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草草的把22年事宜辦了辦,此時便是天色黯淡。 他帶上資料回了82年,等到午夜時分連狗都陷入酣睡中,他便重新回了一趟22年的倉庫,從倉庫里搬運了一些蹲便器、拐杖之類的商品進82年滬都十六鋪碼頭的101號倉庫里。 陳進濤手里有兩個倉庫的鑰匙,明天他打電話讓陳進濤去找力工將101倉庫里的貨物搬出來即可,再通過麻六他們帶回天涯島。 忙活一通便是凌晨,王憶擦了擦汗回到臥室床上,很快便開始酣睡。 一頓勞累之后再睡覺挺好的。 睡得香! 第二天上午他調了課,跟隨銷售隊一起去大眾餐廳。 紅薯烤爐、栗子炒爐等都存在了大眾餐廳,每天傍晚結束生意銷售隊就把爐子送過去,早上再去推車出來。 三個人一臺車,一人忙活烤紅薯、一人忙活炒栗子和炒花生,還有一人忙活算賬收錢。 各有分工,不管多忙都有條不紊。 餐廳現在有所進步,不光做中餐和晚餐,也開了早餐項目。 隊里菜油多,所以他們可以炸油條、炸油糕,另外提供水餃餛飩面條,王憶去的時候王東美便帶著人在忙活包水餃、包餛飩送入冷柜進行保存。 這是給第二天存貨。 看見王憶進門,王東美拿圍裙擦擦手笑道:“王老師你怎么來了?這是哪陣風把你給吹過來了?” 王憶說道:“西伯利亞寒風,這股風太猛了。” 王東美情不自禁的點點頭:“對,今年的寒流來的格外快,還只是深秋沒有進入冬天呢,結果晚上就能結冰了!” “不過天冷了也有好處,蔬菜豬肉雞肉這些東西不容易腐壞,可以不必浪費電力用冰柜保存,放到屋后掛起來就行,一晚上能凍的邦邦硬!” 一個服務員端著一屜水餃打開冰柜,笑道:“對,正好用來冰鎮餃子,現在天冷了,早上吃一碗熱水餃特別舒服,而且咱們水餃餡多味美更好吃!” 王憶看隊里要包水餃,問道:“你們包餃子都用什么調料?需不需要餃子料、包子料?我現在在滬都外貿集團有關系,可以給你們弄點好調料。” 王東美一聽很高興,笑道:“行呀,王老師你總能給我們解燃眉之急!” “現在市場上物資挺匱乏的,很多調味料都得等進貨,而咱餐廳生意好、調料用的多,最近廚房正為這件事頭疼呢!” “而且還有成品的餃子料和包子料嗎?正好我們也準備推出包子產品,天冷了很多人不愿意進餐廳來吃飯,他們喜歡買幾個熱乎乎的包子回家配熱粥吃,我覺得做包子肯定能賺錢。” 王憶點點頭。 這個主意可以。 他跟王東美寒暄了幾句,又聊了王新國和王新釗兩兄弟的學習進展,然后他看看時間外貿集團該上班了,就給陳谷打了個電話,讓陳谷去給陳進濤送個消息處理101倉庫的貨物。 處理過這件事他準備撤,卻跟一個剛進門的青年打了個照面: “嘿,王老師!” “嘿,姚當兵同志!” 王憶沒想到在這里碰到姚當兵,曾經徐進步手下的得力干將! 兩人有段日子沒見面了,這次相遇姚當兵很高興,伸手抓住王憶的手腕不讓他離開,激動的幾乎是口不擇言了: “王老師太巧了,我竟然今天把你給撞見了,嗨、嗨,這真是怎么說呢?有緣千里來相會呀。” “咱們兩個就是有緣分,我今天本來計劃著中午過來吃飯,但是想提前來看看飯菜準備的怎么樣了,結果誤打誤撞碰上你了!” 聽著他嘰里咕嚕說出來這么多話,王憶笑道:“慢點說、慢點說,你不是調到那個什么單位來著?” “僑聯會,歸國華僑聯合會。”姚當兵說道。 王憶點點頭:“對,高升了……” “嗨,算什么高升。”姚當兵無奈的苦笑一聲,“我其實是借調過去,估計沒法留在僑聯會,以后還得回供銷公司。” 王憶問道:“怎么了?” 姚當兵支支吾吾的說:“沒、沒什么,呵呵,一切都挺好的,那什么,就是那個銷售公司也挺好的。” 王憶看到他突然變了言辭,便問道:“到底怎么了?我看你情緒不大對。” 姚當兵看看周圍有食客,便拉著王憶去了后面廚房低聲說道:“僑聯會的工作不好干,我是借調過去的野路子,不屬于正規軍,人家看不上我,專門給我安排麻煩事。” “相比之下還是在供銷公司時候更舒坦,同事們其樂融融,徐經理為人正氣講原則……算了,不說了,沒什么好說的。” 