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四章 天喜星,地界-《人在西游,開局救了涇河龍王》


    第(2/3)頁

    “這就是那西伯侯值得稱贊之處,他敢賭!”袁守城無奈道。

    “對于商來說,數十年的經營,終于在圣人大教兩方都獲得了足夠的好感,也都有了一些人情上的往來。倒向任何一方的都相當于主動將另外一方往外推,數十年的努力,一朝便毀了一半!

    再加之圣人教派之間的摩擦,有圣人坐鎮最后的結果,終究是雙方共存,但是這個過程中,兩教家大業大損耗的起,卷入其中的人族卻不一定能夠接受那樣的損耗。

    所以帝辛這是在為人族的底蘊著想。

    為了保護人族的底蘊,一些事情,是沒有辦法去做的。”

    李世民聽到袁守城無奈的話語,也是嘆了一口氣。

    帝王是看似權利極大,但實際上處處受制,這樣的感受在他登基十數年來,無時無刻不在縈繞著他。

    聽著袁守城的話,他一下就明白了帝辛的難處。

    袁守城看到李世民口中呼出一口白色的霧氣,漸漸消散在空氣中,話語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解釋道。

    “而西伯侯則是不同,雖然不知道他到底何時倒向了天庭,但是他徹底倒向闡教的作為說明他在那個時候便已經不把人族的底蘊和安危放在眼里。

    兩教相爭,西岐沒有商的底蘊,想要能夠與商相對,便只能倒向一方爭取利益。截教在商朝如日中天。但是并未受帝辛的幫助。

    他便豪賭了一場,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了闡教的身上。

    他壓上了西岐,壓上了自己,壓上了自己的兒子。

    這是他未來實現野心的無奈之舉,但是他卻賭贏了。

    在西岐發展大好之時,天帝也開始了動作。

    西岐對朝歌,周對商,闡教對截教。一道圣人法旨下來。

    封神之劫開啟。人族被迫卷入其中。

    這就是帝辛為什么一開始怎么也不愿意倒向截教的原因。若是沒有西伯侯的背刺。

    封神劫起,所入者不過兩教仙神!甚至連商朝之前拜入兩教的弟子都不會損失多少。畢竟那些弟子的本領還未純熟,多數人連入劫資格都沒有。

    待兩教仙神入劫,剩余弟子成長起來,人族底蘊大增,便可真正與天庭分庭抗禮。

    畢竟那些入劫之人雖然上了封神榜上,但是對于玉帝必定心懷憤恨。就如現在一般,多數大能都只是依照神職履行義務維護天地。”

    “可是這一切……”李世民的話語響起,含著落寞。

    “可是這一切都被西伯侯毀了,人族被卷入兩教爭端,自然也隨之入劫,兩方圣人教派對峙,以人族為戰場,展開了征戰,這一戰,將兩教之間徹底打出了真火,兩教仙神不斷有人死去,被封神榜攝入其中。

    而我人族的底蘊,商朝數十年累積也在這大戰中被消耗。

    最終圣人下場,商朝兵敗,朝歌圍城,帝辛自焚摘星樓。

    我人族再無人王。”袁守城的話說的簡潔,聲音越說越慢,越說越低。

    但是李世民卻在這幾句話中聽到了焚海搬山的仙神于天空激斗,看到了無垠的大陣籠罩天地,看到了將士在戰場上浴血廝殺,看到了在火光中不發一言的商紂王,帝辛。

    “帝辛無愧為人王,只是大勢起,終究難敵。”李世民出聲向袁守城寬慰道。

    袁守城聽到李世民的話,也是感到自身失態,趕忙整理儀容,用手在自己泛紅的雙眼上揉搓了一下,強讓自己振奮起來。

    “是啊,不過,如今我人族終于有再有人王了!陛下既然受伏羲人皇陛下的認可,雖然此時稱不得人皇,只是繼承者,但是這人王的稱號,陛下還是當得的!”

    “朕這人王,怕是還比不上帝辛。”李世民搖了搖頭。

    這是他的真心話,聽完袁守城所說的帝辛生平,他對于這位上古人王確實是佩服萬分。

    他如今所作的一切,與之相比,根本遠遠不能及。

    帝辛,無愧袁守城一開始的明君之說。

    “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帝辛當初為伏羲人皇評價為最接近人皇之人。但是陛下確實伏羲陛下所認同的下一任人皇。

    我相信伏羲陛下的眼光。

    況且,陛下如今所作也不遠帝辛。

    那土豆玉米,便對我人族有大貢獻,更不說這西征之意義,也不亞于帝辛之前的遠征東夷,徐夷。

    前者已定,陛下卻還有無限的可能。陛下應當勉勵追趕,超越才是。”

    袁守城此時調節好了情緒,便恢復到了之前那個風輕云淡的青年道者。

    聽到李世民的話便開口為他寬心。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大城县| 定远县| 翁牛特旗| 仁布县| 荥阳市| 龙胜| 庆云县| 沐川县| 凤翔县| 河东区| 五河县| 蒙山县| 宝鸡市| 遂溪县| 贡觉县| 关岭| 景谷| 长海县| 沛县| 太原市| 北宁市| 太保市| 昔阳县| 横山县| 马山县| 凌云县| 满洲里市| 元朗区| 屏南县| 桦南县| 和顺县| 新丰县| 宁安市| 塘沽区| 莒南县| 页游| 彭州市| 彰武县| 江口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