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哪有短袖西服。”王憶忍不住打斷他的話,“哈哈,支書,短袖的那叫t恤,不過夏天確實也能賣西服,休閑西服。” 王向紅笑道:“哈哈,鬧笑話了,這個我確實不太懂,那個啥,做西服得用縫紉機吧?” 王憶說道:“得用縫紉機,咱隊里還挺缺這個東西的——支書,縫紉機這不是什么稀罕物呀,我看人家滬都好些人家都不屑要這玩意兒了,為什么咱隊里還沒有縫紉機?” “不至于這么落后吧!” 生產隊里沒有自行車他理解,島嶼全是山路,自行車在這里沒有一點作用還死貴。 可是縫紉機這東西作用很大,當然它價格不便宜,外島做不到家家戶戶都能買一臺,但是總得有一些人家是買得起的吧? 王向紅尷尬的說:“往前退幾年,城里結婚都流行要縫紉機,咱隊里有些戶的條件比較好,也給兒媳婦買了縫紉機。” “結果這就鬧出事來了,縫紉機好東西,縫的針眼又好又密,你家媳婦有、他家媳婦也想要,唉,鬧出好些家庭糾紛。” “然后……”王憶猜到了結果,“你一刀切了?” 王向紅叼著煙袋桿訕笑道:“嗯,讓他們轉賣掉了。” “然后以后再娶媳婦,人家家里要是提出用縫紉機當彩禮,支書就不讓娶這樣的女子了。”大迷糊哼哧哼哧的說道。 王向紅想反駁大迷糊,可琢磨了一下跟這小子有什么好多說的? 于是他便低下頭。 繼續尷尬。 王憶攤開手。 難怪隊里的青年娶不上媳婦,不光是隊里窮,還因為王向紅這邊有些政策是瞎搞,搞的人家姑娘不愿意來! 王向紅不想提這些事,可是他也是要臉的人,便無奈的解釋了起來:“王老師,我不是大家長作風,是實在沒辦法,唉,我跟你說吧,在生產隊里帶隊伍不好帶!” “你有本事、你有能耐,領著咱辦社隊企業賺到錢了,也有辦法讓同學家里幫襯著給咱買上商品糧,我、我沒這個本事。” 老支書說出這話,那真是唉聲嘆氣、尊嚴碎了一地: “沒辦法,我一直琢磨的是,錢這東西多有多花、少有少花,錢多的人家吃幾斤肉、吃幾斤細糧、穿一身細布花布衣裳。錢少的呢?吃咸魚吃高粱餅子菜餅子、穿粗布衣裳,這不是也一樣能活嗎?” “而且以前都是大集體,是,有些戶有錢、有些戶沒錢。有錢的那是家里勞動力多能賺工分,你看隊長他家里,九張嘴兩個勞動力,唉,就咱這窮海,光靠他們兩口子家里要餓死人的!” 王憶說道:“這個確實,支書你不用多說,我都懂你,你就是為了讓咱父子爺們的好歹都能活下去。” 王向紅說道:“對,就是這句話。都是父子爺們你說有窮的有富的這正常,可窮的那邊揭不開鍋,富的這邊大魚大肉、家里有鐘表有縫紉機,這樣怎么能人心均衡?” “你之前說過一句話說的好,人心散了,這隊伍就不好帶了!” 王憶挺能體會他心情的。 老支書有很多問題,不過考慮到他的眼界和文化,這都可以理解,他起碼沒把生產隊弄的民不聊生。 所以王憶一直很尊敬他,如果自己沒有雙穿時空門,還能干的比王向紅更好? 哪怕他有22年的經驗都未必能比王向紅帶出更好的生產隊! 王向紅有一點很厲害,不管隊里是窮還是困,但人心沒有散,王家上下還是一條心。 這就是一個很厲害的本事了。 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是,他是真的一心一意為了生產隊、為了社員也為了國家而工作,所以王憶展現出價值后他從未打壓過王憶,沒想著為了保住自己的支書地位和權力而去給王憶穿小鞋。 這點更是難得。 王憶安慰他道:“支書,你帶隊帶的很好了,其實比我厲害多了,你做的事情是土壤、是根基,我做的事情是在土壤上開花結果、是有根基后建起樓房……” “不用安慰我。”王向紅打斷他的話笑了起來,“我這年紀的人還需要你開解啊?你好好干就行,我這次過來就是問問你做西服的事。” 王憶說道:“你選一些女紅做的好的婦女,我教她們做西服,另外咱得需要一些特殊的剪刀、粉筆、針線甚至縫紉機和電熨斗,這些我還得去滬都買,咱買二手的東西就行。” “嗯嗯,現在二手縫紉機不少。”王向紅點頭,“這個我聽老徐說過,你要自己辦嗎?要不要我找老徐幫忙來買?” 