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國民間禁忌全觀-《中華萬年歷全書》
第(1/3)頁
飲食禁忌
飲食方式禁忌
在飲食方式上,古時漢族有不許用手抓著吃的忌諱。《禮記·曲禮上》記載:“共飯不澤手”。這是說,與人同桌吃飯時,不能直接用手抓食物。吃飯時忌讓飯粒掉落在地上。
舊時漢族忌吃飯時拋撒米粒或吃完飯后碗底有殘飯。忌用一支筷子扒飯,也只有喪俗中出棺時,棺上放五碗或七碗白飯,中央插一根筷子。俗謂鬼用單筷吃飯,故忌。忌吃飯時看鏡子,認為會口吃。在別人家吃飯,忌把碗轉來轉去,因為“轉”與“賺”音諧,主人家忌由此而“嫌他人飯碗”。這些吃相禁忌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
許多地方還忌吃飯時說話,民間有“食不語”、“吃飯不拉呱,酒醉不騎馬”的俗諺。蒙古人吃魚時也忌說話,因魚有刺,易傷喉,相戒臨食不語,并稱熟魚肉為“啞口菜”。食不語除了衛生的功用外,還有防止說出不吉語的作用。吃飯時說出不吉語更遭人忌。
食物禁忌
民間有忌食不潔或神圣之物的禁忌,尤其不能吃處于異常狀態的動物,如瘟雞、瘟鴨等。
福建某地的漁民,以巨魚為主食,但他們忌食掉在地上的巨魚。山東人不讓小孩吃未成熟的棗子,怕生癤子,要吃則先掐去其頭。
漢族有些地區有禁食牛肉的習俗。對于農耕民族來說,牛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工具,有時顯得比人本身還重要。因其有助于人,終年勞苦,又通人性,所以不忍殺食。食者,良心受譴責,便想到會遭到鬼神的報應。過去,蘇州人不食牛肉,牛死后常將其拋人蘇州河里。漢族民間至今還有不食馬肉的習俗,認為馬也與牛一樣,有功于人,所以不忍心殺食之。南昌、甌江一帶百姓忌食黿、鱉肉,認為黿是有功之物,是它在唐僧取經時幫助唐僧師徒渡過八百里通天河,又馱回了經書。所以人們敬之如神,禁忌殺食。
江南一帶祭禮灶神的糖果,禁忌幼女吃食,大人則無忌。有的地區在一定時間里忌食某種食物,如南京一帶過去以正月初二為米娘娘生日,河南沁陽以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各忌食米飯一天。
食具禁忌
食具方面的禁忌有很多,如忌諱吃飯前用筷敲空碗,俗以為“窮氣”,因為舊時乞丐要飯時才這樣敲的。拿碗的手勢一般是五指自然捧著碗,忌諱用手掌平托碗底,又忌用手攥著碗邊,這也是“丐幫”之相。不許倒扣碗于桌上,不許把筷子一端搭在裝著飯的碗上,以為不吉利。因為生病的人服湯藥后才將碗扣于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藥;叫亡人鬼魂吃飯時,才把筷子一端搭在飯碗上。同時,也不能把筷子插在盛好的飯上,這也是供鬼神時的做法。山東一帶又忌把筷子橫放在碗上,說這是供奉死人的放法。有些講究的人家,酒杯碗筷的放置多有規矩,叫做“杯不出欄,筷不出緣”。若是杯子兩邊,一邊放一只筷子,便以為不吉利,因為“快(筷)分開了”。另外,每雙筷子應一般齊,不可一長一短,令人想起“三長兩短”等不吉語,故以為不祥。拿筷子的位置一般要適中,忌諱拿得過高或過低。河南鄲城民間又有吃飯時用筷八忌,即為:一忌舔筷(忌用舌頭舔筷子);二忌迷筷(忌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游靈);三忌移筷,忌剛吃了一個菜接著又吃另一個菜,中間不停頓,不配飯);四忌粘筷(忌用粘著飯菜的筷子去夾菜);五忌插筷(忌把筷子插在飯菜上);六忌跨菜(忌別人夾菜時,跨過去夾另一個菜);七忌掏菜(忌用筷從菜當中扒弄著吃);八忌剔筷(忌用筷代牙簽剔牙)。也是家庭吃飯可者宴客時的禁忌俗規。
民族飲食禁忌
伊斯蘭教的民族飲食時禁忌提及豬肉。在維吾爾族家中做客,吃飯時,禁忌隨便撥弄盤中食物,禁忌隨便到鍋灶前面去。如吃抓飯,食前要洗手。通常是洗三下,然后用手帕擦干,禁忌不擦手亂甩手上的水。俗以為這樣是對主人的不尊敬。共盤吃飯時,禁忌將自己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吃飯時忌讓飯粒掉落地上,如不慎掉落地上,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飯布”上。吃飯時忌擤鼻涕、吐痰、放屁。