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華羅庚見到余華如此有禮有節,心中甚為歡喜:“已是第三學年末期,這么說的話,今年就要畢業了,你對學生運動和黨義是如何態度?” “回先生,樺不喜這些,每每看到此類書籍,就會頭痛?!庇嗳A搖頭,他不在意什么格局變化和黨派,只想安靜搞科學。 這句話一出,頓時說到了華羅庚心坎里去,身為學生,當以學習為主,以學業報國,看著眼前的余華,愈發滿意:“余樺,我觀你談吐不凡,數學一道甚有天賦,可想好考取哪所學校?” “回先生,樺還未想好,平日里只是讀書,沒有想過考取哪所學校?!庇嗳A如實回答,面容露出一絲迷茫模樣。 華羅庚笑道:“你觀我所在之國立清華如何?” 難得發現一根有些天賦的好苗子,華羅庚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收徒教學之意。 民國大師遍地,報紙之上好文章無數,無數學生以登報撰寫文章為榮,然,華羅庚對此卻深感擔憂,會耍筆桿子的大師太多了,會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學者太少了。 筆桿子再犀利,永遠爭不過日本的槍桿子。 言辭再尖銳,永遠比不過人家的飛機大炮。 想要造出質量優秀的槍械,想要研制性能先進的飛機大炮,想要走向未來,靠一折就斷的筆桿子是不行的,唯有依靠以數學為基礎的科學之道。 奈何,國內數學界有學識者不足千人,占據一席之地者不足百人,聞名全國者屈指可數,學子更是不喜看似毫無意義且抽象晦澀的數學。 沒有學生補充新鮮血液,國內數學,何談發展? 當今繁榮昌盛的國內教育界和文化領域,在華羅庚看來,一句就能形容—— 文學的森林,理學的荒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