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老朱了解了北平兩大財源之后,突然又好奇起來。

    “先生,北平地廣人稀,土地也不錯,當初咱在燕山里外都看了,能種田,也能產莊稼?,F在北平糧食產量如何?能不能夠吃?有沒有存糧?”

    到底是老農本色,朱元璋還是很關心糧食。

    張希孟聽到這話,忍不住嘆了口氣。

    “主公,本來這事臣想以后說的,北平的糧食沒有那么容易講清楚……既然主公問了,咱們就一邊去行營,一邊再慢慢說吧!”

    老朱微微皺眉頭,說別的事情他或許不懂,尤其是工商,老朱愿意當學生,仔細聆聽,可種田的事情,居然他也弄不清楚?

    你小瞧誰呢?

    朱元璋果斷追問,張希孟也只能把自己研究的心得,告訴朱元璋……這一次他在北平,講學時間格外長,并且沒有回應天的打算,其實就是在研究這些問題。

    農業,畜牧業,算是重中之重。

    畢竟不管干什么,都要吃飯。而且農業和畜牧業也給工商提供了原料,不解決這個基礎,發展工商就是一句笑話。

    可是真正當張希孟開始研究起來,他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事情麻煩了,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甚至他對北方軍戶制最終走向崩潰,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首先說一點,長城一線,是能夠屯墾種田的,這條線基本和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顯然這不是主持修長城的人是穿越者,也不是湊巧蒙上了,而是這條線分割了農耕和游牧的界限。

    降水多,就能種田,降水不夠,就只能放牧了。

    不過能種歸能種,但是由于卡在這條線上,更容易遇到旱災,一旦哪一年降水不夠,北方必定遭災。

    春秋換季的時候,還有沙塵天,另外草原上還時常飛過來蝗蟲。

    總體而言,長城一線,農耕條件遠不如江南福地,糧食產量也要少很多。

    有些江南的良田,一季能收一石五,一年兩季,能收三石,水澆地收獲更多。

    可長城一線不行,普遍能種一季,產量還不足一石。

    “這些咱都知道,不過北方地廣人稀,田多人少,家家戶戶,都能多分許多田,就算產量少了,地數也能補上去。”

    老朱認真道:“咱覺得不是問題?!?

    張希孟笑容不減,“主公講的自然是對的,但是卻架不住深究……北方確實可以廣種薄收,但是要廣種,就要多消耗種子,消耗勞力,多浪費時間。主公種過田,這種情形,代表什么,應該很清楚?。 ?

    老朱怔了一下,確實如此,種田是個最講時令的事情,從種到收,都耽誤不得,往往差了幾天,收獲就天差地別了。

    這點在北方,尤其如此。

    你說多種些田,彌補產量不足,但是多付出的種子、勞力、時間,這要怎么算?

    這里面還有一層,即便是大豐收了,需要搶收糧食,脫粒歸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资溪县| 新安县| 岑巩县| 临江市| 西畴县| 盈江县| 丰原市| 武功县| 济阳县| 运城市| 普安县| 嘉鱼县| 翼城县| 志丹县| 光泽县| 泌阳县| 古浪县| 孟州市| 民丰县| 荥阳市| 高密市| 萨迦县| 密山市| 民勤县| 东方市| 平安县| 江山市| 桃源县| 张家港市| 甘洛县| 兰考县| 洪泽县| 岱山县| 二手房| 大安市| 施甸县| 富顺县| 惠来县| 思茅市|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