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奏章呈上,看著王允所書零零總總,劉宏覺得寒毛直豎! 宦官有信奉太平道,他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在張角起事之前,所有人都以為太平道是善道,包括劉宏自己。 可張角黃巾已經是反賊,張讓還與之勾勾搭搭,這是何等大膽妄為,幸好張角主力已被撲殺,若是被其攻入洛陽,張讓之輩豈不是要助其謀逆? 劉宏面色冷冷,隨手就將奏章丟在張讓跟前。 看著劉宏這般模樣,張讓打個寒戰,原地癱跪下去,拾起奏章一看,慘白的臉上又煞白了一分。 怎么辦?怎么辦! 張讓腦筋飛快的轉動著。 “張讓!你還有何話可說!” 劉宏直呼其名,冰冷的聲音在張讓耳畔響起,宛如催命,原本私下里,都是喊他阿公的,再不濟也是張常侍。 張讓連忙扣頭,哭訴道:“陛下,臣愿望,臣自始至終待在宮中,終日陪伴陛下身旁,哪來什么門下賓客,又如何能做勾結黃巾之事,陛下待臣恩重如天,臣便是再蠢,也不會做危害陛下之事,黃巾亂世,臣夜不能寐,為陛下出謀劃策,舉薦賢才,臣對陛下、對朝廷之忠心耿耿,日月可鑒,何有半分背叛之意啊,陛下明鑒!” 張讓跪伏在地,聲淚俱下。 劉宏看著跪地顫抖的張讓,雖是狡辯之辭,但也有幾分道理。 試想這天下,還有誰比朕更善待張讓?反了朕,他能得到什么?他沒有反朕的動機啊! “王允與你無冤無仇,豈會蓄意構陷!”劉宏道。 劉宏一言,反倒提醒了張讓,令他想到了一樁往事。 當初王允剛剛出仕,被舉為郡吏,恰逢晉陽有一叫趙津的小黃門,仗著朝廷宦官撐腰,橫行鄉里,百姓怨聲載道,然后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允,便下令逮捕了趙津,并就地斬首示眾。 “陛下明鑒,王允并非與臣無仇,此人初為一郡吏之時,就敢無視大漢律法,不經問審,隨意處斬陛下之黃門,對我等官宦更是深惡痛絕,恨不能斬盡殺絕,如今此人監察豫州之事,又知臣乃太平道之信徒,自然趁機捕風捉影,構陷臣下,臣對陛下,赤膽忠心,一言一行,皆在陛下耳目之下,萬求陛下明鑒!” 張讓辯解的聲音越說越大,思路越說越通,深埋地上的臉上,表情猙獰,他發現為自己辯解完,還能反咬王允一口。 劉宏聽了此事,臉色也微微有變,天下人皆痛恨宦官,痛恨張讓,他心知肚明,甚至喜聞樂見,但張讓所辯之事若為真,那就是王允目無法紀,擅殺朝臣,而且有所謂的士人民意相護,這是他最忌諱的。 “太傅,王允乃是你舉薦之才,張常侍所言,可有此事?”劉宏問道。 鄧盛面色暗沉,原以為張讓死定了,不曾想這般劣勢,還能被他翻轉回來,以王允陳年往事相攻。 “回陛下,王允斬趙津之事,確實屬實,不過趙津仗勢欺人,為所欲為,亦是屬實,且此人多有貪贓枉法之犯科,斬之不冤。”鄧盛道。 鄧盛之言,無疑是將王允所為坐實了。 “區區郡吏,有何權力斬朕之黃門,莫不是以為朕之近臣,皆可恣意殺戮!” “陛下容稟,此事雖是王允擅作主張,但其出發點乃是為民做主,當地百姓皆有贊譽。” “為民做主便可做到朕頭上?” “陛下息怒!”鄧盛有口難言,此事本就是理虧,王允之事是義舉,但確實不合法度。 “將王允就地革職!發還于鄉!”劉宏道。 “陛下三思!王刺史平定豫州黃巾,功不可沒,賞未封賞,此時革職,恐有損朝廷賞罰之度!”鄧盛連忙請求道。 太傅袁隗察言觀色,見陛下臉上寒意已經消逝,以他對劉宏的了解,顯然不會再追究張讓之事。 世人都說劉宏昏昧,任宦官擺弄,袁隗心中清楚,宦官不過是劉宏手中之劍盾,既是殺人之劍,亦是是承受罵名之盾,張讓更是其中核心,他怎么會放棄手中兵器呢。 之所以如此質問鄧盛,不過是希望鄧盛退一步,莫要再針對張讓了,他知道王允乃是鄧盛所舉,自然不會真的拿他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