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因緣俱足事-《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1/3)頁
“關于歷史與經濟原因,莊老師已經講得很清楚了。這是我的知識盲點,我想多聽聽?!毙『M覀冇懈嘟涣鞯臅r間。
自從他離校幾年來,他幾乎與世俗的人,很少有交往與長談了。他的知識結構及人生經歷,很難碰上有思維對等碰撞并兼具觀點包容性的人。
而我與萬老師,何嘗不這樣想呢?還有一天就要回廟了,我們都有個感覺,這次修行后,大家很可能難再見面。再難碰到如此合適的聊天對象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要說相望一行難,就是經常見面都很難。不要說遇到知音難,就是找到一個可以爭論的對象,都非常難。人生注定是孤獨的,注定是不停地向熟悉告別。偶爾的相聚,也是因緣俱足的結果。
“聽了莊老師的介紹,我有一個想法”萬老師這是要發揮了:“所有事物,如果不加控制地發展,總是要走到它的反面。這好像是規律,也叫滅亡的規律?!?
“你真敢用詞啊”小胡說到:“具體點,怎么說?”
“好吧,我試著總結一下”萬老師說到。
“不管是佛教還是其他宗教,只要其宗教存在,宗教經濟也必然存在,宗教經濟只是世俗經濟的一個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宗教經濟主要以創教者的思想理論作為核心商品在世間中流通,產生財富。世俗經濟往往以創造性,實用性的物質作為核心商品在世間流通,產生財富。”
他果然是高手,把物質與精神都當成商品交換的客體,這種分析方法,很適應哲學分析的框架。
“宗教經濟產生的根本是宗教團體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如同其他世俗經濟實體一樣必然經歷起步,發展,擴張,衰敗,甚至消亡等過程。如文章所說的佛教經歷幾次衰敗,也就是這些過程的體現。當然,如果能夠領悟佛教思想理論,佛教中有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帶領學佛者正確的發展佛教經濟,佛教是可以在精神和物質中平衡發展從而避免不斷擴展,衰敗的輪回,但這只是理論上的。”
“當今的佛教一盤散沙,各拿一本佛經,各講一套佛法,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及自我監督,眾生監督的思想體系。導致當今佛教自身亂象叢生,或自立為佛,或篡權廢法,或借佛之名,明搶豪奪,暗取鯨吞等等不堪入目。從理論上解讀,今天的佛教在無止境的擴張時期,如果學佛者還不能理性對待,佛教的再次衰敗也已經不遠了?!?
確實有這個感覺,內部不統一團結,這是事物發展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部市場的力量與經濟的誘惑,會促使這個團體的迅速崩潰。
“想要佛法常駐,我認為當今佛教界必須需要考慮幾個問題:第一、一個佛教界都能認可的統一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必須要有自我監督,眾生監督的功能;第二、淡化佛教宗派的分別,不管是哪個宗派,如果是在佛教體系內,其根本就是佛教思想理論的一部分,只有淡化了這些宗派的分別,佛教思想理論才能其實的貫徹執行,才能真正的做的普度眾生;第三、佛教擴展的有序,佛教經濟收入的透明性,可監督性?!?
不搞個一二三,好像不叫講課。不提出問題及解決的思路,不是好的老師。萬老師一旦用講課的姿態來說話,思路就相當清晰。
“我個人認為,當今佛教應該大力宣揚佛在各經典中所說的“善”?!吧啤比菀妆O督,經濟透明。持戒修行,經濟分配等,因為善而必須曝光于眾生,“善”也可以讓所有的宗派得以統一歸位于之下。佛教真正的振興指日可待?!?
聽他說完了,我問到:“你的意思是,不管是內部整合還是外部監督,總之是一種自我控制的方式,要不然,過多的經濟及宗教影響溢出,產生經濟學上所說的外部效應,那它就危險了,是吧?”
“是這個意思。歷史上的事,包括三武滅佛,不都是因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逆緣俱足,才產生的惡果嗎?”
小胡說到:“這方面我知道得少,莊老師,當時,歷史上的幾次滅佛運動,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隆林|
鄱阳县|
东平县|
朝阳区|
莫力|
武汉市|
沁源县|
炎陵县|
喀什市|
丰县|
织金县|
建平县|
资兴市|
肇东市|
确山县|
西昌市|
六盘水市|
怀柔区|
阳泉市|
徐水县|
南康市|
马龙县|
浙江省|
建始县|
千阳县|
油尖旺区|
海林市|
枝江市|
高安市|
南乐县|
北票市|
无为县|
雅江县|
佛冈县|
香格里拉县|
湖州市|
南京市|
循化|
丹凤县|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