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昏沉又來了-《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2/3)頁
好吧,我就按他的說法,繼續進行打坐的實踐。只是觀想自己的蓮花,如果出現其它念頭,盡量不去注意它,讓它自己跑掉。過了好幾天,漸漸地,這些念頭影響程度比較低了,人也漸漸從煩惱和焦急中,平靜了些。
但此時,卻發生了第二種情況,就是昏沉。
當一切念頭都不注視它時,就如同在自己的視野里,或者自己分辨的能力里,蒙上了一層紗,世界和心緒變得模糊起來,這種模糊的后果是,念頭淡了,而觀想也淡了。
我發覺,打坐中,我居然睡著了。或者說,到了某種接近睡眠的狀態。我讀過經典,知道,這種情況,叫做昏沉。
求教于劉大哥,他說:“昏沉是大部分人必須經歷的狀態,我們都經歷過。要知道,昏沉的根本原因,是無明。而無明,是我們不得解脫的根本原因。所有佛教徒的成就,都是智慧的成就。所謂智慧,就是破除無明的狀態?!?
“還是跟你打比方吧。”劉大哥已經習慣先給我講理論,然后再打比方的辦法,因為我這樣好接受。以前,我是比較討厭打比方的,因為總覺得,那是對那些不懂概念和定義的人的辦法,對聰明人來說,打比方沒必要。
我不是不聰明,但在這深奧的佛學理論和實踐中,我又顯得太笨。我明白了,什么叫開智慧的境界。以我這種中上之資的人來說,尚且不能理解它的基本概念,可見它最深奧的教法,得是多么聰明的人才聽得懂。那說出這些理論的人,得是超級的聰明。
“我們還是以水來作比喻。沒有巨大的波浪和翻騰的水流,你就能夠清楚的看見世界了嗎?沒那么簡單,因為,你的水,其實是渾的,沒有什么倒影的功能。渾水中的泥沙,就是你的念頭,你不重視它,但它依然存在。按初學佛的人來說,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雜念,已經很了不起了。”
他繼續說到:“越是聰明的人,初學佛時,雜念就越多。但是,自己不要企圖去壓服這些雜念,因為任何棍子和刀劍都征服不了渾濁。該如何應對這個情況呢?”
我答到:“安靜下來,讓它慢慢沉淀?!?
“對,你的情況,就是沒有真正的安靜的決心?!?
我決心不夠,這不可能吧。為了學佛,我幾乎拋棄了家庭和身體的快樂,來到這個偏遠的地方,怎么說我決心不大呢?
“安靜的決心,不是讓你,任憑妄想起伏,不去重視它,也不叫安心。安心的初步,是死死抱住你的觀想,反復拉回,努力讓觀想成為習慣。這是個笨辦法,但要讓一個聰明人變笨,是很難的,除非?!?
到了這里,他突然賣個關子,不往下說了。我卻急得不得了,趕緊問到:“除非什么,你就直說?!?
“除非,你有向死求生的心。痛念生死,覺時光之短暫。發心向道,看宇宙之無窮?!?
他居然來了一句對聯,工整且意味豐富,我不得不說,這個人的文學修養,也在我之上。
“也許你從哲學上,已經有這個意識。人的生命,不管是從空間的廣度,還是時間的長度來說,與無限的宇宙相比,都如電光火石一般短暫狹小。也許你從身邊人的事例來看,你也會發現,一切都在改變,生老病死,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經常突然發生?!?
他說到我心坎上去了。我的父親,在我沒有見證的情況下突然死去,因為一只羊,太沒道理。我的母親,突然倒下,在一切搶救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我也沒能夠延長她的生命。
“這種最普遍的生命現象,是人類煩惱的根本原因。當年佛陀也是看到生老病死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才發心,要找出世間的大道,這才出家,尋找真理。所有修習佛教的成就者,最初都是這種真理的追求者。”
他繼續說到:“為什么要拼命追求這個真理?佛陀可以一個人孤獨地忍受雪山之苦六年時間?因為生死的逼迫,讓人不得不抓住一切努力,來破解它。所以,不管是念佛還是打坐,只要你修行,最初的信仰,就來自痛苦的逼迫。當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痛苦,當你企圖努力擺脫它時,你的道心就堅固了。”
我理解,這種對生死的決心,我還不夠痛徹,所以,有時在打坐時,有點得過且過的心態,還自我安慰,這種心態是一種超脫。
“古人講:若要人不死,除非死個人。這種向死而生的勇氣,以哀兵必勝的態度,才有可能從生死輪回的牢籠中沖出來,成就超脫的大道。如果你連抱住一個觀想的決心都沒有,能夠成就什么呢?”
此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大慚愧。我這種態度和決心,甚至趕不上妍子,她都知道,要用自己盡可能的時間和努力,追求解脫。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不相信它。我教給你的觀想,你有可能在心底里認為,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妄想?!?
對啊,我經常懷疑,憑空想象的東西,值得我那么努力地記住它嗎?我有時甚至懷疑,這種辦法,是不是有點傻?
劉哥當然看出了我的心理活動,如果不是他的智慧過人,那就是他也經歷過這個懷疑的過程。
“懷疑本身沒有錯,因為最大的成就,往往來自最大的懷疑。比如禪宗參話頭,就是一個巨大的懷疑和問題,比如有一個話頭是:我是誰?這就是自己懷疑自己,這個巨大的問題橫亙在你的思想中,集中了你的全部注意力和熱情,直到有一個,你的頭腦中只有這個問題了?!?
“那是一種什么狀態呢?”我問到。
“我沒認真學過這個法門,我想,那大概是有點癡呆傻的狀態??梢哉f是,整個心思都只有這個疑問了,為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除這個念頭以外,對其它事情,完全就心不在焉。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觸發因素,或者聽到一個聲音,或者受到某個刺激,突然靈光一現,智慧被觸發,大放光明,開智慧了?!?
我讀過這種故事,有個和尚是聽到剖竹子的聲音開悟的,有個女居士,是炸油條時,那油鍋的聲音而開悟。而著名的虛老和尚,按他的自述,他是因為打坐后,別人給他倒開水,開水燙了手,自己失手茶杯掉地上摔碎的那一剎那,光明現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疏勒县|
奉化市|
云浮市|
湖州市|
怀柔区|
兴山县|
东光县|
黎平县|
东至县|
航空|
大关县|
崇义县|
宁强县|
临海市|
合阳县|
茂名市|
宁城县|
内乡县|
平南县|
梁河县|
博湖县|
应用必备|
三明市|
临江市|
沂南县|
蒙阴县|
江山市|
黑龙江省|
衡南县|
莒南县|
聂荣县|
澄迈县|
滕州市|
金寨县|
阿拉善左旗|
乐都县|
达尔|
清涧县|
汝南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