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大明第一臣》


    第(2/3)頁

    張希孟講到了這里,突然一笑,“不少人推崇的宋朝,號稱養士,他們的開支比例又是如何呢?僅僅是軍費一項,就占了國庫支出的七成,如此看來,到底是誰更看重士人,誰更在乎教化大業,似乎需要重新審視了。”

    “說到這里,我想有些人就該明白了我的意思,讀書人還是非常稀少的,而每一個讀書人,都是朝廷傾盡全力,民間耗費心血,是我們這個國家,盡心盡力,供養出來的。是大明朝造就了讀書人,不是讀書人凌駕于大明朝之上!”

    “每一個讀書人,應該對國家懷有一份感恩之心,對百姓懷有一份責任!老師乃是讀書人中的表率,于國于家,該怎么做,才能表率天下,才能對得起花在自己身上的錢財心血,才能對得起那些對自己有期待的普通百姓?難道國家要花錢培養一群諂媚小人嗎?難道百姓想看到,自己掏空家底兒,供養的天之驕子,是個寡廉鮮恥,欺上媚下之徒嗎?”

    “師德二字,不光是一個老師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共同的要求!既然享受了國庫歲入建立的學堂,既然拿了百姓血汗變成的俸祿,你們就該符合天下對你們的期望!這也是我在很多立法的時候,專門提出來的,老師犯錯,要加倍,加幾倍懲罰!別人關十年,老師就要砍頭,別人流放,老師就要剝皮楦草!”

    “不要把尊師重教,當成理所當然,更不要覺得天下百姓欠你們的。尤其是對待學生,更不能如此!”

    “天地君親師,很多人把師徒混同父子,這其實是欺人之談,背后的意思無非是要像對待親爹一樣,對待老師,對老師唯命是從。這是非常荒唐的想法。老師教了學生什么東西,對學生有多大的恩情,能比父子還親?”

    張希孟道:“講到了這里,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老師教學生什么……我以為老師教給學生的,是前人對這個世界的總結,是對天下至理的認識,是知識,是學問……這東西是老師一個人的嗎?”

    “顯然不是,這是古圣先賢,無數才智之士,總結出來的。是傳承千百年,恰巧到了你的手上而已。作為一個師長,該做的是什么?是把這些東西,繼續傳承下去,以至于發揚光大,推陳出新,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由此可見,學生向老師請教,學習知識,不是祈求老師垂憐,也不是老師可憐你,才肯教導……說到底,這些知識學問,是天下公器。掌握公器的老師,該理所當然地傳承下去。如果以手中的知識為要挾,挾持學生,不當牟利……這和貪官污吏有什么區別?這就是公器私用,這就是貪贓枉法!老師不講師德,絕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律法的問題,我希望所有老師,也包括未來即將成為老師的年輕人,能夠明白這里面的關節,尤其不要一時疏忽,自己毀了師道尊嚴!”

    張希孟侃侃而談,他這番話,已經堪稱利刃匕首,刺向了在場許多老師,讓眾人臉色驟變,不由得低頭沉思。

    張希孟講的有道理嗎?

    或許吧!

    其實張希孟講的最根本的東西,還是將知識和學問定為公器,公者,天下人共有!

    作為一個老師,理所當然要把知識學問,傳播出去。學生從你這里得到了學問知識,并不需要感激老師什么,只要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這一番道理,等于將還殘存的師徒綱常,徹底否定。

    果然,張希孟做事,向來是布局深遠,一箭多雕。

    而且他的高度,也讓他可以站在重定綱常的立場上,要求所有老師。

    這可比單純的胡蘿卜加大棒厲害多了。

    你們敢胡來,可是有國法制裁的。

    劉三吾聽在耳朵里,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當初在崖山,朱元璋祭告天地,就有闡發君臣大義的味道,等于是告訴天下人,他這個朱皇帝,和前面的皇帝都不同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社旗县| 阿克苏市| 双流县| 鄂州市| 陈巴尔虎旗| 遂川县| 宜兴市| 和平区| 永胜县| 松原市| 前郭尔| 怀化市| 桦甸市| 林周县| 日喀则市| 华蓥市| 休宁县| 西乌| 嘉义县| 松阳县| 永兴县| 开平市| 长宁县| 独山县| 苏尼特右旗| 马山县| 巴塘县| 乌兰察布市| 驻马店市| 丰镇市| 康平县| 嘉禾县| 山东省| 怀集县| 淄博市| 汪清县| 界首市| 宝应县| 延吉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