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這些禁忌,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滿族人禁忌殺狗,禁忌吃狗肉。去滿族家中做客,忌戴狗皮帽子。如戴著狗皮帽子,必須在進門前脫下夾在腋下。鄂倫春族人平時多食肉,或烤或煮,均忌用刀子叉肉。到鄂倫春族人家中做客,也要注意這一點。哈薩克族禁忌用手背擦摸食物,不準亂丟食物,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用具上,絕對不準跨過吃飯用的餐巾,青年人不能當著老人的面飲酒。如果到苗族家做客,吃飯時,家長會把雞心、鴨心拈給客人。但此時禁忌客人一人獨食之,必須與在座的老人們一起分享。否則,以為你不懂禮貌,不懂事,會被人看不起的。到景頗族家中做客,景頗人喜歡上山采來闊葉供人吃喝時當碗碟。但飲食中,千萬不能把闊葉倒用。否則,會被誤以為有敵意而當成仇人的。在漢族人家中赴宴,也有許多忌諱,如言談舉止,須小心謹慎,節奏放慢,不可匆忙急躁。如在席間毛手毛腳,移轉酒樽將酒灑了,便是犯忌的。飯菜忌食太飽,要留有余地;席間忌脫衣、松褲帶;忌談論飯菜不好;忌站起身來夾遠處的菜;菜盤忌食空食光;忌主動要求添菜添飯;吃魚時忌主動把魚翻轉過來,俗謂“客不翻魚”;忌不道別就離席而去等等。
居地禁忌
宅居禁忌
新房屋一旦蓋好,室內就要住人。俗以為新房忌空室,不然會有鬼祟。如一時無人住進,也要將衣服置于梁上表示有人在此。
漢族最重子嗣,屋門與家門一致,因而民間忌諱常關屋門,惟恐“關門絕戶”。又以為門坎是家神憑依之處,故忌坐、踏、站在上邊,尤忌用刀砍或以刀砧,在上邊砍東西。否則,家中會招災異,或破財。有些地方只忌外人,家人不忌;有的只在某一季節有此禁忌,有的只在某一天有些禁忌;有的只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有此禁忌,除了漢族、布依族、佤族外,還有白族、達斡爾族、瑤族、納西族等民族也有此禁忌。
房子是供人們睡眠休息的。但在室內禁忌烘著火埋頭大睡,俗說“房里無人莫烘火,烘火猶恐埋頭睡”。俗又忌睡覺時頭朝窗戶,忌諱頭枕窗臺、門檻。達斡爾族人忌諱在炕上橫臥,以為如此會招至災異。漢族民間室內床的方向禁忌與屋梁交叉,否則,睡覺時身體與大梁成交叉狀,即所謂“擔梁”,據說會導致貧窮兇厄的。維吾爾族人睡覺時禁忌頭東腳西,或四肢平伸直仰。黎族人睡覺時禁忌頭朝門外,因其俗在人死后,必將尸體頭朝門外停尸待葬。故平時忌頭朝門口睡覺。若客人無意間犯忌,主人不悅,以為將會有禍事臨頭。傣族也有類似習俗。吉林一帶,舊時睡臥忌頭近窗,足向人。此俗的形成與當地氣候嚴寒有關。中原一帶也很注重睡眠時的身體保護,俗忌睡處太涼,有“夏不睡石,冬不睡板”的講究。
漢族民間十分重視建灶。浙江一帶,二八月不造灶,俗謂是月造灶不吉。建灶時,禁忌孕婦、產婦或帶孝者在場觀看。建灶須備新土凈水為泥,不可用壁泥相雜。建灶的方向也頗講究。河南一帶舊時忌諱火門(鍋門)朝東、西、南三向,只有朝北才是好的。俗話說:“向南燒,燎太陽,向北燒,無禍殃。”又說:“扭南燒北,金銀大堆。”許多民族把鍋臺、灶火、火塘等視為神圣的地方,或在此處供有神靈的偶像。禁忌從鍋臺、火盆、三腳架上跨過,禁忌用腳蹬或者隨意坐在灶臺上邊和旁邊;不能在灶口烤腳、襪子、靴子;吃剩下的食物、骨頭等禁忌扔進火里;禁忌在灶頭舂鹽巴或在灶門前梳頭;禁忌隨便摸、碰或挪動支鍋石或三角腳,忌掏挖火灰;忌在灶火旁邊吐痰擤涕或往火上倒水;忌在火塘旁分娩,裸露身體,大小便或燒、洗臟東西;熄滅灶火時忌亂敲打或用腳踏;刷鍋時,忌用筷子敲鍋沿、灶沿。這些禁忌在漢族、滿族、錫伯族、土家族、布依族、佤族、傣族、瑤族、納西族、彝族、普米族、羌族、崩龍族、傈僳族等等許多民族中均有流行。
遷居禁忌
遷居時,俗忌太歲。《論衡·難歲篇》記載:“《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假令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因為面對太歲所在方位和背向太歲所在方位遷居皆兇,所以民間為了穩妥起見,遷居時必須避開太歲。
除了要避開太歲神之外,民間還有“六臘月不搬家”的習俗。浙江一帶又忌正月、九月遷屋,以為是月遷屋不吉。裕固族俗以為虎日、狗日、鼠日、蛇日為兇日,忌諱于是日搬遷。由此可見人們均視搬遷為大事,不能不慎重對待之。否則,或者會由此而遭受兇禍。
