有的是刻上字了。

    說實話一進門就是一堆墓碑,這種場景挺滲人的,還好王老師是領袖同志的戰(zhàn)士,信仰堅定,他只是嚇得兩條腿哆嗦了一下子然后就挺住了。

    他推大門的時候有清脆的響聲:門上連著一條鐵絲,一直連到內門旁邊墻壁上凸起的一根鐵釘上。

    鐵絲上掛了一串自制風鈴,于是大門打開風鈴便‘叮叮當當’的響起來。

    屋內有駝背老漢出來問道:“同志,你是找石德路的嗎?是刻字還是刻章?”

    ps:本書沒有打算完結啊,什么王憶跟秋渭水結婚就完本是哪里傳出來的消息?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清涧县| 方正县| 教育| 五华县| 满城县| 大田县| 高州市| 左贡县| 莫力| 林甸县| 武夷山市| 柘城县| 贞丰县| 梁河县| 尖扎县| 尼勒克县| 沈丘县| 勃利县| 怀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龙县| 太康县| 高邑县| 麻城市| 涿州市| 和静县| 石阡县| 奉节县| 锦州市| 民乐县| 肇庆市| 墨玉县| 宣恩县| 罗山县| 华亭县| 翁牛特旗| 台中市| 郴州市| 金沙县|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