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憶給社員們做水煮花生。 鹽巴、大料,撒上成段的蔥姜,就這些簡單東西,可跟新鮮花生湊一起卻能湊成個無上美味。 煮出花生之后,王憶舀了一大碗給壽星爺他們送過去。 這會已經是下半晌了,距離夕陽西下已然不遠,海風溫暖、陽光和煦。 老人們便在祠堂前面的空地上曬陽光順便抓虱子。 他們不嫌棄這活臟,一邊抓虱子一邊喝茶水,偶爾摳開板栗吃一個,笑容美滋滋。 看見王憶來了,有老人遞給他一個馬扎:“王老師你來了?快坐下快坐下,你炒的這個栗子真好吃,又甜又香的,比以前家里頭蒸的好吃多了。” 王憶說道:“我不坐了,二爺爺,你們坐下聊吧,我給你們送點煮花生。” 他看了一眼老漢們鮮血淋漓的手指,補充道:“待會我給你們送個噴壺過來,專門滅虱子跳蚤的,可好使了。” 老漢們熱情的招呼他: “坐下、坐下歇歇,你整天為了社員忙活這個忙活那個,這多累呀?還時時刻刻記掛著我們這些老不死的,真是個好后生。” “是,你坐下歇歇,主要是歇歇腦子,領袖說,腦力勞動也是勞動,勞動就得歇歇。” “主要是問問你那個磨面的事——都說你那里有一臺機器,不用人推也不用騾子拉,它自己就轉,轉著轉著便把玉米磨成面粉了?” 王憶笑道:“是,不用人推不用騾子拉,用的是電力。” 一個老漢指向太陽問道:“就是用那東西變成的電力?” “對。”王憶點頭。 老漢們頓時嘖嘖稱奇:“牛逼,神奇,這真是神了,太陽公公會幫咱們社員磨面?” 王憶一琢磨。 歸根結底這話還真沒錯! 于是他笑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嘛!” 老漢們對這機器非常好奇,可是王向紅要保密不讓他們看,把他們饞的心里癢癢,一個下午都在討論這臺機器。 見此王憶就跟他們說:“等會大灶要發花生,六子請咱們全體社員吃鹽水花生,這樣你們去山頂領花生的時候,我給你們磨面看看。” 他體諒老人們的好奇心。 磨面機和電視機這些機器,都是能摧毀他們認知的存在。 壽星爺問道:“還要發花生米嗎?六子請客吃花生米?” 王憶說:“對。” 壽星爺咧嘴笑了:“那可好了,我家里還有上次他請的北大荒酒,今晚我喝著北大荒糧食釀的酒,再吃上北大荒的糧食,哈哈!” 旁邊有人說:“真跟著王老師吃太多好東西了,我草,我現在都不想死了,想多活幾年,多吃幾口好的、多過幾天好日子!” 王憶說道:“酒和花生都是麻六同志請的,跟我沒有關系。” 壽星爺指點著幾人說道:“你們看,我當時就說了,要多多吸收對生產隊有幫助的同志來咱們隊里當社員。” “這叫什么?這叫大團結、大聯合!這是響應領袖的號召,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的少少的!” 看著得意洋洋的壽星爺,其他老漢目瞪口呆。 人越老越不要臉的嗎? 當初不是你老帶領我們去反對隊里吸收外姓人當社員的嗎? 有老爺子性子直,便當場提出這個疑惑。 壽星爺不承認,說:“你們老糊涂了,肯定記錯了……” 然后他們吵吵起來。 王憶放下花生后笑著走人。 老小孩、老小孩,真是越老越像是孩子了。 傍晚所有社員下工了,王向紅便在大喇叭里廣播起來:“全體社員請注意、全體社員請注意,我在這里廣播兩件事,咳咳,兩件事,兩件大好事。” “第一件事是家家戶戶先別忙著腌咸菜,嗯,今年王老師教導咱們腌咸菜,隊里發菜、發配料,你們準備好咸菜甕就行了!” “第二件事是那個麻六同志發揚慷慨大方的風格,從滬都買來了鮮花生,煮出鹽水花生請社員們吃花生,一律是未成年半斤、成年人一斤,多了少了的別嚷嚷,今晚一起嘗嘗鮮!” “好了,我再說一遍,再說一遍……” 王憶這里準備登記分花生,卻有外隊的老師上門來高興的找他:“王老師、王老師,忙著呢?” “不忙。”