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身長玉立的少年正是卓仲廉的孫子卓一航,他七歲之時,隨父親卓繼賢來京,適逢武當派的掌門紫陽道長也來京化緣。紫陽道長劍法天下無雙,正想找尋一個有根基的少年繼承衣缽。一日來到卓府,見卓一航頭角崢嶸,氣宇不凡,動了收徒之念。卓繼賢以前在湖北為官,曾和紫陽道長有過一面之緣,知他武功妙奧,深不可測,也愿兒子成為文武全材的完人,于是一口答允。紫陽道長把他帶回山中,全心教授,又用藥物培養(yǎng)他的元氣,磨練他的體膚,如是經(jīng)過一十二年,卓一航已得了七十二手連環(huán)劍和九宮神行掌的全部奧秘,本領在武當?shù)诙茏又惺浊恢福踔帘热舾蓭熓暹€強。在這十二年間,紫陽道長每三年帶他回京一次,讓他留在家中一月,攻讀詩書,在這一月中,卓繼賢就請名師宿儒替他講解經(jīng)史奧義,滿了一月又讓他把書本帶回山中自習。所以卓一航是文武雙修,師父、父親都極滿意。 到了卓一航十九歲這年,紫陽道長見他武功已成,而卓繼賢又想他回京應舉,因此紫陽道長送他回來,并賜了他一把寒光劍。分手時紫陽道長道:“我深愿你在宦海中不要沉迷,將來武當派掌門的擔子,還要你肩擔呢。”卓一航領了師父的吩咐,回轉家門,三年不見,他已長得比父親還高一個頭了。 父子團圓,一家高興。卻不料風波忽起,橫禍飛來,父子相聚,不到三月,卓繼賢就被卷入了“梃擊案”的漩渦,一日上朝,遂成永訣。卓一航哀痛逾常,在居官的父執(zhí)處探聽得知,父親乃是被鄭國舅所誣陷,而鄭國舅又是秉承他妹子鄭貴妃的意旨。卓一航一怒之下,不管宮中好手如云,竟自一劍單身,深宵闖入。 再說王照希陷入包圍,展開躡云劍法,飄忽如風,專揀敵人的罅隙進攻,過了一會,居然給他移近了卓一航,卓一航也連沖數(shù)劍,殺開一個缺口,把王照希接納進來,兩人聯(lián)劍并肩,威力大增,和衛(wèi)士們混戰(zhàn),有守有攻,看看就可闖出。 這時乾清宮內的寢宮房門忽啟,鄭貴妃兄妹和剛才進宮那個披著斗篷的男子,在五六個衛(wèi)士圍擁之下,倚門觀戰(zhàn)。鄭貴妃笑道:“常洵,叫你的隨從顯顯功夫。這些衛(wèi)士膿包,連兩名小賊都捉不著。不早點收拾,驚動正宮,反而不妙。”那披著斗篷的男子把手一揮,兩名衛(wèi)士疾沖出去,一個使護手鉤,直奔卓一航,一個雙手空空,竟然憑著一雙肉掌,來硬搶王照希的長劍。王照希刷的一劍,那人身形一矮,竟然從側面搶來,王照希的躡云劍以快捷見長,一刺不中,立刻變招橫截敵人手腕,劍尖下刺敵人膝蓋,那人“噫”了一聲,雙掌護身,退了兩步。 這人練就鷹爪功,在“空手奪白刃”這門功夫上,有很深的造詣。不料王照希家傳劍法,凌厲異常,這人連撲數(shù)次,都未得手。那邊使護身雙鉤的衛(wèi)士,以為憑著雙鉤可以克制刀劍,故一上來就用急招“大鵬展翅”,雙鉤一合一拉,要鎖拿卓一航手中的長劍,不料卓一航劍術更妙,長劍一翻,青光匝地,后發(fā)先至,那人雙鉤猶未遞到,他的長劍已以“旋風掃葉”的招數(shù)斬向敵手下盤,使護手鉤的也不由得退了幾步,常洵見自己倚重的兩名高手,出手不利,不禁甚為失望。 但這兩人功夫到底比其他衛(wèi)士強得多,這一加入,配合了其他十余名衛(wèi)士,把卓王二人緊緊圍著。又拖延了一些時候,王照希不覺焦躁起來,忽聽得孟秋霞尖聲急叫,接著是一片叫喊捉女刺客之聲,王照希更急,刷刷數(shù)劍,硬往前沖,與卓一航稍稍分開,衛(wèi)士立刻乘虛而入,把兩人隔在兩處。王照希一急則亂,雖然勇猛前撲,殺傷了兩名衛(wèi)士,而自己肩頭火辣辣的,也中了一刀,險象環(huán)生,幾遭不測,急忙凝神止躁,把一柄劍舞得風雨不透,縮短圈子,護身待援。 正混戰(zhàn)間,乾清宮外側面的花園,園門大開,一隊衛(wèi)士疾跑進來,鄭貴妃面上變色,急推那個披著斗篷的男子入內。說時遲,那時快,這隊衛(wèi)士已跑到宮前,卻并不加入追拿刺客,當中一個男子,在衛(wèi)士簇擁之下,大叫“停手,搜宮!”