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通政司的人將奏折送回兵部,茹瑺迫不及待地打開奏疏,目光落在朱允炆的批復之上,頓時瞪大眼睛,一臉的困惑與不安。 兵部右侍郎劉儁(jun)手里拿著一份文書,湊了過來,問道:“茹大人,皇上可是應允了?” 茹瑺搖了搖頭,將奏疏遞了過去。 劉儁看過之后,也是一頭霧水,迷茫地問道:“皇上是什么意思?” 茹瑺嘆了一口氣,拿走奏疏,說道:“我也不清楚,此事,需要找內閣商議。你有什么事嗎?” 劉儁連忙將手中的文書遞了過去,說道:“登州衛指揮僉事戚斌來報,在山東沿海地區,出現了小股倭匪,搶掠殺戮了沿海軍民三十余,請令兵部調撥船只,出海殺敵。” 茹瑺連忙接過奏報,仔細看了看,問道:“怪不得奏報送到了兵部,而不是五軍都督府,劉大人,你可知這明威將軍戚斌的父親是誰?” “自然知道,應天衛百戶,太祖親衛,開國功臣戚祥。只可惜,戚祥在遠征云南的時候……” 劉儁的目光中流露出可惜之色。 茹瑺仔細看了看奏報,說道:“正好,這份奏折也拿去內閣看看。” 內閣。 解縉正在翻看著《太祖實錄》的開篇,對郁新、張紞問道:“此書由誰主筆?” 郁新搖了搖頭,低頭處理著手中的奏章,說道:“翰林院侍讀學士董倫?總裁官王景彰?你若想知道,需要去一趟翰林院才可。” 解縉瞇著眼,說道:“董倫之文,敦厚守舊,王景彰之論,默守陳規,這開篇之論,絕非兩人所作。” “哦,你說這開篇?”方孝孺走入內閣,搓了搓有些冰冷的老臉,又對著雙手哈了一口氣,說道:“是翰林院編修楊士奇所寫。” “楊士奇?” 解縉瞇著眼,品著這個名字,然后將開篇文稿放了下來,肅然說道:“此子乃閣臣之才!將來,未必在我等之下!” 郁新、張紞都抬起頭,看向解縉。 這可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一個不尋常的政治預言! 方孝孺對于解縉的話并不感意外,走上前說道:“我觀楊士奇已有半月余,無論是品性、能力還是文史才學,皆是上上之選。解大才子,你可有對手嘍。” 解縉哈哈笑了起來,見方孝孺冷,便將一旁的銅手爐遞了過去,說道:“內閣人才濟濟,解某欣然樂見啊。” 方孝孺欣慰地點了點頭,剛想說話,門外便傳來了腳步聲,茹瑺匆匆走了進來,見方孝孺也在,便先打了招呼,見過三位閣臣之后,將戚斌的奏報遞了上去。 郁新看過之后,微皺眉頭,道:“此事,是否知會下五軍都督府,畢竟登州衛屬五軍都督府所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