王憶說道:“可以啊,可以先讓他幫忙問問價格,要是價格合適咱們就通過他來買。” “另外我也讓陳谷同志幫忙問問,他畢竟在外貿市場上班,路子比較野。” 能在80年代買的東西還是在80年代買,現在縫紉機到處都有,沒必要還得特意從22年捎帶。 王向紅找他確認了要嘗試做西服的計劃,然后兩人談了談做西服的地方。 做涼菜可以在大灶統一開展,做衣服也得找一個統一的地方。 最后他們能找到的就是祠堂…… 祠堂空間大而且位置合適,婦女們上下班方便——最主要的是還是空間大,并且每天晚上有老人在那里聊天,祠堂拉了一條電線,可以引出個線路來聯接電插板。 但可以想象到老人們必然反對在祠堂做衣服。 這時候就得王向紅出馬了。 王憶想到要跟一群老頑固老迷糊打交道就感到頭疼。 王向紅也頭疼。 可他是支書是領頭羊,只能自己去頭疼了。 王憶睡了個午覺,然后準備出發去市里。 夏日午后的天涯島很安靜,唯有海浪與海風永不停歇的發出點聲音,可午后的海風比較小,推涌的海浪也是慢節奏的。 王憶從安眠中醒來,陽光不那么熾烈、海光開始泛起溫柔,這樣剛好躲過了海島一日中最熱時刻。 站在樹蔭下伸個懶腰洗個臉,濕熱的海風撲面而來,瑩綠的青山碧野映入眼簾。 天涯二號再次馳騁在海洋上。 這次王憶帶上了大迷糊,因為他也把祈和鐘給帶上了。 要運送祈和鐘這樣的大件,那必須得讓大迷糊出馬。 來到碼頭后王憶讓孫征南看著雞鴨,他領著大迷糊將祈和鐘用大獨輪車推進倉庫,又一起合力搬到了他提前開進倉庫的農用三輪。 尋常人看見這么先進高級的三輪車肯定得驚呼。 而大迷糊甚至沒有多看一眼,他在看倉庫角落里那一箱箱的火腿。 王憶拿出一根火腿遞給他,他高高興興的啃了起來。 兩人回到碼頭,路上王憶聯系了一輛車,這樣回去直接把船上籠子都給搬上去。 然后他給孫征南和大迷糊去招待所辦了個房間,說:“孫老師,給你點任務。” “你先領著大迷糊去一趟港島路,給滿山花嬸子去送點東西,然后回來把倉庫的糧食給搬一下,忙活完了應該就是傍晚了,那你倆自己去吃飯就行。” 孫征南問他:“不等你一起吃晚飯?” 王憶說道:“不用了,我肯定跟朋友一起應酬,這樣我晚上不一定回來住——算了,我盡量回來吧,你倆反正吃了飯在城里逛一逛。” 孫征南笑道:“行,那我能不能先去給嬸子送東西,回程去新華書店看看?我想買幾本教輔書,畢竟咱過兩天就要去縣一中學習了,我得補一補文化。” 王憶說:“這個確實應該轉轉,不過你看好大迷糊,別把他給迷糊沒了。” 他跟司機說了一聲去郵電局,車子迅速開了過去。 照例在郵電局辦理紙殼箱郵寄業務,然后車子回到碼頭進倉庫將雞籠鴨子籠都給搬了進去。 他給司機結了賬,然后關上門去了22年的天涯島。 這會天色不早了,島上沒有人,還沒有正式開工搞建設。 于是他趁機把雞鴨全給放了出來。 然后一件讓他吃驚的事情發生了: 因為暮色沉沉,這些雞鴨自由之后便成群結隊的往村里的房屋里跑去—— 它們循著記憶跑去了自己所屬的院子! 古有老馬識途,今有老雞認道。 王憶跟著雞鴨去幾個院子看了看,好些人家的院子里依然保留著雞窩鴨巢,只是已經破殘不堪…… 由此可見這個時空的王家生產隊發展確實很緩慢,很多人家二三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一致的生活面貌。 島上多年未有人煙,院子里都長滿雜草,有草自然有蟲子有草籽,對雞鴨來說這22年天涯島上的食物比82年還要充沛! 看到這些雞鴨知道回家王憶更放心了,這樣可以避免它們漫山遍野的跑和漫山遍野的棲息,也避免了它們胡亂下蛋。 站在夕陽光輝下,王憶給邱大年打了個電話:“你們現在還在縣里呢?行,在縣里找施工隊看看吧,我估計不好找,還是得去市里找才合適。” “那個我托朋友買了一些海養雞海養鴨放在了咱島上,告知你倆一聲,它們在廢棄的老屋里找了窩住下,下次你倆來島上記得去挨家挨戶的搜尋一下,這些雞蛋鴨蛋都是很珍貴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