包圍王卓二人的衛(wèi)士,嚇得個個住手跳開,鄭貴妃尖聲叫道:“殿下,我犯了什么罪了?”原來這人乃是太子,只聽他又大聲喝道:“搜宮!”他帶來的衛(wèi)士,沖上臺階。鄭貴妃頭發(fā)一甩,厲聲斥道:“沒有萬歲爺?shù)氖ブ迹l敢擅進此門。”衛(wèi)士一窒,太子冷笑說道:“早已有人擅進此門,不必父皇圣旨,萬事有我承當!”衛(wèi)士們發(fā)一聲喊,搶入宮殿,鄭貴妃也尖聲叫道:“替我擋著這些暴徒,我與他到萬歲爺前講理去,萬事有我承當!”兩邊針鋒相對,衛(wèi)士各為其主,頓時混殺起來! 卓一航身形急起,運劍如風,叫道:“太子,我替你捉拿叛賊!”只見他翻身進劍,在人叢中直穿過去,乾清宮的衛(wèi)士在混戰(zhàn)中哪分得出身來攔他,宮內有三幾個衛(wèi)士沖出攔截,也給他一頓潑風劍法,連環(huán)發(fā)招,打得東歪西倒。那披著斗篷的男子,跑在鄭貴妃前頭,看看就可進入內室,卓一航足尖一點,平地躍起,疾如飛箭,在半空中疾沖撲下,一把抓著他的斗篷,拿了起來,將他的身軀當成兵器,一個旋風急舞,揮了一個圓圈,宮內雖有五七名衛(wèi)士,哪個敢上?在這時間,王照希也揮劍殺了入來,太子和兩名侍衛(wèi)也已闖入殿中。 卓一航一個旋風急舞,將擒獲的那個男子向外拋出,早有太子帶來的衛(wèi)士上前接過,揭開風兜,現(xiàn)出面目,衛(wèi)士驚叫道:“二皇子!”太子冷笑道:“把他捆了!繼續(xù)搜宮!”卓一航雙臂一振,劈啪兩掌,把乾清宮內殿的宮門震開,一馬闖進。 原來二皇子常洵,仗著母親鄭貴妃得父皇寵愛,早思陰謀奪嫡,但朝中大臣多是太子的羽翼,被迫離開京師,受封到洛陽去做藩王。鄭貴妃心中不忿,勾結了太監(jiān)魏忠賢、哥哥鄭國泰與若干朝臣結成黨羽,定下了一條惡毒之計,唆使一個心腹死士,扮成癲漢,在青天白日之下,手執(zhí)棗木 棍,硬闖慈慶宮,被擒之后,故意瘋言瘋語,亂供同黨,嫁禍插臟,將扶助太子的大臣一個個牽連入內,又把宮中兩個最有勢力的太監(jiān)龐保、劉成除了,讓魏忠賢得以掌握東廠,接任“宗主”(按:明朝的特務組織,分“東廠”、“西廠”和“錦衣衛(wèi)”三個機關,東西廠由太監(jiān)掌握,“錦衣衛(wèi)”則由武官主管。東廠的總管稱為“宗主”)。常洵在洛陽也收買死士,密謀造反。后來“梃擊案”陰謀成功,牽連日廣,鄭貴妃以為大事可成,遂密召兒子進京。不料太子常洛,頗為精明,手下也有一班武士。常洵進京的事,居然給他偵察出來,因此遂爆發(fā)了深宮喋血的一幕怪劇。 卓一航震坍宮門,直闖進去。只見鄭貴妃兄弟和一個白凈肥胖的太監(jiān)都在殿中。卓一航認定鄭貴妃兄弟是陷害他父親的仇人,大吼一聲,掄拳直上。那太監(jiān)正是魏忠賢,斥道:“你敢造反!”把手一揮,四名“樁頭”(東廠衛(wèi)士的頭目)一齊迎擊。卓一航呼的一掌掃去,第一名“樁頭”伸臂一格,身形一歪,居然并不退后;第二名“樁頭”反掌一揮,竟是鐵琵琶手的功夫,挾著勁風,撲面打來;第三名“樁頭”乘著他旋身之際左肩向前一撞,和卓一航碰個正著,他給卓一航反震之力,震倒地上,卓一航也給他碰得歪歪斜斜,收不住腳。說時遲,那時快,第四名“樁頭”卜地飛起一腿,一個“蹬腳”踢在卓一航胯上,頓時把卓一航踢出一丈以外,但卻并未跌倒。這四名“樁頭”都是東廠高手,武功遠在外面混戰(zhàn)的衛(wèi)士之上。卓一航雖然武功極高,但經(jīng)驗火候都尚不足,以一敵四,竟然吃了大虧。卓一航勃然大怒,一個翻身,拔出寒光寶劍,王照希和太子的衛(wèi)士,也已經(jīng)入到內殿來了。太子喝道:“常洵私離藩地,圖謀叛逆,誰敢包庇,一并拿了。”喝聲未停,魏忠賢忽然把手一招,叫道:“遵命!”竟指揮四個“樁頭”,一把就將貴妃兄弟拿著。笑嘻嘻地道:“鄭貴妃兄弟主謀叛逆,我是證人!”太子愕然,王照希卻心不在焉,提劍四顧。正是: 深宮喋血,大起波瀾,刀光劍影,骨肉相殘。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