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音樂欣賞課-《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3/3)頁
我想起我老家,有哭嫁、哭喪的習(xí)慣,那曲調(diào)凄婉動人,那唱詞平實真切,先是一個人哭,后來是一群人哭,能說這音樂沒有普遍的感染力?
在這些介紹中國民間音樂的碟子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介紹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和那個介紹侗族大歌的碟子。對此,我專程請教了小池,這次請教是嚴(yán)肅的。
“新疆十二木卡姆,是唱的史詩,屬于敘事音樂,它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的節(jié)奏,隨著故事的變化,節(jié)奏隨之變化,節(jié)奏類型之豐富,世所罕見,它不僅具有一定的民族宗教色彩,具有神圣性,而且從故事到節(jié)奏緊扣人心,具有很強的情緒感染力。我所知就這么多,全是老師教給我的,但是據(jù)說,中央民族大學(xué)有這方面的專家,我們也沒有機會去請教,反正,你覺得它神奇就行了。”
“對,神奇力量,激蕩人心”我贊嘆到。
“關(guān)于侗族大歌,這是很有意思了。它是中國現(xiàn)存民間音樂中,我是指活著的音樂”說到這里,她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活著的音樂,是指還在生活中傳唱、還有大量群眾基礎(chǔ)的音樂。”她繼續(xù)前面的話題:“它是現(xiàn)存民間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合唱音樂形式。過去,說是民國時期,有個別音樂家說中國的民間音樂與西方音樂相比,有兩個重大缺陷:一是沒有多聲部合唱。二是樂曲中很少使用半音。”
“啥叫半音?”這覺得她說得太專業(yè),不由發(fā)問。
“1、2、3、4、5、6、7,這七個音階,4和7都是半音,就是只比前個音高半個音程。”
我仿佛有點明白,但也不明究里,管它呢,聽下去。她說道:“當(dāng)侗族大歌展示在人們面前時,這兩個推論不攻自破,它合唱時一般有三個聲部,我還聽說有四個聲部的,曲調(diào)中大量的半音,展示出凄美婉轉(zhuǎn)的特色。當(dāng)然,后來出土的編鐘,證明,早在中國春秋時期,十二平均律就在宮庭音樂中體現(xiàn)了,只不過,那不是民間活著的音樂而已。”
看著她滔滔不絕地講著我聞所未聞的知識,才明白才疏學(xué)淺是啥意思。依據(jù)我的成長經(jīng)歷,我小學(xué)的音樂課,基本是老師教唱幾句歌曲,初中后,到初二,音樂課就被其它主課擠占了,根本缺乏訓(xùn)練,哪里懂得欣賞。這時,我想起了自己原來比較討厭的高考制度,認(rèn)為它用一張試卷就決定了人的前途,好像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寫的科舉制度一樣,只會產(chǎn)生像范進那樣的人。當(dāng)時,心中比較推崇的是素質(zhì)教育,有些老師也在鼓吹歐美的素質(zhì)教育,雖然他們也沒有親身體驗過,但看出他們也是心向往之。今天,對比我和小池,才知道,素質(zhì)教育根本不是窮人玩的,這些音樂知識,對于她來說,也許是個從小接觸的常識,但對我們大山溝的孩子來說,是聞所未聞的故事。貧窮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想象,也阻礙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現(xiàn)在,我才知道所謂萬惡的高考的意義,將知識考察限制在一個較為狹窄的領(lǐng)域,給貧窮的努力者以機會。從選撥人才的角度來看,用一張卷是公平的法子,盡管有時顯得不那么有效率。
其實,我知道,詩歌原本就是有曲子的,宋詞的詞牌名就是曲子名,但是,這只是在書中讀到的,從來沒有直觀感受過。
于是,我問道:“宋詞的文字那么美,要是我們還能聽到它的曲子,那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境界?”
她詭異一笑:“你想聽幾百年前的聲音嗎?其實也不難,想不想聽?”
“還有這好事,哪里有?”我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馬致遠(yuǎn),聽說過嗎?”
“明代戲劇大師,《牡丹亭》作者,我怎么不知道。”這是文學(xué)常識。
“明代時他寫的劇本是用昆曲演出的,你知道嗎?”
“我知道,你說過,你們老家有昆劇團,難不成,為聽個劇,我還得專門跑回浙江?”
“不用,臺灣有個作家叫白先勇”她說到這里,我馬上接到:“我讀過他的作品,國民黨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就是他的父親”。
“他在上海搞了個昆劇實驗班,下周到北京大學(xué)演出,如果你想聽,我負(fù)責(zé)搞票。”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夏津县|
郁南县|
邢台县|
云梦县|
饶河县|
延长县|
苍溪县|
喜德县|
中牟县|
克东县|
临潭县|
冕宁县|
通化县|
华坪县|
山丹县|
柳江县|
绥芬河市|
永定县|
萨迦县|
潮安县|
黄平县|
平邑县|
界首市|
灵台县|
霸州市|
额尔古纳市|
六盘水市|
基隆市|
板桥市|
永和县|
龙南县|
和平县|
乌苏市|
西盟|
辽宁省|
辽阳市|
饶阳县|
洛南县|
阿坝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