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十噸的糧食不算多。 王憶平日里給生產隊帶回來的糧食可不少,只不過是積少成多,一次次的捎帶過來的數量都不算多,但頻率比較快。 可是二十噸的糧食規模是頭一次。 主要是恰好有時事新聞可以用,有這么一條新聞在,他不弄個百八十噸的糧食那是對不起新聞廣播里說的‘銷毀走私糧食’信息。 除了糧食還有水泥。 十噸水泥帶過來,王憶這方面沒有解釋,之前他跟王向紅都商量過了,磚窯廠這邊需求的物資群策群力。 王向紅也通過徐進步解決了煤炭使用問題,28元一噸的出貨價,加一元五角的運費,另外天涯島自己雇傭或者安排運輸船去從市里碼頭卸貨帶到防空島,這個價格是多少就看他們定了。 王憶沒問過煤炭的來路,王向紅也不去額外詢問十噸水泥是哪里來的。 肯定是水泥廠來的唄,也是走關系買來的嘛。 十噸水泥不用卸船了,王向紅計劃著明天給防空島那邊送過去,現在先要卸掉的是糧食、火爐和一些雜物。 比如船用防腐漆。 這些防腐漆王憶買的也不少,用黑塑料桶裝了二十五桶呢。 他跟王向紅說道:“讓保密小組晚上過來搬運這批糧食吧,這批糧食的來路更不能透露出去。” 王向紅用火辣辣的目光看著船艙里豐腴的篷布,說道:“我明白,這些糧食里有國外的害蟲,國家不許它們出現在咱們的土地上,這樣的糧食是嚴令處理的,要是讓人知道落到了咱天涯島上,肯定很麻煩。” 大迷糊疑惑的說:“糧食里有害蟲,不讓上咱們國家的土地?是不是怕害蟲擴散啊?” 王向紅欣慰的看著他說道:“對,大迷糊你總算清醒了一會,總算不迷糊了。” 大迷糊笑道:“嗨呀,我是迷糊又不是傻,這些糧食里有害蟲,害蟲會擴散,這種事我能不懂嗎?” “其實處理害蟲很簡單,王老師帶回來的殺蟲劑可厲害了,往糧食里噴一遍就行了,什么害蟲都能殺的死。” 王向紅震驚的看著他。 剛夸你一句胖,你就給我喘上了? 這主意太人才了,這是生怕咱們王家人口太多啊? 王憶笑道:“隊長你別管大迷糊了,趕緊招呼人過來搬爐子吧。” “小雪已經過了,還有一個禮拜就是大雪了,到時候天肯定更冷,早點給社員們發爐子,讓他們生爐子取暖吧。” 生產隊今年的取暖煤還沒有買,但隨時可以買,因為已經到達縣里煤場了。 這種煤跟徐進步幫忙聯系的工業煤不是一回事,生產隊集體采購的取暖煤是以村莊或者生產隊為集體單位,經由縣保障處進行采購的煤炭。 民用取暖煤質量比工業煤更好一些,價格也更貴,一噸是34元,這價格里面包含運費,外島的什么物資都要比內陸貴,因為運費貴。 另外這個34元的采購價是不需要用保障票的,只要拿錢去買就行了,農村戶口也能買,不用非得吃商品糧才有配額,這是國家給外島漁民的優待。 在外島買煤以家庭戶為單位,每戶每個供暖季的采購標準上限為五十公斤,也就是一百斤。 之所以給一百斤這個限制是經過調研決定的,外島氣候不是很冷,冬天的大冷天主要是從一九開始到四九——正所謂一九二九拿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一九到四九是三十六天,而燒煤取暖的日用煤最低標準是三斤,一天燒三斤煤炭。 當然老百姓燒煤不是單純燒煤,起碼不是跟二十一世紀那樣燒純煤,而是買煤回來摻和泥土做煤糕、煤球、煤餅子這些東西。 如果燒做煤糕、煤餅子,那自然是煤渣更合適。 所以現在外島買煤最受歡迎的不是油光油亮的大煤塊,是煤粉、煤渣子,買了煤粉、煤渣子回來直接混上泥土做煤糕、煤球、煤餅之類。 當然買了大煤塊自己砸碎了一樣可以進行二次加工,可問題是這年頭煤炭品質不行,里面夾雜了不少的煤石頭。 這些煤石頭跟煤塊一樣黑漆漆的,然而卻不能燒,買到煤石頭那真能讓一家人喪氣好一會。 畢竟煤炭貴! 一噸34元,大包干之前強勞力一個月才能賺多少錢?也就是一噸多一些的煤炭,可誰家舍得用強勞力一個月的工分去買煤炭呢? 哪怕買一百斤都不舍得! 