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表相與義趣-《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如果結合觀想和發心,當然磕大頭和磕小頭有一點區別;但究竟意義上如果在磕頭的過程當中起了緣起相的差別,而迷于其中,那么你已經遠離了佛法,你的磕頭連佛法都不是。緣起上有差別,但這不是讓你迷的理由,就好象我那時的心態:別人的磕小頭就是不好!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很錯誤的。你可以這樣磕大頭,但不要執著,不要落入到模式當中。
佛法的任何教義都是讓你“無我”,你磕了半天的頭,那個我越來越強烈,認為自己比別人對,你的磕頭有用嗎?
居士說:可是,最開始沒有接觸到“無我”的教義啊。
師曰:所以,你要接觸正法!你要請你的善知識告訴你怎么做才是對的!以“無我”正見來攝持自己的身口意并不是要證悟了才能做到。有的時候我們會以:“我沒接觸過‘無我’的教義”這種說法為自己找理由。我們永遠想為自己那自我的執著找一個合法的理由。如果你沒有覺察到,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想去相應佛法之道。難道你不知道佛法的根本就是在講“無我”嗎?既然是無我,那么在供佛的時候你要不要無我,要不要去思考和相應無我理趣,磕頭的時候你要不要相應無我呢?可是你們沒有去做。你們去做善事的時候沾沾自喜,為什么?因為覺得自己的人生真不錯,看我能行善積德,你不愿意考慮無我,就怕一但無我的話那我所做的善事,是不是就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了呢!
當然,不是說讓你起初一下子就證悟佛法;但是佛法究竟的義趣必須要知道。在善知識沒講的時候自己要去總結,而不是盲目的進行。所以,過去禪宗有一句話說:解門一開,悟門就塞。并不是說不讓善知識給你講東西,而是因為我們很懶惰;若將善知識的講解變成你懶惰的借口,那這個講解就沒有意義了。
佛法主要講無我,所做一切若不離開無我,那就是修行!供佛、供水、供燈等等你不要離開無我理趣,你斷惡向善不要離開無我,那就好辦了。你們愿意這樣做嗎?不愿意的!若真的“無我”了那豈不會失去了修行的促進力了嗎?因此我們就覺得必須要找到一個借口,或者說自我必須要找到一個借口。比如說:我做了什么我會往生極樂世界、我做了什么我的人生會有意義、我怎么能度我無始劫以來的父母,我能怎么怎么樣……,這個時候感覺自己做得特別有興趣,感覺自己活著很有目標。然而以如是而統攝的修行皆是增長自我的顛倒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佛法。
2015年在內蒙古過春節的時候,大年三十那天有好多居士去看圓證法師,院里好多女居士,大家看上去很端莊好象很守規矩。我那時就在想和他們說:“誰現在能臉不紅的放一個很響亮的屁,我就給誰一個甘露丸?!睘槭裁磿羞@樣的想法呢?不是我有精神病,我當時是在想:“其實我們連一個表相都不敢打破的時候,我們認為這個人在眾人面前不放屁就是禮節,其實這也是一種顛倒?!比粑覀冞B個放屁都感覺很尷尬不自在,乃至于因不小心放了個響屁,都會讓自己半天或一天都糾結而不自在。若你連一個屁的問題都不能自在面對,那么請問:你能看破嗎?
居士說:師父那樣做不是不禮貌嗎?
