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資格當貴族,還要從西周的封建制說起。事實上,早在黃帝時期國家就開始實行封建制了,但封建制真正達到頂峰是在西周時期。 周的政權是由周武王建立起來的,但周武王是從哪里得到的政權呢?是從商紂王那里搶來的!周武王可以從商紂王的手里搶走,那么別人為什么就不能再從周武王的手里搶走呢? 在沒有絕對權威的制約下,誰主沉浮唯有以實力論之!天下始終和而亂、亂而和。為了避免這種無休止的輪回,周天子就要樹立一個最高權威,也即證明自己統治天下的合法性! 于是,周王室的代言人周公就站出來解釋說,天下的一切皆歸天所有,但天不屑于治理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所以就委托一個人來治理,而這個委托人就是天子。既然天將天下授予給了天子,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了。也就是說,我大周天子已經取得了上天的合法授權了,你們甭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可以像以往朝代那樣以武力奪取政權。那樣即便得逞,也必遭天譴而萬劫不復! 天下實在太大了,而天子又沒有三頭六臂,一個人怎么能管得過來呢!但讓別人管自己又不放心,咋整呢?讓自己的兒子們去管吧!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只要天子沒患不孕不育癥,一定會生出很多兒子。封建時期,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周天子讓自己的嫡長子接自己的班,然后將其他兒子分封到各地,讓他們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國家。這些分封出去的兒子都被稱為“侯”,所謂“諸侯”就是指諸多的“侯”。 諸侯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后,同樣按照嫡長子繼承制,讓嫡長子接自己的班,然后將其他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而這部分人就被稱為“大夫”。 分封給諸侯的封地叫“國”,分封給大夫的封地叫“家”。大夫的封地不能脫離諸侯的封國而獨立存在,所以“家”只是“國”的一部分。 大夫也同樣會生很多兒子,但分封到大夫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可分了,所以就干脆不分了。大夫的嫡長子會按照制度繼承大夫的封地,但其他兒子什么也得不到,而這些得不到土地的人就被稱為士。當然,士的兒子仍舊是士。 總體來看,從士到大夫,再到諸侯,其實與天子都是同宗同族,都具有高貴的血統,所以這批人都被稱為貴族。 根據分封的情況,可以將貴族分為四等:第一等貴族是天子,第二等貴族是諸侯,第三等貴族是大夫,第四等貴族是士。 大夫、諸侯、天子都有不動產,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士卻一無所有。那么,士應該如何謀生呢?首先要“修身”,學會一身的本領。等到學好本領后,就去大夫、諸侯或天子那里混口飯吃。幫助大夫治理家,就叫“齊家”;幫助諸侯治理國家,就叫“治國”;幫助天子治理天下,就叫“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