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古柏叁天,竹樹蔥籠,紅墻環(huán)繞內(nèi)佛塔凌空,寺樓巍然高大。 經(jīng)過數(shù)百公里的水路,陳元化終于來到了成都的大石寺。 大石寺相傳始建于東漢時期,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組成,四面經(jīng)墻環(huán)護,綠樹縈繞;中軸線上,福字照壁、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經(jīng)樓、紫霞山依次而立; 兩旁有鐘樓、鼓樓,客堂、云水堂、齋堂、戒堂、羅漢堂、禪堂,東方丈、西方丈相對稱,是一座“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廟。 雖然不如棲霞寺精致、繁復(fù),但傳承自東漢的那種古樸氣質(zhì)亦是讓人心懷敬仰。 雖然還是一副居士打扮,但他禪宗道衍之名已經(jīng)傳遍了大江以南,哪怕是遠離江南之地的成都,對于道衍大師還是很崇敬的。得知道衍大師來到大石寺,迎客僧立馬為陳元化安排了住處。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主角神秀俊朗,白衣飄飄,身上帶有一股禪宗的清圣之氣,一看就是有道的高僧。 寺院中的高層也特意來迎接陳元化,畢竟大石寺雖然在蜀中很有名氣,但像道衍大師這樣名滿南國的大僧來掛單,對于大石寺還是第一次,一番招待后,允諾除了藏經(jīng)重地,寺其余殿堂皆可任由陳元化參觀。 第二天,陳元化順步瀏覽,對整座名剎的結(jié)構(gòu)一目了然,更感受到在宗教的徵召下,建寺者那種嬋思竭力的熱忱和精神。不論門,窗、檐、拱,均雕刻有翎毛、花卉等各類紋飾。廟脊上則塑置奇禽異獸,栩栩如生。 殿堂間有長廊貫通,左右大石柱林立對稱,片刻后,他來到此行的目的地:羅漢堂。 面對眼前如林的塑像,陳元化不由對建造此處的先人有了一種稱贊。 大殿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shù)十尊佛和菩薩,以居于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只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