遷居時,漢族人以為“搬家先搬灶”,灶王爺與家譜要先遷移到新居處,其后才能搬別的東西。鄂倫春族搬遷時,也是要先把“仙人柱”后面放的神像盒子搬走,然后再搬家。民間遷居時,忌在原住處墻上留“人頭畫”。鄂溫克族搬家時,也忌諱在死人的地點留下不潔的東西,如指甲、頭發、破布包、包腳布等。必須扔得遠遠的。這些都是人們由懼怕行施黑巫術的心理反映,從而采取的禁忌措施。
居地栽植禁忌
民間有一些庭院種植方面的禁忌。河南一帶,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的說法。院前不栽桑樹,是因“桑”與“喪”同音,出門見桑(喪),惟恐不吉。后不栽柳,說法不一,一說是與殯葬死人有關。因“喪杖”、“招魂幡”都是柳木做的,墳墓后邊又要栽柳樹作“搖錢樹”、“墓樹”。所以柳樹也易被人想到喪事,不吉;另一說是講柳樹不結籽,若栽于房后、院后,還恐妨害,感應得這家人家也無子嗣后代了。“鬼拍手”是指楊樹。風一刮,楊樹葉嘩啦嘩啦地響,像是“鬼拍手”。院內栽上楊樹,還恐招來鬼魅,大不吉利,山東臨清一帶也有類似的俗信。膠縣一帶,桃樹只能種在后院,禁忌栽到前院,俗以為桃樹上有邪氣。如果種到前院,樹根扎到屋里,人就有性命之憂。河南方城一帶也忌院內種桃樹,俗以為桃木有法力,桃木多用來作避邪樁橛用。
民間又有“屋后不栽槐”的說法。據說古時有尊槐的風習,槐樹在古代是吉祥、長壽和官職的象征。因而民間不把槐樹栽于屋后。河南一帶禁忌在院內種植楝樹,以為楝子為苦豆,兆主人食苦果。滑縣一帶,忌在院內種植杏樹,俗謂“人興樹不興(杏),樹興(杏)人不興”。林縣忌種柏樹,俗謂柏樹是墳頭樹,是死人的象征,種之不祥。天津一帶,忌院中種梅樹。俗以為梅花屬媚,主人沾花,克妻敗家。南方沿海一帶及臺灣等地忌種榕樹,俗以為樹成人亡。又忌在房屋周圍種芭蕉、香蕉,俗信易聚鬼,或令婦人得血疾。民間還忌院內大樹蓋頂,俗謂如此則陽氣不通,陰氣升騰,吉利不至,災病無窮,即所謂“大樹通軒,疾病連綿”。假如院內種植的樹木死了,是很不吉祥的,必須立即刨掉,或另栽新樹。
節日禁忌
春節禁忌
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過年前后按照風俗習慣都有很多的禁忌。
農歷臘月二十四:湖北一帶忌宰殺,河南一帶忌搗蒜、臺灣成為“送神日”忌舂米。
農歷臘月二十五:臺灣一帶忌討債。
農歷臘月二十六:忌施舍他人。
農歷三十:“除夕夜守歲”“燈常開不關”“開口吉祥,不說臟話”“晚餐留剩飯”“除夕夜不大小便,見到陽光之后再大小便”等。
大年初一:已經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早餐忌諱吃稀飯、葷食及藥品。忌諱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忌諱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忌諱吃藥,忌諱動刀子剪子。忌諱動針線。忌諱斧子劈柴。忌諱借錢。忌諱打家具“盤、碗、酒杯等易碎物品”。白天不可以午睡。忌諱倒污水。垃圾,忌諱掃地。忌諱別人掏自己口袋。忌諱向人討債。忌諱洗衣服。此外,還忌諱小孩子說臟話,年輕人打架斗毆、家里人抬杠拌嘴。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禮物忌諱是單數,要好事成雙。有送財神的不可以說“不要”要說“已有”。
大年初三:初一到初三為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
大年初四:傳說灶王爺來查戶口,因此忌諱出門。
大年初五:民間稱為“破五”“五窮”忌諱走親訪友、吃水餃,忌諱吃藕,忌諱梳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大化|
海晏县|
尼木县|
精河县|
开封市|
东至县|
井冈山市|
米泉市|
廊坊市|
彝良县|
新竹市|
蚌埠市|
陇川县|
武义县|
昆明市|
共和县|
佛坪县|
内丘县|
永清县|
收藏|
佛坪县|
彭泽县|
万州区|
安宁市|
淮滨县|
宜川县|
顺义区|
河间市|
青海省|
龙川县|
阿瓦提县|
西和县|
普格县|
大悟县|
饶阳县|
盈江县|
平果县|
芜湖县|
尼玛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