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子錯了-《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2/3)頁
“先生,以形索義的訓(xùn)練研究乃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常用辦法,學(xué)生也自研究過,但因聲求意和比較互證這兩個方法學(xué)生卻從沒聽過?”
不錯,還讀過《說文解字》。
王文龍解釋說道:“有些古文字若是單一運(yùn)用以行所意的方法去研究,難免會犯一個大忌諱,即是容易隨意的用書寫的字形來解釋字義,看著這字像個什么模樣,便把它認(rèn)作什么字,這叫做‘望形生訓(xùn)’,是會產(chǎn)生大問題的。”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找到更多研究訓(xùn)詁學(xué)的辦法,中華文字很早就有表音的趨勢,雖然一直保持是表意文字,但字形與語義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直接密切的,由此我們就找到了第二個研究古代文字的辦法,根據(jù)文字的語音推演字意,當(dāng)然這還需要學(xué)習(xí)一些音韻學(xué)知識。”
“而雖然有了這兩個方法,但中華文字的意義十分豐富,一些詞我們即使知道了其文字,也不一定能推出其意思,比如‘凡’字,在古文中本是‘凡是’的意思,但在鐘鼎文中‘凡’又常常有盤子的意思,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當(dāng)時‘凡’‘盤’二字讀音相近,若不加以比較而解出這個意思,看到鐘鼎文中寫將肉食裝在‘凡’里,多少先生就要撓頭了。”
這例子在后世的訓(xùn)詁學(xué)研究中是一個常例,可是在明代還十分新奇,許多人從沒聽過,聞言眾人都是哈哈大笑。
那學(xué)生也是連連點(diǎn)頭,好奇問道:“因聲求意和比較互證這兩種研究方法,不知是從哪本古書讀來?”
王文龍笑道:“大概是我先提出的罷。”
因聲求義是乾嘉學(xué)派的學(xué)者發(fā)展出來的訓(xùn)詁方法,比較互證的研究辦法更是要到民國才提出,王文龍不把功勞歸在自己身上,這課根本沒法講了。
而眾人聞言都是驚訝,王文龍居然在跟大家講前人從未提出的訓(xùn)古學(xué)研究方法,而且前人的研究方法只有一種,王文龍的新方法直接就有兩種。
“這兩種新的研究方法可以解決過去許多老問題,在場諸位若是有興趣,也可以在學(xué)完這些內(nèi)容之后,試著將過去難解的訓(xùn)詁問題用此二種方法嘗試解決。”
王文龍接著講道:“就比如《楚辭涉江》有:‘齊吳榜以擊汰。’一句。朱子《楚辭集注》解釋此句說:‘吳,謂吳國。榜,也。’以為吳榜是一種吳國的船只。照這個說法,這句意思就是‘用吳國的吳榜船去擊水’。然而在宋以前從沒見人寫過有什么船叫‘吳榜’的,‘榜’字在先秦也沒見做過船的意思,這名字來源實在奇怪。”
“然而若根據(jù)音韻來分析,唐代李舟《切韻》中寫:“榜”讀“北孟切”意思是:使船只前進(jìn)。宋代陳彭年《廣韻》又記載‘’、‘鏵’同音而通用,是一種犁頭的稱呼,也衍生為插下犁頭的意思,古人因此又常把插下某物的動作叫‘鏵’,‘吳’‘’又常通用。所以‘吳榜’的意思生硬的解釋為一種船實在奇怪,但解釋成:插下船槳,使船只前進(jìn)。這句話就通順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襄城县|
兴山县|
施秉县|
临汾市|
河池市|
博湖县|
和林格尔县|
黄梅县|
龙口市|
休宁县|
洪洞县|
临沧市|
云南省|
巨野县|
交城县|
金溪县|
虹口区|
历史|
广州市|
泰来县|
大名县|
平利县|
渝北区|
余干县|
平安县|
寿光市|
城口县|
秦安县|
老河口市|
马边|
忻城县|
苗栗县|
吴江市|
宾阳县|
河曲县|
德兴市|
安陆市|
云安县|
兴化市|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