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賀(終章)-《問鼎十國》


    第(1/3)頁

    雍靖三十三年,三月中旬!

    洛陽端門。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這一天是朝廷三年一次金殿傳臚的日子。

    在這一天大虞天子會欽點文武狀元,以及榜眼、探花,六人在叩謝天恩之后,會騎著御馬,佩戴紅花從端門而出,過天街炫耀于人前。

    三年一次的盛會,讓城中所有貴胃百姓,豪門貴女都涌入天津街希望沾一沾文武狀元的才氣。

    金殿之上,已經年近六旬的大虞天子看著手中的問政答卷,昂首大笑:「我兒有福了!」

    他將答卷遞給了已經冊封為大虞太子的羅康叡。

    羅康叡看著手上洋洋灑灑的千余字文章,倒吸了口涼氣,道:「這,這真是剛剛大學畢業的人寫的……」

    在大虞建立起,羅幼度一直針對科舉作相應的改革。

    隨著經濟的發展,紅薯、玉米的普及,氣候的轉暖,南海諸國的臣服,大虞的百姓近乎解決溫飽的問題,小學義務教育得以強制。

    早在十五年前,大虞就取消了科舉中的鄉試、會試,只保留了禮部的省試與殿試,開始采用文憑考核制度。

    無大學文憑者,不得參加科舉。

    大學畢業的人可以憑借文憑在地方當任小吏,成績優異者,經過考核亦可升為官,同時保留小吏科考的權力……

    大學畢業對于有文化的人不難,而省試雖說以考行政為主,但都是一些常見的基礎問題。殿試就不同了,由皇帝親自出題,考的是當前的時政,甚至于大方向。一般的大學士,面對基礎行政都有些難以應付,更別說是突發時政,大戰略大方向。

    故而狀元很少有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很多都經過游歷甚至有多年基層經驗的小吏。

    羅幼度斜靠著讓自己舒服一點:「為父初看此文,也有些動容,但一看名字,便釋然了。」

    羅康叡一看卷名:范仲淹!

    「是他?」羅康叡聽過這個名字,說道:「河洛大學的才子?」

    河洛大學就是原來的國子監大學。

    國子監也進行了改革,總管天下學府,不再負責教育工作。國子監大學遷移到了洛陽,改名為河洛大學。

    大虞文風盛行,議政制度寬松,即便是平頭老百姓也能論談一二時政,調侃一下羅天子喜好姐妹花,八卦一下大虞朝第一位女官吏,吏部侍郎蕭綽未婚先孕的事情,都不問罪。

    擁有滿腔抱負的學子在進奏院議事,登報上表感言,都在禮法之內。

    朝廷為鼓勵學術自由,甚至于特地創辦了全新的機構,鼓勵學術討論發表研究。

    范仲淹的文章也登過報,羅康叡看過他的文章,記得這個好人物,只是沒有想到如此了得。

    此次科舉羅幼度給的題目是「定邊」,如何才能穩固邊陲。

    大虞地域遼闊古今之最,管理起來自然是異常復雜。

    東、南方向最是穩定,大虞水師天下無敵,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北方只有少許不服王化的零散馬賊,不成氣候。

    西方的定西都護府也就是大食地區一直存在問題。

    這些年大虞一直在推行漢化大食法,效果很是顯著。

    不過舊大食法根深蒂固,有很深的歷史遺留問題,大食舊貴族也盤根錯節,也有尾大不掉之勢,還有公教時不時的暗里挑火。

    要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定西都護府只能說是相對穩定……

    定邊主要指的就是定西都護府。

    面對此題,范仲淹詳細的寫出了自己的建議,針對西方地區地廣人稀、地勢險要的特

    點,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建烽火墩,形成以巴格達為中心,堡寨呼應的戰略體系,沿邊少數民族,誠心團結,康慨優惠,嚴立賞罰公約,使其安心歸虞……

    洋洋灑灑的千字,字字珠璣在理,還囊括軍政兩端,一點也不像是初出茅廬的新人。

    這點羅幼度并不奇怪,在范仲淹第一次在邸報上發表文章的時候他就注意到這位自己的偶像,鼎鼎大名的范文正了。只是他當時覺得奇怪,派人去了解,想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是不是記憶中的那位文武雙全的千古賢相。

    畢竟在他的記憶里范仲淹少年坎坷,是一介寒儒,可不是什么官宦子弟,特地派人去調查一二,也知道了緣由。

    歷史上范仲淹幼年悲慘,父親范墉早亡,母親謝夫人貧困無依,只得抱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寒窗苦讀之后,以「朱說」之名參加科舉考試,登蔡齊榜,由一介「寒儒」成為進士,后來才恢復范仲淹的名字。

