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虞為人忠義,為政寬容,愛護百姓,麾下有大量忠義之士跟隨。 其中就有從事田疇,此人年少讀書,擅長擊劍,為人重情重義,深得劉虞賞識。 其次便是漁陽大族鮮于世家鮮于輔、鮮于銀兩兄弟。 田疇聽聞公孫瓚囚禁了劉虞,四處奔走,聚結了數千兵甲,由鮮于銀,鮮于輔兩兄弟統領討伐公孫瓚。 田疇又擔心公孫瓚兵強馬壯,數千兵甲不是公孫瓚的對手。 又奔走烏丸,鮮卑各族,燕國人閻柔因平素威信較高,被推舉為烏桓司馬,閻柔召引胡人、漢人,統兵上萬討伐公孫瓚,為劉虞報仇。 幽州本是貧窮之地,軍政方面經常需要青州,并州等地支援。 劉虞上任之后,在幽州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開放了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開采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 在鮮卑,烏恒,夫余等外族間威望極高。 公孫瓚則向來以殘暴殺戮著稱,少數民族擔心公孫瓚統領幽州之后會關閉市場,大肆屠殺外族。 故而紛紛起兵相助。 田疇聚結五萬大軍向北平開進,討伐公孫瓚,解救劉虞。 田疇此戰乃民心所向,周邊百姓紛紛支持,將士們士氣如虹,其中以閻柔為主帥,鮮于銀,鮮于輔兩兄弟擔任先鋒大將,直搗公孫瓚大營。 閻柔,鮮于銀,鮮于輔雖然在趙子龍面前可能不算什么,恐怕連他三槍都抵擋不住。 不過在幽州也算是聲名顯赫的邊關大將。 此時趙子龍正帶領三千白馬義從在外征戰。 公孫瓚派遣兄長公孫續帶兵兩萬出戰迎擊。 首戰大敗,損失慘重。 公孫瓚再度派派遣麾下猛將鄒丹統領兩萬兵馬出擊,對戰閻柔。 兩軍大戰于潞縣以北,大破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等四千余人。 繼而田疇又書寫一封書信向袁紹求援。 袁紹之前痛失三萬兵甲,圖謀徐州也沒有討到便宜,一直心懷怨恨,秣兵歷馬,準備再謀大事。 收到田疇的求援信,當即叫來田豐,許攸商討。 田豐雙目微亮,“我冀州兵將操練數月,士氣高昂,幽州之地雖然苦寒,不過人口眾多,兵甲雄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