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5章-《農門婦》


    第(1/3)頁

    “我說崔九,你怎么不念了,趕緊念信,俺媳婦兒到底說了啥?”大郎搓著手急的不行,眼睛瞪著,一張黑臉都成了暗紅色,巴巴的望著崔九,這可是小媳婦兒頭一次主動給自己寫信兒,可見小媳婦兒心里想自己了,一想到小媳婦兒眼巴巴盼著自己家去,大郎恨不能這會兒騎著快馬往回走,見了小媳婦兒摟在懷里狠狠親個夠,省的還跟崔九著急。

    崔九愣了半天,才道:“大郎,你媳婦兒信里說你兄弟拜了先生。”

    大郎道:“拜就拜唄,上次家去的時候,俺媳婦兒就說要給二郎請先生,說二郎聰明,是個念書的材料,不能耽誤他。”

    崔九道:“可是,你兄弟拜的是武陵先生?”

    大郎疑惑的道:“武陵先生咋了,難道不是教念書的嗎?”不是打不過大郎,崔九真想捶他一頓,眼睛都紅了:“你知不知道武陵先生是誰?那是咱大齊最有學問的大儒,跟東籬先生并稱為大齊的活寶貝,父……那個,皇上想請武陵先生進弘文館,堂堂天子九五之尊,親訪數次,皆無功而返,這樣的大儒竟收了你兄弟當關門弟子,你兄弟才多大,連學都沒進過的小子,這叫天下士子怎么想,捶胸頓足自掛東南枝,也不足以表達心中的憤懣之情啊。”

    大郎揮揮手:“你別跟俺這兒掉書袋子,俺聽不懂,武陵先生再厲害,也是個教書的先生,教俺家二郎咋了,就算俺家八輩兒都是種地的,難道就不能出個念書的了,俺兄弟聰明,趕明兒中了狀元,正好給俺家光宗耀祖,回頭家去就跟俺媳婦兒商量,把俺爹的墳塋地好生修整修整,說不定是俺爹顯靈了,保著俺兄弟呢。”

    崔九翻了個白眼,大郎的爹就是個大字不識的莊稼漢,就算顯靈有個屁用,倒是大郎那個小媳婦兒,這本事真不小,雖信里沒底細說,可崔九認定,王二郎能拜武陵先生為師,肯定有大郎媳婦兒的事兒。

    一家子就這么一個有點兒見識的,不是她還能是誰,不過,就算大郎媳婦兒有點兒水準,可武陵先生是一般人能忽悠的嗎。

    見大郎眼巴巴盯著自己,擺擺手:“沒了,信里就說的這事兒。”說著把信塞給大郎,從大郎懷里搶過那個小罐子打開,撲鼻的酒香勾起了崔九的饞蟲,低頭一看,發現不是酒,是一壇子酒棗,捏了一顆塞進嘴巴里,眼睛都瞇起來了,酒棗他吃過,可沒吃過這么香的,酒好棗香,這可是好東西。

    見別人都看過來,生怕這些饞鬼過來搶,把蓋子蓋上,油紙一封,摟在懷里就跑了,還有外頭那一大壇子,不知道是啥,叫人一起搬走,省的便宜了驍騎營這幫饞鬼們,不管是什么給這些饞鬼都是糟蹋,這些人就愛吃肉,回頭讓旺兒買十斤醬肉來,就當換了。

    一邊兒想著,一邊兒顛顛的跑了,太后過壽那天,雖說自己站崗沒露面,可自己呈上去的番薯卻露了大臉,怕御膳房的那幫蠢貨不知道怎么收拾,直接叫人蒸熟了呈上去,太后吃了大半個呢,不是太子哥勸著,估摸能把一個都吃了下去。

    想起太子哥,推開車門吩咐了一聲:“回東宮。”

    前頭的旺兒應一聲,本來也沒打算往別的地兒去,他們家爺過了年才十六,宮里的規矩,沒指婚之前不能開衙建府,故此,爺一直在宮里住著,爺是皇子里的老小,又是皇后娘娘嫡出,跟太子爺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皇后娘娘心疼爺,先頭一直在娘娘的坤寧宮里頭住著,后來大些,不得不分出去,仍不放心,索性把爺挪到了太子的東宮。

    東宮地方大,又是親哥哥,自然不會有差錯,不是爺撒潑打滾的堅持要去驍騎營,估摸太子爺跟皇后娘娘都不會答應,就是怕爺受苦。

    可旺兒卻覺得,自打爺進了驍騎營,高興多了,以前成天無所事事,不是在宮里頭淘氣,就是跟那些勛貴子弟打架,他們家九爺這身功夫,就是打架打出來的,先頭勛貴子弟們不知道爺是誰,還能下死力氣的還手,后來知道是九皇子,誰還敢,爺一拳還沒打過去呢,對面的人早趴下哭爹喊娘了,爺嫌沒意思,這才非要進驍騎營,還改了姓兒,給自己起了個崔九的名兒。

    勛貴子弟的堆兒不扎,成天跟王大郎那幾個莊稼漢子混在一塊兒,越混越熟,到如今,別人不說,那個王大郎,爺真心交的,不然,也不會如此不見外,念人家媳婦兒寫來的信,還把人媳婦兒送過來的東西一掃而空。