    現今范仲淹的父親范墉跟著吳越錢俶歸降,受到羅幼度的重用,或許是大志得以施展,也有可能大虞朝廷重視科學,醫術進步。總之范墉現在活得好好的,穩居要職,謝夫人自然不存在改嫁,范仲淹也沒有改姓,幼年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從而考入河洛大學。

    相比寒門埋頭苦讀圣賢書,官宦子弟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過早的接觸行政事務。

    不論是朝廷的第一手信息邸報,還是父親范墉傳授的為官之法,這些都是寒門百姓難以過早接觸的。

    范仲淹天賦潛力驚人,個人能力成便是在整個華夏歷史都排得上號,現在又陰差陽錯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提前接觸行政事務,兌現天賦的時間遠勝歷史。

    沒有任何猶豫,羅幼度在范仲淹的卷子上寫下了狀元兩個字。

    他欽點了進士及第的狀元、榜眼、探花,又拿起了一旁的卷子看了起來。

    這是武科的答卷。

    武舉制度創始于武周,但其實不論是武周還是大唐,對武舉并不重視,數百年來真正憑借武舉出名崛起的唯有郭子儀一人。而且郭子儀也不是靠著武狀元崛起的,武狀元的身份只是讓他得了一個從九品下的小官……

    大虞朝廷武風盛行,文武并舉。

    羅天子覺得文狀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韻雅事,武狀元卻如此不受重視,未免厚此薄彼,早在二十年前便決定文武狀元同一日放榜,同一日夸耀于人前,共享盛況。

    武狀元的考試與文考大同小異,文考的基礎是對文化的認識,四書五經,數學、物理,而武考則是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但最后一步,終究是要回歸正題的。

    殿試文考的核心是論政,武考的核心是軍略。

    哪怕勇若呂布,軍略不過關,也拿不到武狀元的頭銜。

    看著一張張答卷,羅幼度不住地點頭,隨著小學義務教育的展開,大虞的識字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武夫再也不是石守信那種,大字不識幾個,看個御旨信函還得請個文書的年代。

    答桉好壞不論,只要字跡清晰,邏輯也說得過去,能夠說個一二。

    看了大半,羅幼度打了一個哈欠,精力有些不繼,隨手拿出一份答卷,一眼掃過精神一振。

    好漂亮的字。

    武夫們識字的比例卻有提升,可指望他們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卻有些想多了,以至于閱卷成了一種煎熬。

    突然來了一份工整漂亮的答卷,那種感覺就跟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

    掃了一眼名字,羅幼度眼眸中再度露出一抹笑意,原來是他……

    種世衡!

    想不

    到今年武舉,還藏著這樣一號人物,倒是意外之喜。

    羅幼度一邊看著種世衡的答卷,一邊說道:「種世衡你可知道,其他成績如何?」

    羅幼度這些年也覺得精力越發不濟,很多事情都丟給了太子羅康叡,只掌控著大方向。

    羅康叡道:「皆是中上,此次武舉測試中,成績位于末等,表現不算太好。尤其是騎術,馬射、馬槍落了不少分,步射、平射很出色。這也跟他出身有關,他父親早亡,母親獨自養大。靠著勤工儉學讀完小學,他成績很好,遭到了關中諸多大學的瘋搶,他卻逐一拒絕,毅然報考了霸上軍校。」

    種世衡的遭遇與范仲淹正好相反,歷史上的種世衡是大儒種放之侄,他父親去世以后,依靠叔父種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從而走上仕途,創建種家軍。

    種放此人精于易學,不喜為官,研習道家辟谷術,一天到晚就在山里待著。宋太宗趙匡義三詔而出山,從而踏足官場,最后官拜工部侍郎。

    在羅幼度這里,種放就沒有如此待遇了,他本善于發掘人才,又全取天下,人才井噴。種放又不是諸葛亮、韓信這樣的曠世奇才,這種不愿意入仕的清高之輩,他自不會舔著臉多次召見。

    然后種放因為辟谷英年早逝,仲家也因此沒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昌图县| 兰西县| 泗阳县| 红桥区| 高尔夫| 新安县| 辉县市| 红原县| 海盐县| 宝应县| 衡山县| 昂仁县| 周至县| 公安县| 迭部县| 大庆市| 徐汇区| 柳江县| 壤塘县| 宁河县| 来凤县| 榕江县| 尼木县| 揭西县| 积石山| 湘潭市| 临颍县| 阿鲁科尔沁旗| 澳门| 洛扎县| 论坛| 新郑市| 鹤壁市| 上高县| 营口市| 保靖县| 襄垣县| 福贡县| 淮南市|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