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三章 孱弱-《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誰》


    第(3/3)頁

    明成祖上位后,從各方面做著遷都燕京的準備。那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南國物資北運,以供京師所需的漕運問題。

    這就必須大規模的來治理元末以來就逐漸荒廢的大運河了。

    其中因為從濟寧到臨清的運河地段多丘陵,地勢高,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所以便就有了這戴村壩。

    邊上不遠的堽城壩,實質上出現的原因也與戴村壩一樣,不過堽城壩出現的時間更早,是蒙元前期便修筑了。

    戴村壩初建為土壩,萬歷年間因為土壩頻頻被沖毀,而北端筑石壩,名曰玲瓏壩;南端筑石堰防沖,名滾水壩;中留石灘泄水,名亂石壩。形成了一道三壩連接的攔河石壩,并統稱為戴村壩。

    因為崇禎朝以來,齊魯多遭干旱,這戴村壩頂部早就暴漏了出來。只要于中間部分小心的搭建好木板,那邊可以輕松的渡過五里寬的大汶河。

    勒克德渾率軍到此,就是要利用這條堤壩來打上一仗,總不能一戰不打,就把大幾千綠旗兵丟下不管,直接領著滿蒙軍逃跑吧?

    戴村壩這兒就很合適,其北端西北方向的東平州,雖然也有秦朗軍兵駐守,但兵力孤寡,只多用來守城,出城迎戰是萬不能做到的。

    如此大汶河北端區域可就沒有威脅了,勒克德渾于此地駐兵,兵鋒就也只需要對付南端的秦朗大軍即可,可算是輕松的多了。

    消息傳到王英東、李國英等人耳中,那當然可以一眼看出勒克德渾的盤算,但戴村壩就是這么個地形地勢,他們即便看出來了也無法。

    甚至這都是無解的一難題。

    因為戴村壩上游的堽城壩與戴村壩是一個模樣,且還在寧陽的東邊,直接被勒克德渾所控制。

    東平的駐軍便是派出軍隊看住了戴村壩也看不住堽城壩啊。

    清軍輕輕松松的就能從堽城壩的壩頂,駛出馬隊去到大汶河的北岸,然后攻擊戴村壩北端的東平州駐軍,沒有足夠多的力量,戴村壩北端根本就守不住。

    可秦朗又哪里有過多的兵馬擺在東平州啊。

    貫穿了整個齊魯西部的運河長達數百里,臨清、聊城、張秋鎮和濟寧城,那個地方不比東平州更具有戰略意義啊?而且還有魯橋鎮需要絕對看好。

    這就只有戰略放棄。

    再說了,秦朗要是從第一開始就把大汶河給封死了,你信不信,勒克德渾立馬就敢放棄幾千號綠旗兵,自行帶著滿蒙兵騎馬沖過大運河,溜之大吉?

    就魯運河(北起臨清南到臺莊)那大部分河段還不到三丈寬的河道寬度,可擋不住戰馬!

    (明清時代的運河一不能跟隋唐時候相比,二不能跟后世相比,真的很狹窄)

    ……

    金陵城內,錢謙益一臉愁容的從衙門里回到家了。

    他領到了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崇禎帝要他發揮自己江南士林領袖的威力,斷掉從江南源源不斷送去邳州、海州的糧秣物資。

    呵呵,說的簡單。

    這事兒于內不討好——斷了江南士紳的財路。后者對秦朗再有意見,可對秦朗的銀子卻是席卷的很吶。

    于外也沒得好——傳出去被罵做國賊都是輕的。秦朗大軍正與清軍鏖戰,你這么做不是拖人家后腿么?

    都愁死錢謙益了。

    因為,金陵君臣剛剛接到滋陽兵變的消息,一個個都駭然失色,秦朗竟敢做的如此過分,這是在明目張膽的打老朱家的臉啊。

    崇禎帝暴跳如雷,雖然這事兒追根究底是他這兒先生出的歹意,但崇禎可不認為自己有錯。

    現在他只憂心秦朗會在齊魯做大,只憤怒秦朗拿掉朱以海兵權,囚禁親王,如同造反!

    但是再憤怒崇禎也不敢把自己女婿宣布是叛臣賊子,出兵打郁洲山島。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也是最直接拿捏秦朗的,就是斷掉江南與之的錢糧百貨貿易,但這談何容易?何況連個正規理由都找不出。

    只能叫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自主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這反擊太孱弱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