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縣吏提醒,兩人將視線從南邊的戰場轉向趙云的大營。 立于博陵城頭,視線清晰可見。 三支兵馬從南面、西南面,西面,向著大營方向而來,雖看出具體人數,但那個規模, 都不會少于兩千。 也就是說,圍攻趙云大營的,又是數倍之敵。 “腹背受敵,趙云與審配休矣!”王連斷言道。 崔鈞不作聲,他只是覺得,這兩人皆不是泛泛之輩,恐怕事情不會如此簡單的結束。 他又往南望去, 趙云軍已經殺入陣中,這邊看去混亂一片,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趙云領兵沖殺,自己則如利刃的尖尖,輕易的割開了敵軍的陣形,與敵交錯,趙云出槍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繚亂,只見不停有人倒與他身后。 豪強部曲本就未有多少戰斗經驗,更甚至沒有見識過戰爭的慘狀,面對如餓虎撲食一般殺上來的趙云騎兵,本就飄搖的戰意,隨著鮮血與碎肢齊飛的場面變得蕩然無存。 而隨著騎兵殺入陣中,慘叫聲逐漸蓋過嚎叫,充斥著豪強部曲們的耳畔。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參加過上一次與趙云戰斗的。 上一次慘敗經歷還歷歷在目, 上一次慘敗或許可以用兵力不夠, 猝不及防來掩蓋。 而這一次,在兵力充足, 準備充分, 而且將趙云軍包圍的情況下,他們漸漸的覺得—— 此戰敗得,似乎與上一次并無不同。 遲疑者或被一槍穿喉,或被戰馬撞飛,死于踐踏。 在趙軍展現出破竹之勢后,軍心隨即潰散,見識了鐵騎的威勢,邊側得以幸免的豪強部曲,哪里還記得什么兩面包夾之勢,直接向外逸散去了。 若有部曲將斥責,他們會理直氣壯回道:這不是逃跑,只是被趙云軍擠出來了! 王基在開戰之前便開始向后軍而去,美其名曰鼓舞全軍士氣,然戰斗伊始,他便見識了趙云的迅猛,于是后撤的更快了。 然而一不留神,他背趙云盯上了。 當趙云直直的朝他殺來之時, 并且快速靠近之時,王基害怕了。 戰斗, 靠的并非兵力多寡, 對抗黃巾守護家園時,他便明白了這一點,現在,在趙云的攻勢下,他又明白了另一點—— 原來有這樣一種存在,他們是為了廝殺而存在的。 而趙云殺向數倍于他的軍陣時,竟然還留了一般騎兵在營中。 這說明:趙云壓根沒將他當一回事! 戰意喪失,心境破防,王基唯一的念頭,就是離開這里,離開博陵,甚至離開冀州。 趙云哪能讓他如愿,一身沾血銀甲在人群中快速穿過,戰馬的速度被拉升到了極致,趙云甚至肉眼可見得兩人距離在縮短。 “快擋住他!”王基一聲呼喝。 數名部曲本能聽命,正欲攔截趙云。 趙云冷眼一瞅,甚至沒有出手,厲聲一喝:“殺!” 厲聲如雷,眾部曲直覺趙云如殺神襲來一般,頓時四散。 王基回頭一瞥,恰好撞見趙云長槍襲來,當場汗毛炸裂,后脊冰涼。 鬼使神差之下,王基一個翻身,直接摔下了馬,竟然險險的躲了一截。 趙云戰馬從他身旁呼嘯而過,可見速度之快。 趙云也沒想到關鍵時候他選擇了墜馬,戰馬一個回旋,再度奔向王基。 王基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拱手彎腰,請求饒命。 “將軍饒命!王基愿降!” 馬蹄漸止,最終在王基面前停下,戰馬不斷的朝前喘息,牲口的味道不斷打在王基身上,然而他卻一動也不敢動,因為趙云的長槍,正搭在他的肩上。 “你可代表的了安平眾豪強?”趙云問。 他來安平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王基,而是安平本身。 所以王基降不降,對趙云而言并不重要,不過,如果他能幫助勸降其它反抗的豪強,哪倒確實有些作用。 王基面露難受,趙云已經知道答案,說白了,王基不過只是一個臺前人,因為他以前是安平國相,哪怕現在,也是以安平太守自居。 豪強聯合本地官員,做大做強,這種模式幾乎四處可見,特別在士家豪強多的地方。 他們一面兼并土地,一面以自保抑或平黃巾的名義招兵買馬,發展部曲,最后,一郡豪強大族聯合官員,形成一股割據勢力,漢末群雄,幾乎都是這種橋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