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穿了,玄奘雖然看起來年輕, 可是品級已經(jīng)達(dá)到了“紅衣”的品級。 已經(jīng)有開山立院的資格。 這是李臻所了解的具足戒。至于佛門里面,受了具足戒之后還有什么妙用,他這會剛想問,可是…… “咚~~~” 一股悠揚(yáng)鐘聲忽然自天地之中響徹。 這鐘聲沒頭,沒尾。 可是……卻起霧了。 霧氣蓬勃,有人奏歌: “治日月之行律~” “治陰陽之萬氣!” “節(jié)四時之容度~” “正律歷之術(shù)數(shù)!” “別男女,異雌雄, 明上下,等貴賤,使強(qiáng)不掩弱,眾不暴寡~” “民保命而不夭, 歲時孰而不兇。” “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diào)而無尤。” “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 歌聲浩浩蕩蕩,如同是一個成百上千之人的大型合唱團(tuán)在齊聲念誦。 在這誦念之聲中,包括沒有刻意用炁抵擋的李臻在內(nèi),在場的所有普通人眼里依稀出現(xiàn)了一座城池。 城外,天寬地廣,土壤肥沃,風(fēng)調(diào)雨順,四時順調(diào)。 城內(nèi),安居樂業(yè),談笑鴻儒,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好個風(fēng)調(diào)雨順,自然和諧的盛世! 在李臻眼中如同烏托邦一樣的美麗之景,讓無數(shù)人嘴角都不自覺的泛起了笑容。 真美啊。 這美好的世道。 真好啊。 這和諧的世界。 而就在這美麗的愿景中,無數(shù)人心頭誕生了一個疑惑。 如此盛世,何人締造? 接著,那歌聲自夢中而起。 自心頭而出。 “日月精明,星辰其行。 風(fēng)雨時節(jié),五谷登孰。 虎不妄噬,鷙不塾搏。 鳳翔于庭,麟游于郊。 龍進(jìn)鑾駕,黃伏皂亭!” 何人? 何人? 何人?! 何人締造如此盛世!? 答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五行輪轉(zhuǎn)證乾坤!” “陰陽家者流,蓋出于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陰陽家! 瞬間,萬民心頭所向,霧氣遇陽光而散,亂世至此而終。 陰陽家,現(xiàn)! 黑衣,披金。 以鳥冠遮面,踏山水五德之履,手持順天之玉圭,停留巨舟之前。 “為盛世而出,禮敬陛下!“ 一絲縹緲之音起。 上達(dá)天聽。 珠簾之內(nèi),楊廣瞇起了眼睛,看不出喜怒。 環(huán)視群臣。 他嘴角微微上揚(yáng)。 “倒是熱鬧。” 一句似是而非的話語出口后,擺手: “入宴,賜酒。” 比起名家到來之時,以一篇《明君賦》而帝心大悅的模樣不同。 這次,楊廣的話簡單了許多。 可越是簡單,聽的在場之人心頭,便越是蘊(yùn)藏深意。 名家之人,有人喜上眉梢。 大臣之中,有斗笠遮面者面露不屑。 亦有白衣法師,寶相莊嚴(yán),閉目誦經(jīng)。 而侍奉于帝前者,恭聲稱是,高亢之音響起: “帝賜御酒,宣,陰陽家,覲見!” …… “不對勁。” 忽然,李臻聽到漢子低聲一語。 扭頭看去: “怎么了?” “醫(yī)家之人,怎么沒和陰陽家一起?” 薛如龍眉頭緊皺。 接著抬頭看了一眼天色。 此刻,天邊之光,只剩下了最后一絲余暉。 紅的很好看。 可是…… 要入夜了。 “陰陽家心高氣傲,為何會此時前來?他們曾輔佐始皇,一直以百家正統(tǒng)自居,曾經(jīng)和儒家不分上下。就算出場,也不應(yīng)該是這時候出場才是。他們和墨家自先秦開始就不對付,怎么甘心會讓墨家走在自己后面?……不對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