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槍斧不是能發射子彈的那一款,說白了就是帶有刺的尖銳部件,比之矛戈的“矛”略短一些,因此被稱呼為“槍”。 歐羅巴人在進入十五世紀之后,他們為了達到破甲效果開始大肆使用戟斧這種武器。而像是玩起了全民海盜起來的北歐,他們為了破甲效果從一開始就使用各種斧頭了。 所以,智瑤將槍斧給“發明”出來,究其需要也是想要有用來近戰破甲的武器,沒有選擇狼牙棒或是锏,乃至于更原始的東西,其實原因有點多了。 老智家制作的槍斧總長度約是一米八,專門挑選身材高大且健碩的人持有,他們還會被配上胸甲。 以晉人對戰爭不陌生的觀念,有條件大多數人至少會再多穿一層甲,槍斧兵完全可以視作重步兵來看待。 智徐吾和子路先是看得發愣,隨后來了個面面相覷。 目前是春秋晚期,打“陣列線”模式的戰爭已經很少,更多的是遭遇戰以及混在一起的亂戰。 他們不由對槍斧兵的出現太晚感到惋惜,要不然用身穿胸甲和手持槍斧的這一類兵種去推進,恐怕很難有戈兵能夠抵擋。 智瑤卻是在想:“現在哪怕異族都是騎馬趕路,臨陣下馬作戰,要不然槍斧‘斧’部件減輕再將柄進行加長,針對騎兵根本不成問題。” 需要了解到的是,現階段包括晉國在內的列國,士兵的著甲率其實都不高。 晉國雖然是霸主國,算上各種類型的甲胄,著甲率能有個三成都算不錯了。 其余的諸侯國,國家越小士兵的著甲率就越低,并且不取決于國家是否富裕,著甲率一般不會超過兩成。 像是齊國這個有名的富庶之國,他們的士兵著甲率也就兩成多一些,原因是國家有錢不代表夠資格參戰的“大夫”、“士”和“徒”有錢。 所以了,智瑤調來了四千套各種甲胄,打從事實上是有點將子路給嚇到了。 智徐吾作為智氏的核心家族成員之一,多少知道自己的家族正在面臨改革階段,很清楚木甲在智氏將會面臨全面的淘汰,得知四千套甲胄中有三千兩百套木甲,一點都不感覺有什么奢侈的地方。 剩下的八百套甲胄,紙甲占了五百套,隨后是一百套皮甲,反而胸甲有兩百套。 不管是紙甲、皮甲或胸甲,它們都是智瑤刻意弄過來進行實地檢驗的防具,也就是非正式列裝,將一邊探索新兵種的戰法,一邊將各類甲胄的優勢和劣勢在實際使用中摸索清楚。 “如此,峻者一百二皆持槍斧?”智徐吾說的‘峻’就是特指高大魁梧。 只選一百二十名身高超過一米九的壯士,不是受到征召范圍內的兵源身體條件達標的就這么點,純粹是胸甲就兩百套,槍斧也就兩百五十,訓練要將損耗給考慮進去,必然需要留下備用的裝備。 因為槍斧太過于“吸睛”的關系,智徐吾、子路等人忽視掉了一種新裝備,那就是小圓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