    不過,王大郎那個小媳婦兒送來的東西的確不一樣,就算宮里也沒有,那個番薯蒸著好吃,丟進灶膛眼里,燒熟更香。

    旺兒琢磨著,明年九爺跟王大郎家去,自己是不是也能跟著去,王大郎家的番薯肯定有的是,不像宮里,自己就吃了幾次就沒了。

    主意沒打明白就進了東宮,崔九叫他抱著罐子跟著自己,就往書房跑,伺候的宮女太監跪下行禮,直接無視,到了書房外卻給蘇全攔下了。

    蘇全是東宮的內侍總管,也是從小伺候太子哥的人,自己得給點兒面子,往里頭瞅了一眼道:“誰在里頭呢?”

    蘇全道:“回九爺話,是杜相。”

    崔九愣了一下:“杜相可是有了名兒的清高,以往太子哥請他過府飲宴,都尋借口推辭,今兒日頭從西邊出來了不成。”

    蘇全道:“杜相清高難請是真,卻今日不同以往,太后娘娘過壽,各州府縣呈送上來的壽禮,冀州府間河縣拔了頭籌,太后老佛爺先嘗了九爺呈上去的蒸番薯,又瞅見間河縣那兩筐帶著泥的番薯,自然歡喜,滿目的奇珍異寶都落了下乘,唯有這兩筐番薯寶貝似的收進了慈寧宮。”

    崔九撓撓頭:“間河縣送番薯拔了頭籌跟杜相什么干系?”

    身后的旺兒忙道:“爺,奴才聽說,相府二公子杜子峰外放的地兒正是冀州府間河縣。”

    崔九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為了兒子的前程,清高的杜相這才來了東宮。

    正想著,忽聽里頭太子哥的聲音傳來:“老九進來吧,不妨事。”

    崔九這才進去,先給大哥見了禮,看了眼旁邊的老頭道:“恭喜杜相,令郎有出息,想必杜相老懷大慰了。”

    杜丞相忙躬身:“臣給九皇子請安。”

    崔九擺擺手坐到一邊兒:“我說杜相,令公子呈上的那個番薯可好吃的緊,不止皇祖母愛吃,爺也稀罕,只可惜太少,不知您府里還有沒有,要是有,回頭我叫旺兒跑一趟,您老也知道,我這人嘴饞,眼看著有好吃的吃不到嘴,心里就難受。”

    太子咳嗽一聲:“老九,番薯乃是新種出來的,就算間河縣也沒多少,杜知縣在皇祖母過壽的時候,呈送上來兩筐可是別有苦心,這東西或能救深州百姓于水火。”

    崔九摸了摸鼻子:“我怎么聽說,這東西畝產奇高,一畝地得個五六千斤收成平平常常,種好了,七八千斤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就王大郎一家就種了五畝,收成怎么也兩萬多斤,區區兩筐番薯怎就成了稀罕物件了,大郎媳婦兒可沒當是好東西,隨著家書一捎就是一麻袋。”

    王大郎?杜丞相想起杜忠的信里提過,說起來,這番薯也是王大郎的媳婦兒先發現種出來的,為此,還得了官府十兩銀子的獎賞,也提過王大郎正在驍騎營,卻沒想到跟九皇子竟然相熟,聽九皇子的口氣,對王大郎家里的境況異常熟悉,一個大字不識的莊稼漢子,一個身份貴重的皇子,這兩人之間有甚契機不成。

    太子看了他一眼道:“杜知縣上了折子,詳細解說了番薯的種植經過,從種下到收成,杜知縣皆親自參與,證實番薯的確不挑地,肥水跟得上收成就多,便是旱地也可活,希望父皇下旨能在深州試試,若能種活可解深州大旱,不過,番薯是新物種,百姓沒見過自然不敢嘗試,就算間河縣,今年今年也只種了六畝,你說的王大郎家種了五畝,另外一畝是王家村的里長王富貴家種的,六畝地共得了三萬兩千斤番薯,杜知縣讓官府一文錢兩斤收了上來,囤于間河縣糧庫是為了做種薯,深州赤地千里,這些番薯有大用。”

    崔九道:“得了,得了,太子哥您就別教訓我了,是我錯了還不成嗎,弟弟嘴再饞也先忍著,等深州的百姓都吃上番薯,我再吃。”心說,也就宮里把番薯當寶貝,大郎家地窖里可有的是,等明年開春,自己跟著大郎回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太子見他那樣兒,搖搖頭。

    說完正事就讓蘇全送著杜相出去,見小九手里摟著個粗陶罐子,不禁道:“這是什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蒲江县| 璧山县| 许昌县| 延边| 土默特左旗| 西平县| 中山市| 云阳县| 故城县| 双流县| 镇赉县| 温泉县| 肇庆市| 南京市| 石台县| 克什克腾旗| 民勤县| 河间市| 宜昌市| 沽源县| 玉屏| 永德县| 将乐县| 黄平县| 盘山县| 北碚区| 宁城县| 莒南县| 高陵县| 蛟河市| 即墨市| 昌图县| 福鼎市| 团风县| 商南县| 资兴市| 化隆| 巴林右旗| 福安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