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我多正直的一個男人,我還是人民教師呢,你覺得我會干那種事? 何況秋渭水這丫頭不會給他機會的。 最近他開始腰酸了。 該借的地圖冊借到了,該打探的消息也打探到了,王憶離開治安局心滿意足的回生產隊。 路上他找了個荒廢的小屋,進時空屋去22年的倉庫把邱大年剛給他買回來的蒸籠給帶出來,推著一小車的蒸籠回生產隊。 他是乘坐了豆子家的機動船回去的。 漁船航行挺快,乘風破浪沒多久看到了天涯島。 遠看天涯島紅彤彤的。 島上有楓樹,小雪已過,楓葉變得愈發火紅美麗。 海風徐徐的吹,隔近了看能看到有楓葉脫離枝頭,化作一只只蝴蝶翩翩飛落。 落地的楓葉被吹的盤旋,給寂寥的冬山增添了好些風采。 山上的紅色還有柿子樹上那越發通紅的柿子,在這草木蕭瑟、萬花同悲的時節,有一樹樹掛滿枝頭的大紅柿子真挺好的。 它們是食物。 所以同樣是紅色,紅柿子要比楓葉更能溫暖了人的視線,冬季蕭瑟的山上也因為這些柿子而生出了一縷暖意。 機動船靠上碼頭,王憶跟金家三父子擺手告別,邁著輕松腳步往回走。 蒸籠自然有社員幫他搬運。 天氣陰沉,從昨晚到今天一直有風把云彩吹來,看來會有一場雨水。 外島氣溫很少會到零度以下,一年能下一場兩場雪便了不得了,前兩年一直沒有下雪。 冬天的大海少了夏日的喧鬧,此時的海風挺大的,但海浪卻不是夏季那樣輕快頻繁的‘轟隆轟隆’,是‘嘩——轟隆隆……’ 王憶聽著海浪拍岸聲,任憑海風撩動著他的身軀,很快便走上山頂進入辦公室。 還是挺冷的。 辦公室里該生火爐了。 生產隊有汽油鐵皮桶改裝成的爐子,王憶對王向紅說了要求,王向紅便批了個條子,等傍晚壯勞力回來去抬爐子。 他問王憶:“給你房間里一起撐個爐子?” 王憶擺擺手:“不用不用,我那邊有火炕了,火炕真是好東西,隊長,以后蓋新房讓社員們都蓋個火炕吧,冬天特別暖和,而且主要是它很干燥,睡起來舒服。” 王向紅含糊的說道:“到時候再說吧。” 他不太舍得給家家戶戶蓋火炕。 火炕用磚頭不少,蓋一座火炕相當于一面墻呢,一家一戶沒什么,可家家戶戶合計起來用的磚頭就多了。 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呀。 他要安排社員把隊集體的爐子搬出來,王憶看了看條子說不用了,說他已經托人買了火爐,到時候一家一戶分一臺,都是新型的鐵爐子,非常結實、熱轉化率很高,適合老百姓使用。 省煤,暖和,用處多! 王向紅對爐子挺好奇的,拉著王憶仔細問了問,問完之后他先期待起這新式爐灶了。 今天天氣不好,但學生們還是在外面上體育課,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打乒乓球。 乒乓球桌投入使用了,孫征南和黃有功正在打球。 你來我往,菜雞互啄。 這年頭的人對乒乓球是極其熱衷的,王向紅每天下班就會去乒乓球桌上找人搓兩局。 不過他今天沒有這心情了。 中午跟王憶商討之后,兩人確定要發動社員們開展冬季開荒的行動,他正在專心致志的制作墾荒計劃。 這事王憶幫不上忙。 他在校園里溜達著,看看學生們冬日的簡單活動,看看學校豬圈里剩下的豬,看看校園農田里綠油油的大白菜和竄起的蒜苗,最后回了聽濤居。 既然82年這邊暫時無事,那他就去22年一趟好了。 他之前在倉庫拿蒸籠的時候看到了一臺長江750偏三輪摩托,也就是傳說中的侉子。 這車為什么叫侉子?其實侉子指的是這摩托車旁邊帶出來的車斗、車廂,這種單輪、沒有動力的設備叫侉子,逐漸的侉子就成了偏三輪的昵稱。 邱大年給王憶買回來的這臺長江750應該不是早些年的原始版了,要知道這車子誕生于1957年,可謂是中國汽車歷史的見證者。 