哪怕一百斤的煤炭才需要一塊七毛錢…… 現在天涯島還沒有買今年冬天用的煤炭,王向紅看王憶把火爐帶回來了,就咬了咬牙說:“今年不能等了,明天我領著人就去縣里煤場買煤去。” 王憶問道:“買個煤怎么還得等?” 王向紅便說道:“先去買煤的都是買煤塊子,集體買煤又不讓挑揀,上面煤塊子那么大,你說里頭要是有煤石頭怎么辦?” “79年冬天金蘭島去買煤,他們去的著急了,買回來的都是大煤塊,你猜怎么著?煤炭回來一卸船,社員們發現里面好些大煤石頭,最大的一塊煤石頭十一斤,合計起來煤石頭一共五百多斤!” 王憶愣住了:“煤炭質量這么糟糕?他們一共買了多少煤呀?怎么這么多煤石頭?” 王向紅說道:“嗨,誰說不是呢?所以等著,越等到后面剩下的越是煤渣子,煤渣子里沒有煤石頭,有也是一點石頭粉,一樣可以燒!” 王憶說道:“但煤渣里面不少土吧?品質比煤塊差不少。” “沒有煤石頭就行。”王向紅重復的說道,“咱漁民的錢掙得辛苦,一年到頭一滴汗摔船板子上碎八瓣才賺那幾個工分,可不能買到煤石頭。” 他們聊著天,正在島上各地開荒的一些強勞力過來了。 王東虎聽見他們的話后說道:“隊長、王老師,咱們隊里要買煤?這是真把爐子給捎回來了?” 王憶說道:“對,捎回來了,一家一戶別管幾口人,反正分一套火爐子,帶新煙囪,今晚就領火爐然后趕緊弄起來。” 王東虎高興的說道:“那好呀,正好我家里去年的煤還有呢,今晚家里就能暖和起來!” “你家里有澡堂子,本來就暖和。”后面的王金元笑道。 王東虎說道:“有澡堂子也不行,我家里不能去澡堂子里睡覺,再說到了晚上沒有太陽了,那澡堂子里也不暖和啊。” 王向紅說道:“先不說這有的沒的,王老師,明天去買煤,咱們隊里怎么買?按照最高指標來買?” 王憶說道:“對呀,按照最高指標來買,而且咱不光要按照最高指標買,還要去聯系其他生產隊,看看誰隊里有盈余的指標,然后把他們隊里指標買下來!” 王向紅聽了他的話后微微一皺眉頭,腦筋一轉,立馬明白他的意思。 其他人不明白。 王東虎這邊激動的問道:“我草,今年家家戶戶多分煤?分多少?分二百斤?三百斤?” 聽著這話王憶心里感覺社員們挺可憐的。 一冬燒煤用最多才敢猜‘三百斤’,在21世紀,農村燒煤一冬怎么也得弄個一噸。 不過21年、22年煤炭價格暴漲,漲到了一噸一兩千塊,不少農村家庭也舍不得燒煤了! 后面過來的社員聽了王東虎的話立馬來了個三人成虎: “今年隊里多分煤啊?分三百斤?” “行,家家戶戶三百斤煤,這樣子不用省著在三九四九燒了,過幾天大雪就能燒。” “三百斤煤啊,能出來多少斤煤餅子?今年富裕了!” 王向紅趕緊擺手:“停下都停下,你們琢磨什么呢?什么叫一家一戶三百斤煤?不過了?日子不過了?” “就是一百斤煤的配量,這已經是不錯了,現在除了咱生產隊,你們出去打聽打聽,全公社還有哪個生產隊給社員分煤?” 有人訕笑道:“主要是全公社就咱生產隊還是大集體,其他的都是大包干了。” 王向紅一聽這話有些生氣了:“咋了,咋回事?你們好日子過夠了想要折騰是不是?又要大包干?” 其他社員聽到這話也很著急,紛紛否認:“沒有沒有,現在日子過的多起勁,干啥要大包干啊?” “咱隊里不走大包干的路,就跟著隊長你和王老師走大集體的路!” “虎子你啥玩意兒呀,你聽誰說隊里今年分三百斤煤?” “就是,虎子你凈搗亂了!” 王東虎郁悶的說道:“是王老師說要買其他隊的購煤指標!我尋思著咱們買了其他隊的指標,買的煤多了那不分給社員……” “那是磚窯廠以后要用!”王向紅沒好氣的說道。 磚窯廠生產工作是生產隊未來一段日子的重點,社員們平日里都會圍繞著這話題聊天,所以有點風吹草動就傳遍全隊。 其中磚窯廠燒磚所需煤炭的事更是社員們關心的話題,盛大貴老爺子已經說過了,燒磚不用好煤,用普通工業煤就行,甚至用煤石頭都可以,煤石頭在磚窯里也能燃燒。 王東虎知道這回事,便問道:“隊長,你這是不過日子了吧?徐經理幫咱們聯系的煤不是28一噸嗎?保障處的煤場是34一噸,差六塊錢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