王憶笑著遞過去一把花生,“有什么事?” 這教師說道:“我跟我們校長說了,明天上午我到你這里來聽課學習,聽一個禮拜的課,學習你們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爭取回去帶著我們隊里的學生一起進步!” 王憶說道:“歡迎,這我必須熱烈歡迎。” 社員們上山頂來,拿著袋子、臉盆之類的來領鹽水花生。 楊文蓉坐在旁邊正吃的起勁。 鮮花生簡單鹽水煮熟,味道出奇的好吃,吃的她很開心。 看到社員們來了,她便拍拍手來幫忙。 這是王憶的安排——她男人買的花生送的花生,所以要讓他們一家三口來幫忙,讓他們在全體社員面前進一步露露臉、積累好感度。 一些老漢來找他:“王老師,我們過來看看那個太陽怎么磨面的。” 王憶領他們進門市部,結果其他社員也好奇,跟著進來了。 這下子門市部又滿滿登登了! 這樣他沒辦法,社員們太好奇了,他只好說道:“行了、行了,都出去,我把機器帶出去!” 保密? 就社員們這個好奇心沒法保密! 磨面機抬出來,通電后放上青嬸子家里剛買的麥子,然后轟轟轟的便開始出麩子、出面粉。 社員們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見此好些人就驚呼:“這也太快了吧?” 王向紅摘下煙袋桿說道:“這有什么快的?我給你們講個豬肉變香腸的故事啊不,機器,這臺能把活豬變香腸的機器才、才——才快!” 他話說了半截意識到活豬變香腸的機器是神奇而不是快,這故事跟主題沒關系,不過話都說出來了,那怎么也得講一講了! 五斤的麥子,不說是一下子打成了麩子和面粉吧,也可以說是一會功夫完工了。 沒幾分鐘,麩子、面粉都出來了。 青嬸子把麩子和面粉一起混進了面袋子里,訕笑道:“這機器比人還講究,竟然把麩皮分出來。” 王憶說道:“麩皮就是要分出來,這樣,以后麩皮我這里回購,用來喂豬。” 麩子本來就是喂豬的東西,恰好臧建設隔段日子就給他送一批土豬過來,弄的隊里豬圈滿滿當當的。 入秋以后這豬草就不多了,所以王憶準備給豬喂麩子。 社員們覺得有點浪費:“麩子不是孬東西,粗是粗了點,可是一樣能填飽肚子!” “就是,也不能天天吃八一面吧?那是城里人吃的。” 有小孩問:“爸,啥是八一面?” 聽到這話一些上年紀的人就笑了:“現在沒有八一面的說法了?都是富強粉、頭等粉是不是?” “肯定是,八一面、九二米,這都是多少年的說法了?” “50年的是不是?《青年報》上說的,《人人都吃九二米、八一面》?是不是?當時隊里就三份報紙,《人民日報》、《青年報》、《江南日報》,我還記得呢。” 王向紅摘下煙袋桿說道:“你們嘮叨一頓也沒有說啥是八一面、啥是九二米的。” “100公斤糙米磨出92公斤白米就是九二米,100公斤小麥碾磨出81公斤的面粉就是八一面!” “確實是50年宣傳的,當時說八一面和九二米是最合理想的標準糧食,還要求青年們思想開化,積極協助政府向社會進行宣傳,說明它們對節省糧食消耗、增進身體健康的作用來著……” ------題外話------ 碰上點事,我姐來看我,訂了個民宿,結果臨時要加價——看我姐是外地人欺負人,把我氣夠嗆,去了一頓懟!耽誤了時間,實在抱歉,現在還生氣呢,怎么有人做買賣這樣欺負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