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88章 到達北宋最富城——汴京! 要出門也不容易,李彥從練武場來到內宅,開始在林三的服侍下穿衣。 林家無疑是小康之家,后來林沖用一千貫買了一柄險些要了自己命的寶刀,這一千貫對應到后世值多少呢? 上個世界的唐初時期,還沒有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大貶值,一文錢的購買力勉強相當于后世兩塊錢人民幣,而宋朝的物價由于具體記載的差異很大,眾說紛紜的地方比較多,后世估計,一文錢的購買力,大約在三毛錢到一塊錢的區間內徘徊。 按照七毛錢算,宋朝七百七十文為一貫錢,一千貫就是七十七萬文,約合后世五十四萬人民幣。 這真的不少了,宋朝重文抑武,但武官的工資福利一點也不比文官少,有的甚至更多,只是精神上往往受欺壓。 所以當林三打開衣柜,李彥往里面看了看,發現自己的衣服相當多,令他皺眉的是:“怎么連士大夫的帽衫和涼衫都有?” 帽衫是北宋士大夫交際時的穿戴,由烏紗帽、皂羅衫、角帶等組成,涼衫是北宋中期汴京的士大夫們,為方便騎馬出行而創制的服裝,蒙在朝服外,防灰防塵,維持儀態。 林三低聲道:“這些是阿郎為兒郎準備的?!? 李彥明白了:“父親也是想我參加科舉啊,倒也不奇怪……” 林元景心中是盼著兒子能考科舉的,畢竟宋朝是全民科舉,連商人之子都可以參加,武官子弟自然也能參加,只是往往拉低錄取率,讓進士看起來更有含金量罷了。 李彥對改革科舉感興趣,對自己考科舉不感興趣,視線從士大夫的款式上移開:“取一件合身的白袍?!? 袍,是宋朝男子最為普遍的服裝,有官品者服皂袍,無官但生活條件較好者穿白袍,庶人布袍,有時候也有變化。 李彥一向是什么身份地位,就穿什么樣的衣服,既不會逾越,也不會穿得破落,故意招惹麻煩。 林三選了身白袍,又挑了抹額,系在額頭上,再選革帶。 古代的達官顯貴們,往往用腰帶來彰顯身份,區分男性的社會地位。 這點宋朝分得挺細,腰帶上綴以各種飾品,三品以上配玉;四品配金;五品六品配銀涂金;七品和內職武官配銀;八品九品配烏銀;流外官員、工商、士人、普通老百姓配鐵、角。 林三看著腰帶上的角飾,有些感慨:“二郎,待你有了九品官身,就能配烏銀腰帶了!” 李彥笑笑,不答話。 整理完儀表后,他帶著林三,走出家宅。 林家住在汴京內城,內城最為繁華地帶,無疑是位于開封府中心大相國寺,這倒不是完全因為百姓崇佛,而是因為那里是一個巨大的貿易市場,各種雜貨,應有盡有。 李彥卻沒有往大相國寺去,而是來到汴京的御街。 從宣德門到南熏門,一條長達十里,寬達二百二十步的御街。 他帶著林三,匯入人群中。 唐朝的長安,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工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