當時國內壓根沒有獨立研發生產的能力,而長江750的得來真是靠中華民族手藝人的本事——逆向研究。 這事說來還是個典故。 新中國成立初期,軍民兩用摩托車是國家經濟建設所急需的輕工業產品,也是國防建設的重要項目。 1956年,當時軍總后勤部向第二機械工業部提出仿制從蘇聯購買的烏拉爾m72摩托,1957年2月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把任務下達給了洪都機械廠、湘江機器廠等七家所屬單位,要求當年試制成功。 但當時國內沒有生產汽車的技術和能力,然后機械廠的一些老師傅將一輛車子給拆掉了,逆向研究學習,拆除一個部件來模仿著造一個部件,就靠著簡易機床再加幾個老師傅,敲敲打打最終還真把偏三輪給弄出來了! 從那之后國內開始了兇猛的逆向研究學習之路。 當時國內有大量軍民用機械從蘇聯進口,然后師傅們就一路拆一路仿造,先是偏三輪,再是汽車坦克,最后連飛機也給逆向研究出來了,以至于最后把蘇聯研究怕了,再不肯賣中國尖端武器。 但是蘇聯和后來的俄羅斯總得需要賣武器賺錢,那怎么辦? 它們把目光放到了某東方大國身上。 三哥拍胸:沒錯,正是在下。 從此之后,三哥成了蘇俄的大冤種買家,其中它們干出的最有名的軍火購買生意就是一美元買航母。 俄方真一美元賣給了印度一艘航母,不過維修費和改裝費斷斷續續在后來的17年里要了36億美元、200多億的人民幣! 王憶蹲下查看這輛長江750。 符合他的要求。 外觀有些破舊,看起來相當復古,但細看發動機等配件這應該是一輛改裝車。 還好82年海福縣那破地方沒有工業也沒有機械工廠,所以沒什么能力高超、眼光高超的機器維修工,應該看不出這偏三輪的問題。 車子里有油,王憶便打火擰油門試了試。 發動機沒問題,聲音清脆有力,送去82年肯定能干活。 其實這車子送去滬都給麻六賣貨更合適。 但王憶不敢把22年的機械往滬都那種地方送,那里是真有專家、高手的,他們一聽發動機的聲音、一看機器布局就能發現細節問題。 王憶不想找事,反正滬都有一臺摩托車了,就讓他們騎著摩托車賣貨好了。 他試過侉子性能后滿意的送去了丙-110倉庫,又回到82年趴在桌子上繼續寫他的《龍傲天環球大冒險》第二卷。 這一卷開始有點卡文了…… 王憶很想去22年找個槍手寫,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念頭。 王老師是有原則的人,他終究想在82年留下點靠自己本事做出來的成就。 不能一切都靠22年! 雖然他的眼光和知識是在22年時空學到的,可這屬于他的本事,他用起來理所應當。 他正努力的寫著文,絞盡腦汁的構思著大綱。 有人在校舍里喊他:“王老師、王老師呢?王老師在哪里?” 王憶出門招手說道:“王老師在這里呢,干啥啊?” 找他的是社員,說道:“那個王老師啊,供銷社徐經理手下那個兵過來找你了,我先行一步來通知你一聲。” 王憶一愣。 徐經理手下的那個兵?說的是誰? 姚當兵吧? 他將筆記本合起來,將筆隨手插在胸口的口袋上,疑惑的走向大隊委辦公室。 等他過去客人也上山來了。 還真是姚當兵。 姚當兵左手一個袋子右手一個皮包,走的氣喘吁吁:“王、王老師,你們這地方太險要了,呼呼,爬上來一趟挺費勁。” 王憶撇嘴說:“是你太廢了吧?你現在身體素質很差勁,第一次來島上的時候跟我過來拿衣服,我也沒看見你這么費勁。” 姚當兵愣了愣,說道:“好像還真是。” 然后他又無奈的搖搖頭:“唉,自從在僑聯上班了,天天坐辦公室,要不然就天天喝酒,這身體連吃帶喝的垮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