他臉上露出了一股疲憊之色。 顯然新單位的工作讓他深感不如意。 王憶拍拍他肩膀安慰他說道:“如果在新單位干的不舒坦,那就回老單位吧。人生在世所求不過是一個舒坦,沒必要過于勉強自己。” 姚當兵咬咬牙說道:“我有想過這回事,也跟我老同事談過這想法,但我覺得我不能就這么回去!” “當初我離開供銷公司的時候,是從事業單位進政府機構,公司特意給我搞了一場歡送會,舞龍舞獅放鞭炮,都為我感到驕傲。” “現在我要是灰溜溜的回去,那這算什么事?我們徐經理是部隊轉業的干部,最討厭打敗仗和當逃兵,我不能當逃兵,即使要回供銷公司,我也要光明正大的回去!” 王憶問道:“怎么個光明正大的法子?我找人給你弄兩面牌匾,一面寫光明、一面寫正大,你跟著這兩面牌匾回去,行不行?” 姚當兵笑道:“哈哈,那肯定不行,我要把我在僑聯會的工作完美完成,然后再申請調回供銷公司。” “到時候我要告訴所有人,我、姚當兵、徐經理手下的得力干將不是吃素的,我不是混不下去了才回到舊單位,我是在新單位出色完成了工作,主動要求回到老單位去為人民服務!” 王憶問道:“那你到底是遇到什么麻煩了?你們僑聯會能有什么麻煩?” 姚當兵聽到這話臉上的笑容就隱去了。 他悻悻然的說:“僑聯會的工作是跟歸國僑胞相關,有些僑胞當初是被趕出去的,也有些人是在國內過不下去了,偷偷去了國外。” “如今他們回到家鄉,唉,心里有怨氣呀,很不好打交道。” “可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他們的外匯和投資來幫忙,從省里到縣里都要求我們好好招待人家,平息他們的怨氣,團結他們的力量,為祖國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這活不好干,好干輪不到我,最后分到我手里的凈是一些讓人頭疼的壞事!” “拿我手里現在最難的一樁事來說吧,王老師你還記不記得上次我說過有個華僑回到咱縣里,心里一直對老家的地瓜面面條念念不忘?” 王憶說道:“記得。” 他其實早忘了,只是他覺得現在姚當兵需要傾訴,于是就順著他的話題往下說。 果然,姚當兵這邊抱怨起來:“這個人本來也是你們外島漁家人,是大魚島人家,大約是解放前夕吧,他吃不上飯跟著人出國去做工,去了李家坡,后來留在那里了。” “李家坡跟咱翁洲差不多,是個大海島,不過格外大,他靠著在家鄉練出來的捕魚本事在李家坡發家致富辦起了大漁場。” “現在改革開放了,他年紀也大了,凡事講究葉落歸根,他想念家鄉便回來了,回來后他什么也不想吃,就想吃地瓜面面條,說是以前他饞了他娘就給他做地瓜面面條。” “我們單位發動了縣里的好廚師給他做地瓜面面條,結果他吃了一碗又一碗,每次都是只吃一口,然后就說不是那個味兒,就不吃了!” “這真是極大的浪費呀,大大的浪費地瓜面也浪費我們人力物力和精力!” 聽著他的抱怨聲,王憶倒是隱約記起了這件事,問道:“我記得你上次提起這事的時候是三四個月前了吧?三四個月了,你們一直給這人做面條?” 姚當兵說道:“對,是三四個月前,但他沒有一直待在咱們縣里,前面去各省市考察投資項目來著,這個月剛回來——” “他回來在家鄉過中秋節,因為他已經離開家鄉整整四十年了,整整四十年沒有看著家鄉的月亮過中秋節!” “這是個大商人,很有錢很有關系,之前他在咱們縣里的時候是我們的科長負責接待他,但我們單位沒法滿足他的需求,所以跟他關系遲遲沒有推進。” “現在我們單位就把這燙手山芋交給我了,讓我來負責接待他,唉!” 他想要罵娘。 但考慮到自己好歹算個國家干部,便沒有好意思罵出臟話。 王憶問道:“就是一碗地瓜面條,結果你們就遲遲沒有跟他搞好關系?就是因為一碗地瓜面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