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量太虛弱-《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一個在封閉山村長大的人,如果不進城,或許還有本鄉本土的比較中獲得某種安慰與寧靜。但如果進了城,開了眼界,他就會深深痛恨,自己原來生活的貧乏。
我被這種害怕這種痛恨,扭曲了心靈。我根本無法像正常生長的人一樣,有一個正常人的完整人格。比如思遠,那種陽光,是裝不出來的。比如妍子,敢于投入一切的堅定,是因為她從來不害怕失敗,因為她知道,自己始終有不會失去的、家庭和父母帶給她的、安全的座墊。
即使跟我一樣出生的農村人,如李茅如小蘇,他們也從一個父母健全、家庭正常的有安全感的地方生長大的,所以,他們可以坦蕩與專一。
最極端的例子是王班長,他從小家庭在當地優越,所以造就了他安全自信,所以他敢于來斷試探命運的邊界,尋找生活方式的各種可能。
而班長,父母至少是愛他的,至少給他少年時期的家庭是安全的。這種從小帶來的安全感,讓他堅定而自信。雖然受過妻子離家的挫折,但他有信心挽回。因為他知道,離穩定家庭只差一步,而且這一步,通過他的努力,可以達成,那就是賺點錢。
班長的自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力量。部隊給予他能力的長期肯定,讓自身能力與現實效果形成了正反饋,強化了自信。他有力量承擔,并為之努力奮斗。
我除了因從小家庭沒能給自己帶來自信外,而且我的生活變化太大,接觸的新鮮東西太多,我推動了生活的參照。如果說,現在要準確定位我的心路歷程的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二娃。
可是,二娃,我沒找到。我也把童年真實的自我與今天對比差距的定位之錨,搞丟了。
接觸新鮮的東西太多,失去了自我。所謂我的“自我”,只是填滿了大量雜亂無章的過程,我不能理出頭緒,我也無法在情緒上專一。
無法專一,根找到了,這是我無法真正在打坐中平靜的原因。我得養成相信專一,并且訓練專注度,讓雜念在專注度習慣下,得到約束。
我的起步太低,心理力量太虛弱,所以,效果不行。
第六天法露師的開示,仿佛是個漫談,一如我那散漫的內心。
“我們為什么要學佛?就是為了將來成佛嘛。要成佛就要利益眾生,成就眾生,結眾生緣。不去結眾生緣,不去成就眾生,佛從何來?所以我們出家人講。‘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福德要在眾生中去種,沒有眾生,一切菩薩皆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普賢行愿品》里面講的。菩提是屬于眾生的,離開了眾生,無菩提可言。所以,要想成就菩提果位,就必須利益眾生,成就眾生,結眾生緣。沒有結眾生緣,就不能度眾生。”
我連隊“自利”都沒有做到,何談“利他”呢?
“這里講一個故事:釋迎牟尼佛成佛以后,有一天帶著弟子去一個村莊托缽,本走遍了村莊,沒有人開門,都把門關起來了。佛就把弟子帶到附近的一個地方坐下來,看這些弟子中哪一個跟這個村里的人有緣。佛觀看到目鍵連尊者跟這個村子里的人有緣,于是就派他去化緣。目鍵連尊者來到這個村子,村民們都高高興興地打開門,目鍵連尊者因此就化到了很多的東西回去。有人就問,為什么成佛之后還化不到緣,而目鍵連尊者沒有成佛都能化到緣?佛就講,我沒有跟他們結緣,所以,就是成了佛也不能度他們。而目鍵連曾經跟他們結過緣。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有個農夫,很窮,上山砍柴賣,看到樹上有一窩黃蜂,黃蜂見有人砍樹動它們的窩,都飛出來了。農夫是個佛教徒,很慈悲,就給這些黃蜂念幾遍咒,打三皈依。這些黃蜂因為聽聞了佛法,就在佛出世的時候,轉成了人身。當年那個農夫,就是現在的目鍵連尊者,這個村子的人就是當時的那窩黃峰。由于目連當年跟他們結緣了,所以他們今世就供養目鍵連尊者。而我過去沒有跟他們結緣,所以托空缽了。”
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他不想度,而是沒辦法。佛教最進步的一點,是不把佛當成無所不能的上帝,給你一個絕對迷信的可靠的一元解釋。佛也是人,他只是明白和掌握了規律和真理的人。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當明白一個道理:對于一切眾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們都要珍惜他們,跟他們結善緣,因為佛陀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要以為蟲子小,我們就可以任意處治它們,它們的佛性跟我們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們過去造的孽跟我們不同,才落得蟲子身。我們今生若不好好修行,造惡孽,將來也會變成蟲子的。要知道,一切眾生的身相都是孽緣所生,男身是孽緣生的,女身也是孽緣生的,豬身、狗身、蟲身等等,都是由孽緣生的。所以,對于一切眾生,我們都不能輕慢。”
好像是在講平等心,我內心仿佛有所觸動。因為這是我最欠缺的。原來自卑,是不敢跟別人平等。后來有點自傲,又反過來,就是不愿意跟普通人平等。在我內心沒有平和之前,根本沒給平等留下位置。
“《法華經》上講,常不輕菩薩見一切眾生皆行普敬,他說,‘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別人打他、罵他、輕視他,他都不在意,還是對人畢恭畢敬。常不輕菩薩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中的一個菩薩行者。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對眾生尚不敢輕慢,我們今天對一切眾生還敢輕慢嗎,佛在因地中對一世眾生尚如此恭敬,我們是佛的弟子,難道不應當向佛學習嗎?要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旦他們把妄想執著去掉了,不就跟佛一樣子嗎?佛是先覺,我們眾生還沒有覺;但只要好好用功,我們也會覺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是后覺,都是未來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汤阴县|
江永县|
石狮市|
泰顺县|
阳高县|
普格县|
龙江县|
息烽县|
依安县|
通山县|
延川县|
凤台县|
重庆市|
嘉峪关市|
玉山县|
九寨沟县|
潞城市|
民权县|
韶山市|
黄石市|
衡阳市|
黄浦区|
仁化县|
莱阳市|
玉环县|
洮南市|
绥芬河市|
垦利县|
中阳县|
买车|
赤城县|
镇沅|
兰西县|
昆明市|
南城县|
大洼县|
轮台县|
东明县|
白沙|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