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小胡的打算-《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1/3)頁
本來這位法師的講法,我們也是抱著聽聽試試的態度來的,相當于長見識,走馬觀花的形式。但他帶給我們的觀念,卻是復雜的。
他打破了我們習慣的對修行的模式與范例,讓我們無章可循,就像習慣了拐杖的人,突然丟掉拐杖,哪怕四肢健全,也不知道如何走路了。
“你要杖柱子,我就給你杖柱子”。我記起了某位禪宗祖師的話,我在哪里尋找這種杖柱子呢?
也許對于一個老修行來說,這位法師的警示有意義。但對于我這種沒有入門的新人來說,卻墜入了無法可依的地步。
好消息又來了,明天,有一位法師,來自云居山的僧人,要來報告他的體會。云居山,萬師兄曾經去過,他了解這位法師。小胡在那里長住過,更為清楚吧。
而當我問萬師兄打算時,萬師兄說:“他人我見過,像個農民樣,但沒聽過他講法,不知道,他能夠帶給我們什么。但是,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小胡,對不對?”
對啊,小胡與小戴的約定,會不會因為這位故人的到來,而突然變卦呢?
人生充滿著意外,我與萬師兄這種無事之人,總有事情來填補我們的空虛。這位客僧的到來,至少讓這幾天,我們可以不那么無聊。并且,云居山是虛老圓寂的地方,他最后的親傳弟子,都在那里。目前中國佛教協會的領導中,也有許多在那座山修行過,可以說是禪門正宗了。
當然,云居山和尚來崇圣寺,都是虛老振興的道場,也算是回娘家,宗教上的交流是頻繁而自然的。
但是,對于小胡來說,這是一個考驗。按理來說,他要聽說過去熟悉的法師來,肯定想見一面的。或者說,是要堅持聽一聽的。他鄉遇故知,這可是中國人常說的大喜事。
但那個小戴,他們有兩天之約,在大理苦苦期盼,就因為這件事,而改變了終身的軌跡嗎?
有的事叫錯過,有的事叫機緣。無論你如何理解,都有一種人生難得把握的感覺。就像量子世界,如果你不親臨人生,無法確定貓的死活。
人生不由想的來,我自己的一生,就是由各種錯過或者意外而構成的。人們之所以不相信因果,是因為因果的連續性,我們很難體會得到。但意外的偶然性,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如果生活由偶然組成,那么,因果有用嗎?如果人生道路與個人際遇不是連續自洽的,那么,理論有用嗎?
我在用易經算命時,有這種感覺。比如說一個時間起卦的方式,這個時間究竟意味著多大程度的決定性呢?如果時間有決定性,那么人的命運從出生那天起就定了。如果沒有確定性,四柱預測就失去了準確的基礎。但實踐結果,卻在乎于兩者之間,大部分都是準確的。
什么決定著我們的人生?什么決定著這個世界?是規律?是道?是人心?是神?
如果找得到答案,我們現在的行為,還可能有點意義。至少,試錯也算是一種探索。如果根本就沒有答案,那我們在這里,純粹是浪費生命。
把找答案這個過程,變成了生命的一種方式,我想起了那《信使之函》,當年與小池一起背誦的句子。上帝交給我們一封信,讓我們投遞給收信的人。但是我們既不知道信的內容,也不知道,收信人是誰。我們窮其一生,都在尋找收信人,都在投遞的路上。
小池說過一種可能:或許,那封信根本就沒內容,而收信的人,只是你,作為投遞員本身。你的命運,就是在上帝的欺騙下,走了一生的路,找了一生的人。
所以,她選擇,不相信命運,她打信丟了,準備四處亂走,只與自己喜歡的人搭話,不管對方是不是收信的人。
而我,想追求道的本身,如同我想知道答案。如果算命,當年也算是追求道的話,那我就是想窺破天機,直接打開信封,看信的內容。但我知道,這個信封是打不開的,因為連董先生也沒打開過。如果打開了,貓是死是活,已經改變。窺透人生的人,就已經不是人了。作為人的性質,他已經死了,作為神仙般存在著,神者,非人。
或者,佛教中,存在著悟道的圣者,他們或許已經知道,誰是收信人了吧?但是,他卻不說出來。為什么呢?
如果他們知道,根本沒有收信人,為什么要騙我們苦苦追尋?或者說,自他不二,這個意思已經透露了,收信人不存在,也不是別人,也不是自已,是不是透露出,這是一封根本不需要我們投遞的信件?
“歇即菩提”,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叫我們放棄這個任務?如果沒有任務,人生的意義何在呢?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如植物一樣的茍活,那種長壽與世無爭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嗎?
“哎,正找你們呢,原來在這里。”小胡的聲音,把我拉了回來。他過來了,此時,萬師兄正注視著我,雖然他對我走神的習慣已經熟悉,并且保持了最低限度的打擾,但他那好奇并帶有研究色彩的注視,還是能夠刺激人。
“我在這里陪莊師兄發呆呢,怎么樣?”萬師兄明白,他沒有權利干擾小胡對未來生活的判斷,所以,顧左右而言我。
“我東西收拾好了,準備走了。”
他如此自然而輕松地說出這句話,我們還是感到有些意外的。我們是如此相互了解,根本不需要客套與廢話。
“那法師不好?你應該認得的。”我覺得,小胡肯定比萬師兄,更了解那位即將到來的江西法師。況且,小胡不僅在云居山長住過,他還是地道的江西人。
“不,他很厲害,我知道的。”小胡說到:“我在云居時,他是唯那,很威嚴的。”
這相當于紀委書記,主持戒律與懲罰的人。在傳統寺院中,維那是綱領職事,掌理眾僧的進退威儀,非但要佛門的規矩熟悉,而且要喉嚨好,資格老,佛事活動的一切節目,都要由他來宣布安排。今天的維那,也擔任舉唱、回向等。
在那樣正規的道場,擔當這一職務的,肯定是戒律精嚴的。佛祖臨終時說,以戒為師,是相當重要的原則。況且,戒律精嚴的人,本身就是福田,莫說聽他的法了,就是對他布施,也是種下福德的善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芒康县|
延边|
乐山市|
旬阳县|
通山县|
调兵山市|
通州区|
万山特区|
新昌县|
宜川县|
呼玛县|
益阳市|
乌兰县|
长春市|
繁昌县|
梅州市|
建水县|
比如县|
水城县|
金昌市|
精河县|
深州市|
固安县|
阜平县|
洮南市|
包头市|
北京市|
新源县|
大渡口区|
四平市|
呼和浩特市|
钟祥市|
油尖旺区|
石柱|
广河县|
重庆市|
张家界市|
田林县|
偃师市|
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