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法會之略述-《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護士并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仿佛自言自語地說到:“看生死看多了,人也就脆弱了,也許吧。”
就她這種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態度,顯示出了真誠。這種情感上的真誠,不僅裝不出來,而且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大家再也不在這上面爭論了。轉過頭來,要求萬師兄繼續上課。
“除了水陸法會,佛教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法會。”
“龍華會浴佛節: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彌勒佛生日的這一天,各個寺廟都要設齋,以五色香湯浴佛,以此作為紀念。”
“放生會:也就是把那些被捕的魚、鳥等動物釋放出去,先在三寶座前說法,授三皈五戒,再把動物們放歸山野水池。”
說到這里時,又有人問到:“他們在崇圣寺的,是不是也要舉辦放生會?”
“是的。”
“那可是功德啊,可惜不能參加。”
另一位游客說到:“清靜的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功德就比天大,就看你清不清靜了。”
說得大家跟前哄笑起來,整個隊伍,充滿了快活的氣氛。大家還是繼續聽萬師兄的講解了。
“盂蘭盆會: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開壇拜佛,為父母懺罪,報父母之恩。”
“獅子會:在每年的重陽節,在開寶寺、仁王寺都有獅子會,所有的僧人坐在獅子座下,作法事講佛法。”
“另外,禪宗每年的法會有祝圣會(慶圣壽萬歲);佛降誕會;成道會、涅槃會(紀念佛陀成道);國忌會(帝王忌日);祈禱會(祈雨祈晴);楞嚴會(祈安居如意);青苗會(祈莊稼生長);觀音菩薩圣誕會;達摩忌會;百丈忌會;開山歷代祖忌會等。”
此時,萬師兄強調到:“至于哪個寺廟舉辦哪種法會,是根據現實需要及佛教宗派而定的,不是所有法會都要舉辦,也不是所有寺廟都有資格舉辦,這個要因具體情況而定。總之,大體上,比如國忌會,這種法會,在今天的中國,基本上就不需要舉辦了。”
接下來,就有人問法會的儀式了。因為今天的游客中,雖然以居士為多,但看完整個法會儀式的,也是少數。不要說他們,包括我,也搞不清楚,那里面的步驟及意義、名稱,甚至那些拿著各種道具的僧人,究竟在里面起什么作用,也不太理解。我們要求,萬師兄把儀式這一塊,講細一點。
“法會儀式。法會之儀式每視其性質而有不同,一般進行之方式乃以各種法物幢幡莊嚴佛殿,復于佛前獻上香華、燈燭、四果等,并行表白、愿文、諷誦經贊等。”
結合今天的新年祈愿法會,大家都一一對照地問了萬師兄,總算把那些出場順序回顧了一遍,知道了它們的名稱及意義。他所說的幾種程序,在今天的法會上,幾乎重現了一遍。對于我來說,才第一次系統直觀地理解了。但是,大家對于那些僧人,具體在做什么,擔任什么職務,很好奇,要求萬師兄說明。
“又參列法會,從事贊唄誦經等職者,稱為職眾。一般謂七僧系指導師(講師)、讀師(讀誦經論者,與導師合稱講讀師)、咒愿師、三禮師、唄師、散華師與堂達(傳達愿文者)等。凡具此等七眾之法會,均稱為七僧法會。此外,導師、咒愿師、唄師、散華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衲眾等合稱九僧(會三九僧)。司掌法會一切行事之職者,稱作會行事,密教則稱壇行事。而梵唄、散華、梵音、錫杖等四者,合稱四個法要。”
還有這么多講究與名堂,如果不是今天聽萬師兄講,我們還真不知道。萬師兄跑的廟子與法會太多,再加上,他對佛學的理論研究,相當系統,加之他個人的能力與理解,所以講得深入淺出,大家都能夠明白。
有人問:“這些法會,究竟是單純的儀式,還是有迷信特點,或者說,原來只是一些就事論事的法事,今天變成了習俗了呢?”
問這話的人,從語言使用上,就知道,這是一個知識分子。萬師兄回答到:“你是要弄明白,法會的發展歷史嗎?”
“對”那人說到:“佛教產生于印度,我不相信,佛祖在世時,這些法會就成規模了。發展到今天,包括印度南亞及日本,法會的發展與演變,肯定各有不同,對不對?”
“當然,佛法不離世間法嘛”萬師兄解釋到:“比如前面我所說的國忌會,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但最近幾十年,已經沒有了。為什么?因為國忌日沒有了,皇帝的生死日,作為當時的法定日子,是要求非常嚴格的。佛教不能獨立于王法之外,所以就有這國忌會。今天,我們是公民,是共和國,沒有國王和皇帝,所以,這個習俗也就沒有了。”
那人問到:“佛法到中國后,法會肯定也經歷了演變了吧?”
“當然,佛法是用來度當時當世眾生的,從哲學意義上說,有時代性,有地域性,有文化性。時代變化,佛法沒有不變的道理。只要佛法的基本精神與原理沒變,那么與佛的道路,就沒有差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信丰县|
铅山县|
望都县|
台北县|
伽师县|
马关县|
安远县|
焉耆|
德昌县|
绩溪县|
静海县|
泗洪县|
三台县|
河津市|
永济市|
利津县|
平舆县|
平武县|
海南省|
大理市|
沙洋县|
阳新县|
安仁县|
宁陵县|
美姑县|
巫溪县|
阳原县|
尼勒克县|
满洲里市|
浠水县|
高邮市|
铁岭市|
鄂托克旗|
卓资县|
乐山市|
辽阳县|
裕民县|
广东省|
康乐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