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辭行-《重生后太子妃咸魚了》
第(1/3)頁
出發前一日,尉遲越前往驪山向皇帝辭行,皇帝在瑤光樓設宴替太子餞行,自有一番囑托教誨,尉遲越一一領受。
宴罷,皇帝與郭賢妃將他送出華清宮宮城外,臨別之際,賢妃照例哭成了個淚人兒,雖說大兒子自小在皇后宮中長大,可到底是她的親骨肉,在她看來,涼州幾近于不毛之地,實在不明白兒子貴為儲君,為何要以身犯險。
尉遲越安慰了生母幾句,便即辭別帝妃,趁著郭賢妃的眼淚還未將宮城淹沒,趕緊擺駕回京師。
正月十八清晨,尉遲越與沈宜秋去蓬萊宮拜別張皇后。
張皇后仍在病中,雖敷了粉涂了朱,不叫兩人看出來,可脂粉哪里遮掩得住憔悴病容。
沈宜秋心中慚愧:“母后寢疾,媳婦不能侍奉左右,實在不孝……”
太子也道:“兒子不能在母后跟前盡孝,著實慚愧。”
張皇后笑道:“這說的什么話,你們此行又不是冶游,與吐蕃議和是大事。我這病長年如此,時好時壞,待氣候和暖些便好了,你們不必擔心,路上千萬小心才是。”
又對尉遲越道:“三郎,出行在外,千萬看顧好七娘。“
尉遲越應是。
張皇后又道:“國事固然重要,切不可以身犯險,你們平安歸來才是第一要緊事。”
一邊說一邊將他們送到殿外。
尉遲越回首道:“母后留步。”
張皇后嘴上說好,腳步卻不停,扶著秦婉的手下了臺階,一直跟著他們到宮門外,看著他們上了輦車,直至年輦車消失在宮道盡頭,她仍舊佇立在風中,半晌才掖了掖眼角,欲蓋彌彰地對秦婉道:“年紀大了,冷風一吹便如此,甚是惱人。”
秦婉攙扶她往殿中走去:“娘子好生保重身子,幾個月轉眼就過去了,殿下與太子妃娘娘吉人天相,定能平安歸來。”
張皇后點點頭,可那惱人的風刮個不停,她手中的帕子不多時便濕了。
辭出蓬萊宮,尉遲越便即整裝出發。
此番與吐蕃議和,隨從官員并東宮黃門、宮人百人,另有從十二衛中抽調的精銳三千騎保駕。
太子親任正使,副使是兵部侍郎李玄同,隨行官員近二十名,來自中書、門下、御史臺、兵、禮、戶等各衙,此外還有鴻臚寺少卿與若干精通吐蕃語言文字與風俗的譯官。
除了各司官員之外,太子還帶了兩位年輕的翰林院待詔,一位是去歲進士科魁首寧彥昭,另一位則名不見經傳,群僚中幾乎無人識得。
此人看著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身量還未長足,生得清俊無儔,比之有“玉郎”之稱的寧彥昭,似乎還多幾分秀雅。
不過翰林待詔不入流品,太子愿意帶兩個年輕人陪在左右,也無人可以置喙,群臣見之不過有些納罕,也并未放在心上。
這位神秘莫測的翰林待詔自然就是沈宜秋了。
太子妃這幾個月名義上深居甘露殿替張皇后“侍疾”,自然不能出現在使團中,須得捏造一個身份。
最方便的自然是以侍妾之名隨行,但如此一來,她一路上只能藏形匿跡、規行矩步,每到一處行宮館舍便閉門不出。
太子妃本人雖沒什么異議,但尉遲越那日聽了邵家表姊的話,推及沈宜秋,料她也想盡情領略沿途風光與人情,便興起了令她扮作男子的心思。
堂堂太子妃自然不能扮作奴仆,若是扮成侍衛,她這小身板又實在不像樣。
各部官員皆有品級,等閑蒙混不過去,思來想去,也只有翰林待詔合適,雖沒有官品,但他可以隨時召見伴駕,不會有人以之為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福海县|
申扎县|
贡嘎县|
佛山市|
新余市|
广宗县|
桃园县|
平武县|
上杭县|
凤庆县|
青阳县|
沁源县|
汉川市|
曲麻莱县|
巴彦县|
天门市|
南郑县|
盖州市|
吉水县|
武威市|
宝应县|
红安县|
林州市|
九寨沟县|
务川|
青龙|
五家渠市|
筠连县|
武胜县|
蒙山县|
兴宁市|
民权县|
洛宁县|
通州区|
靖西县|
分宜县|
保德县|
汉中市|
永寿县|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