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一十四章-《皇家女侍衛》


    第(1/3)頁

    私藏軍械的案子擱置后,永初帝連著數日未入皇后寢宮,連同對太子的態度都比從前冷淡了許多。

    父子多年親近,永初帝也曾對太子寄予重望,在貶謫了兵部右侍郎武道之后,數次暗中點撥,等著太子認錯,卻沒等到任何回饋——太子做事愈發勤懇謹慎,甚至據東宮屬官奏報,每晚為國事操勞至深夜,以期為君分憂。只是父子數次單獨談話,太子都絕口不提與武道相關的任何事情。

    永初帝日益失望,甚至為太子自以為天衣無縫的隱瞞而憤怒。

    進了四月沒兩天,又一封南邊的災情飛報到案上,令永初帝大為頭疼。

    南邊的龔州與并州交界之處,遭受了次極嚴重的地動,山岳崩塌、大地撕裂,損傷民房人畜無數。其后兩日又連著出現大大小小的地動數次,百姓深受其苦,據地方官員奏報,死傷者愈千人。

    戶部的存糧在北邊戰事中幾乎消耗殆盡,先前的春荒又將國庫家底兒掏了一遍,如今朝廷想要賑災,已是捉襟見肘。

    然而南邊的災情每日接連數封由驛站快馬飛報到京城,遞到永初帝案前,老皇帝這半年本就心力憔悴,被這難題一熬,頭上新添了許多白發。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與中書令常鈺商議,由常鈺和戶部侍郎、京兆衙門一同出馬,請京城各高門貴府和有錢商戶義捐,籌集錢糧為南邊賑災所用。

    對于捐贈極厚者,朝廷還會出面獎勵,或是賞賜宮中藏書,或是賜予商戶官銜,不一而足。

    常鈺在世家大族中本就根基頗厚,他親自出面勸說,公府侯門都多多少少出力,各王府重臣家中亦紛紛義捐。最難得的是京城中的商戶,雖然都有極豐厚的家底,卻因整日與錢財俗物打交道,在貴人如云的京城,雖能花天酒地肆意享樂,到底面上不好看。這回既是朝廷下旨義捐,有志報國或是家底豐厚的,都量力而出,三四日間,就已募得錢糧許多。

    朝廷的燃眉之急暫解,京中流言卻不知從何處生出,迅速蔓延。

    流言是關于太子的。

    先前司天臺奏報天象有異時,京中便頗多關于主位失德的流言。而今南邊地動的事因朝廷義捐而鬧得沸沸揚揚,種種揣測便紛紛傳開,甚至有人直言太子腆居東宮之位,卻無才無能,這半年中連番大事,皆是上天兆示預警。

    永初帝在位至今已有十來年,太子自十年前入主東宮,享受尊榮,卻幾乎沒什么大的建樹,朝堂眾官和百姓都是親眼目睹。反倒是定王自五年前墨城之戰揚名,雖因殺神之號受縛,做事卻半點都不含糊,此次北境大捷,更是聲望日隆。

    親王的威信聲望直逼東宮,情勢已如水火。

    永初帝雖居于宮中,這些民間流言卻還是不斷的入耳。

    對太子日益失望,那“主位失德”的傳言更如千鈞之錘砸在心間。

    而今天下,能有幾個主位?若是他這個主君失德,又能失在何處?永初帝捫心自問,他雖算不上英武明君,對于百姓卻頗懷仁善之心,更因世家大族權勢過隆欺壓百姓,扛著朝堂上極重的壓力,以懷恩侯府姜家開刀,力排眾議削減世家勢力,很是提拔了些寒門出身的官員。六部諸事比之景興帝時更得人心,朝臣之中,中書令常鈺、高相、韓相、大理寺卿等重臣皆非奸佞之人。先前南北各處受災時,他也曾命減少當地徭役,命戶部賑災安民。

    只是這天下,依舊災禍不斷。哪怕東襄戰事是人為,這接連不斷的旱災、水澇甚至地動,也令人心驚。

    莫非真的是他有過于失德之處?

    永初帝算來算去,唯有在東宮的事上,處事不公。

    太子庸碌,居于東宮多年卻無建樹,永初帝不是不知道。定王英武,雖自幼受挫,卻能忠心衛國,才干卓著,永初帝也不是看不見。只是這些年一面為父子之情牽系,一面因對定王隱約忌憚,才會始終偏袒。

    而今天象有異,莫非當真是因太子之事?

    整夜輾轉思索,朝堂事畢,永初帝便留了最為信重的中書令常鈺、宰相高晟和韓哲前往承乾殿。隨后挨個單獨召見,詢問他們關于太子和定王才德的看法。

    三人久經朝堂,京城的傳言又沸沸揚揚,焉能猜不出永初帝言下之意。

    中書令歷數定王和太子各自功過,也不說誰勝一籌,極圓滑的應答過去。

    高相亦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钦州市| 孝感市| 聂荣县| 明溪县| 定襄县| 得荣县| 怀宁县| 合阳县| 莱芜市| 闻喜县| 荆门市| 诸暨市| 新巴尔虎左旗| 五河县| 布尔津县| 阳信县| 大关县| 正蓝旗| 宁阳县| 工布江达县| 定陶县| 开封市| 浪卡子县| 屯留县| 海门市| 习水县| 巧家县| 乡城县| 丰县| 织金县| 阜新| 竹山县| 蓬溪县| 延庆县| 迭部县| 平顺县| 交城县| 建昌县| 慈溪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