師曰:禮貌不禮貌不是屁的問題,而是我們人心的問題。這就是一但你把他看成固有的東西,那么你就被其迷惑且束縛了。所以我們不是不遵守世間的道德,是我們知道遵守也僅僅是方便而已,他不是決定的??墒?,如果你們認為我們作為佛弟子表現得溫柔、賢惠、守禮那就是佛法的話,那么我會告訴你:你這樣的想法錯得離譜。佛法是要打破一切二元概念的,雖然我們不違世俗禮法,但卻必須要從內心中打破對其固有的執著。
很多時候,我都認為作為佛弟子,你要確定你到底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個世間學者、你是儒家學者,那你就可以執著固有的外相的東西;如果你確定自己是學佛的,那么所有的固有的執著全部都是要被佛法摧毀的。如果你所行持的戒定慧一旦變成了固有執著的時候,那么這種執著最終也是要被摧毀的對象。為什么說是最終摧毀呢?因為開始時是可以作為方便的,但最終要是不把他摧毀的話,那你修行菩提道仍然是成就不了的。
禪宗為什么后來提出“呵佛罵祖”的事情,就是當你固有的執著佛與祖師的時候,禪師們為了讓你突破一切而行此種方便。當然,這并不是說讓你現在就去行“呵佛罵祖”的行為,而是讓你知道突破自心的各種束縛從哪作為契入點,你現在可能是做不到,但你要經常的串習。例如我們在遵守禮儀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這個禮儀是個假相,在世俗諦中我會遵守,但自己所秉持的空性正見不以此而迷,如是見地不迷,最后才能于現實行為當中都能任運自在。
藏傳佛教固然很殊勝,但漢傳佛教也有很多殊勝的教法。因此在禪宗里體現呵佛罵祖的時候,就是讓你舍離對固有模式的執著。
宗薩仁波切很有意思,他去拉斯維加斯賭博贏了好多錢,他把贏來的錢沒有做善事,反而到酒館請大家喝酒,把錢全花光了。在佛教菩薩戒里,請別人飲酒是沽酒重罪,比自己喝酒的罪都重。賭博也是違背佛教戒律的,但宗薩仁波切做了這些事。那么他到底有沒有觸犯戒律呢?對于自心獲得了任運自在證悟的人而言,這僅僅是游戲,所以并不會犯戒。如丹霞燒佛就是這樣的例子。
說這些,當然不是讓你們現在就去賭博和飲酒呢?是告訴大家,你遵守不賭博的行為,是因為這是調整我們自己的一個方便而已??墒?,當我們在概念上、見地上這些都打破不了的時候,我們更難去面對自己的心。
就如,在我們女眾佛弟子里面有兩種人,一種認為作為佛弟子不應該打扮,就應該和乞丐差不多;另一種是堅固的認為,佛弟子在社會上生存就應該打扮。這兩種人的想法都錯。那么,在家的女眾佛弟子到底應不應該打扮自己呢?在宴會或隆重場合要不要畫個淡妝呢?或者說在平時出去的時候到底該怎么做是對的?如果你能相應與無我之道的話,那么,無論怎么做都對;如果不相應無我之道,你認為打扮與不打扮都變成一種固有執著的時候,那么都錯了!所以,好多人學佛以后把自己弄得象個乞丐婆,整個形象讓世人看了以后都心中暗想:‘若學佛都要學成這樣,那我絕對不學佛’;這種行為無疑在毀滅佛法。另一種人是在學佛之后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著暴露,到處去讓人產生欲望、邪念,這也錯了。
我們在這種固有的概念下造了很多的業。當我們看到同修道友誰犯了戒,或者有一些毛病缺點的時候,我們心理面象扎了刺兒一樣,很不舒服,就想發所謂的“慈悲”幫人家糾正過來,但實際上你所謂的幫助是你心理容不下這類事相。若你就此真的做觀察,你會知道“這種見別人習氣毛病而心中如扎刺兒一樣欲行指責”并不是慈悲,就是你的心小容不下任何東西;當你認為佛弟子應該這樣做,別人沒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義憤填膺,實際上你這樣做已經是大錯而特錯了!
若你在這種心態下去指出及指責他人過錯,即使是你真的幫了別人,這也不會是菩薩道的資糧;因為你已經被所謂的對與錯迷惑了。從根本上已經遠離了無我之道。所以,當遇到別人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自己是否已經耽著于對與錯的概念當中了,在打破對與錯概念基礎之上再去生起慈悲,那就不一樣了。
我曾經好多年中都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只要一講法就批評別人、或批評別的寺廟;好象自己有多么正確。那么在批評的時候,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為弘揚佛法呢?不是的!有好多的負面情緒在里面的:第一,通過批評別人的時候來彰顯自己的高尚;第二是通過批評別人感覺自己所行之道無比的正確,形成固有的執著;第三是通過批評別人讓別人體會到我自己對佛法的珍惜和護持。但,事實上哪一點都沒有真的為佛教而做。
我們在一個佛教團體里看到某位道友犯錯的時候,我們想方設法用偽裝了好多遍的理由到上師那兒去告狀,或者在別的同修道友那兒說三道四,你們自己觀察,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行為!所以,每時每刻去觀察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阜新市|
贵阳市|
遵义县|
东宁县|
略阳县|
黔西县|
且末县|
洪湖市|
曲周县|
胶南市|
景谷|
板桥市|
古交市|
泰州市|
新建县|
南乐县|
荣昌县|
蓬溪县|
九寨沟县|
喀喇沁旗|
武汉市|
尉犁县|
云浮市|
来安县|
盐山县|
申扎县|
佛山市|
丹阳市|
维西|
宜川县|
奉化市|
江孜县|
定南县|
泽普县|
涟水县|
大关县|
阜康市|
鄂伦春自治旗|
尚义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