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錯,成功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巧合,三次就是實力了,許墨成功了那么多次,他的成功,已經可以視為公理!我們追隨他的腳步,也等于是找到了成功的捷徑!” 中科院。 劉院長接到一個電話后,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人事處負責人告訴他,人工智能監測到有很多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給恒星科技發了求職信,想要跳槽到恒星科技。 劉院長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連忙召集其他人開會。 “老劉,這件事我們也沒辦法阻止啊,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恒星科技的福利待遇更高,同樣的水平,收入至少翻五倍,而且大家都很看好恒星科技的前途,認為恒星科技只會越來越好,未來也有保障。說實話,就連我也動心了,不過不是為了錢,金錢對于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想親自參與到長壽技術的研究中,一旦成功了,我的名字也有可能被歷史銘記呢。”說話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中科院院士,生物基因領域的泰山北斗,跟劉院長也是老朋友了,所以說話的時候沒有太多顧忌。 “講道理,現在的人找工作,主要是考慮日后發展、薪資待遇、社會地位、人情世故這四方面的因素,論日后發展和薪資待遇,恒星科技都比我們要好,論社會地位,在中科院工作是聽起來挺有面子的事,但是恒星科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在恒星科技工作,說出去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所以,我們想要留下人,就必須自己提升‘內功’,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副院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沒錯,我們必須提升‘內功’,人工智能時代就要來了,未來社會最需要的就是科學家,如果再不提升科研人員的待遇,我們中科院的人才流失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劉院長當即做出了決定,要跟國家高層反應一下,全面提升科研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美利堅,麻省理工大學。 一間辦公室內,史密斯看著手機上的內容,一時有點愣神。 幾天前,許墨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在全球鬧得沸沸揚揚,史密斯也看了相關視頻,雖然他不懂中文,但是有人工智能操作系統小白幫他翻譯,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 當聽到許墨誠摯邀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加入恒星科技,一起實現長壽技術時,史密斯心動了,他今年35歲,就已經成為了麻省理工大學正教授,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了6篇基因學的論文,在基因編輯技術領域和病毒研究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如此年輕,就名氣和金錢都已經有了,讓他自己都有點迷茫,不知道該追尋些什么,直到看了許墨的演講視頻,他忽然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自己就應該加入到這樣的改變世界的偉大壯舉中,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而且他對許墨的故事也很了解,知道這是一個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天才,所說過的話,也全都實現了。 只是,他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著,還有漂亮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一旦從麻省理工大學離職,前往華夏生活,妻子和女兒不一定能夠適應。 當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史密斯跟同事們告別,開車回到家中。 “親愛的,回來了,嘗嘗我給你準備的披薩。”妻子凱特琳一臉溫柔的迎了上來,輕輕的和史密斯擁抱了一下。 “嗲地,我也要。”四歲的女兒瑪麗娜也跑了過來,伸出雙手求擁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