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大內部自己搞的這次競標,最后竟然是土木學院的助理教曾茹老師勝出,這事既在預料之外,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她說的東西其實并不復雜,更談不上什么高深,大家一聽就懂,這是后世很常見的商業思維而已。 然而就是這種很常見的商業思維,這年代的國人卻是普遍欠缺------ 不是說大家不懂或者說不知道,只是因為剛搞市場經濟還沒幾年,大家還不怎么習慣運用這種思維而已。 例如遇到什么問題,或者說想做什么事情,大多數人不會首先想到運用商業思維。 像東大這種以理工科為主的985,這年代當然也存在這種情況。 例如這次其他參與競標的團隊,大多數人還停留在建筑設計本身,只想著如何突出自己的專業性,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如何展現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 之前說了,“建筑理念”這種東西,其實是屬于藝術范疇,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分。 例如東大的建筑學院,既有研究傳統建筑的高人,也有專攻現代建筑的大牛,既有研究中國古典建筑的專家,也有擅長西方建筑的教授。 這樣不同人設計出來的東西,自然是千差萬別,可是這些設計孰優孰劣孰好孰壞? 當然只有個人喜好,并不存在高下之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土木學院的曾茹老師另辟蹊徑,她運用商業思維,提出一個整體思路,立馬得到評審團那些已經陷入選擇困難癥大牛們的普遍認同。 并且不僅是評審團大牛們認同,其他參與競標的老師也普遍服氣。 因為在奪得這個彩頭之后,曾茹老師還“很謙虛”的表示,自己只是土木學院的一個助理教而已,這次自己的一些粗淺想法能得到學校的認可,能為學校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自己就已經很高興了。 但是要讓她自己去組織一個設計團隊,然后代表學校去參與這次國際競標,以自己的能力和專業水準卻是萬萬不行,因此還請學校另請高明。 對于曾茹老師的如此“高風亮節”,校方自然的大加贊賞。 并且說實在的,有了她提出來的整體思路后,接下來的事情已經好辦多了,大家也知道該怎么做------她提出來的其實是一個整體框架,這個既然已經確定,那么各個分類分項設計,學校只有挑選相關專業的高手去做就是。 并且在她這個框架中,涵蓋的內容很多,涉及到很多相關專業,大家一看,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出方案,好像都能分到一點蛋糕,既然這樣,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個個都對這個思路表示服氣。 而在這其中,最感驚喜的其實是學校的交通工程學院已經建筑學院的園林景觀專業----- 在最開始的時候,考慮到這個項目還涉及到部分山體改造內容,因此老尤也邀請了交通工程學院的相關人員參與此事。 只不過交通學院的領導并沒太當回事,覺得這部分的工程量并不多,自己的定位應該和土木學院一樣,并不是這次國際競標的主力。 可是聽了曾老師提出的想法以后,大家發現不是這么回事呀,這個山體改造不僅僅只是調整一下坡度那么簡單,還要考慮美觀和宜居。 因為曾老師可是說了,這個山體改造設計做得越好越漂亮,就越容易促使土地升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