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張希孟往濟民學堂來,自然不是接受鮮花和掌聲的,他帶了許多新編纂的講義,還有一些實驗用具,其中就包括許多玻璃制品,瓶瓶罐罐,也包括兩架相當大的望遠鏡。

    這些東西,讓劉三吾都有點目不暇接。

    “張相,這,這都是您最新的成果?”

    張希孟大笑,“可不是我的,而是無數人的聰明才智。就拿這個望遠鏡來說,原本是軍中匠人弄出來的,就是那種單筒的千里眼,你見過吧?”

    劉三吾想了想,這才道:“我記得當年陛下去崖山的時候,似乎就有這個東西,還拿來觀測潮水海況。”

    劉三吾說完之后,情不自禁感嘆,“當初不過是手上把玩之物,怎么會造得這么大?”

    張希孟笑道:“正因為造得大,才能看得遠。不瞞你說,若是將這東西置于山頂,遇上晴朗的夜空,可以觀察到月亮!”

    “月亮?”劉三吾大驚失色,“張相,這,這是欽天監該用的東西吧!上窺天象,這是陛下才該有的權力啊!”

    張希孟忍不住大笑,“你是擔心我隨便擺弄這些玩意,會欺君?”

    劉三吾老臉一紅,連忙搖頭,“張相做事滴水不漏,思慮周全,怎么會欺君?”

    張希孟笑道:“放心吧,陛下用的在鐘山上面呢!他都看得膩歪了。”

    ……

    朱英說張希孟準備了不少學科講義,這話沒錯,但他到底知道的不全。

    實際上張希孟還是很重視科技發展的。

    當初朱家軍進滁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鐵匠爐,保留作坊手工業。隨后每攻占一地,工匠都是最受重視的。

    而且張希孟還把工匠錄入軍籍,享受和士兵同等待遇。

    隨后更是公布了專利法,對發明創造,給予重獎。

    這些事情都是有據可查的。

    只不過鑒于明軍猛士云集,本身就強悍無比,讓人們忽略了明軍的科技進步。

    但是這些進步還是實打實的。

    譬如說明軍的鎧甲更加輕便堅固,兵器也極為鋒利耐用,僅憑著這一項,就大大減少了傷亡,從中高級將領,一直到普通士兵,明軍的傷亡率很低。

    其次,像望遠鏡這種東西,大明還沒有立國的時候,就已經弄出來了。

    張希孟最初以為會很麻煩,可他跟幾位老先生,比如朱升等人打交道,就了解到,在先秦的時候,就有用水晶石治療眼疾的說法。

    很顯然,那個水晶石不是吃的。

    最遲在東漢事情,就已經有工匠能熟練打磨水晶,制造眼鏡。

    而且不光有工藝,還有理論,墨子當中就記載了許多光學知識。

    像朱升這種文人,上了年紀,眼神不行,無法看清楚蠅頭小楷,往往就會給自己配一副眼鏡,用來讀書。

    張希孟進了應天之后,果然找到了一批能打磨水晶的匠人。

    他先是定做了一批老花鏡,仔細觀察工藝水平,隨即又讓工匠制造些凹透鏡,隨后自然而然,在某個下午,坐在葡萄架下面的張相公,被葡萄砸了一下,突然就頓悟了,然后就發明了“千里眼”。

    千里眼的出現,自然是給將領們極大的幫助,站得高,看得遠,指揮起來更加方便順暢。成千上萬的將士,如臂使指。

    不過也僅此而已。

    到底沒有什么顛覆的效果。

    張希孟思索了一下,也明白怎么回事……水晶這種東西,天然存在,不過是經過匠人的打磨,做成了望遠鏡,還遠不到天翻地覆的程度。

    真正關鍵的是材料!

    只有在材料上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改變世界……比如玻璃!

    當張希孟開始關注玻璃的時候,他又發現了一個問題,玻璃這東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一樣可以上溯到先秦的時候。

    那時候就廣泛出現,被當做玉的替代品,鑲嵌裝飾器物,像罐子啊,劍柄啊,都有用玻璃的習慣。

    張希孟在翻閱史料的時候,都有種萬物起源是春秋的感嘆。

    其實在華夏大地上,有一段時間,是相當重視技術發明的,也有過工匠受到尊重的時代……至于后來為什么就改變了,似乎不需要多說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广南县| 利辛县| 沐川县| 华安县| 盐山县| 高青县| 白沙| 邵阳市| 利川市| 新宾| 沈阳市| 吉安县| 茂名市| 江安县| 临西县| 磴口县| 滦南县| 木兰县| 绩溪县| 拜泉县| 尚志市| 黑河市| 邢台市| 湖口县| 安庆市| 岳西县| 花莲市| 揭东县| 唐河县| 永兴县| 桐乡市| 定襄县| 马尔康县| 新郑市| 长兴县| 宕昌县| 泌阳县| 中西区| 青浦区|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