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節氣與時令-《中華萬年歷全書》
第(1/3)頁
認識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遠古時代開創的一部歷法。這部歷法首先確認了一年是365天,它和同時代古埃及人確認的一年天數相同。后來,先民們從農業生產出發,又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段,每個節氣段約15天,一年12個月,每月兩個節氣,一年共24個節氣,360天。
二十四節氣不像1月、2月、3月……那樣順序排列地數數,它有著“春雨驚春清谷天……”等生動而形象的名稱。二十四節氣不是憑空用數字算出來的,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對天文、氣候和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加工提煉、總結出來的,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幅描繪冷暖干濕變化的自然畫卷,蘊藏著深刻的科學道理。
二十四節氣從陽歷2月份開始,順次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這是春天的6個節氣;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這是夏天的6個節氣;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是秋天的6個節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是冬天的6個節氣。
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季3個月,6個節氣,每2個節氣歷時1個月,12個月24個節氣。從1月份的小寒、大寒到6月份的芒種、夏至間的12個節氣,處于上半年;從7月份的小暑、大暑到12月份的大雪、冬至的12個節氣,處于下半年。
二十四節氣表
春
季立春
2月3日~5日雨水
2月18日~20日驚蟄
3月5日~7日
春分
3月20日~22日清明
4月4日~6日谷雨
4月19日~21日
夏
季立夏
5月5日~7日小滿
5月20日~22日芒種
6月5日~7日
夏至
6月21日~22日小暑
7月6日~8日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季立秋
8月7日~9日處暑
8月22日~24日白露
9月7日~9日
秋分
9月22日~24日寒露
10月8日~9日霜降
10月23日~24日
冬季立冬
11月7日~8日小雪
11月22日~23日大雪
12月6日~8日
冬至
12月21日~23日小寒
1月5日~7日大寒
1月20日~21日
今天,還流行著一首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兩天。
以二十四節氣為標志和界定的一年四季以及二十四個節氣本身,古代中國的歷法家都有具體而確切的解釋。
下面是清代陳希齡在《恪遵憲度抄本》“二十四節氣解”中,對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的釋義。
立春:立春見也。九十日之氣,往者過而來者續,故謂之立。立夏立秋立冬皆同。陽氣動物,于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動運也。
雨水:天一生水。人物之生,皆始于水,春屬木,木生于水,立春后繼以雨水。
驚蟄:氣積而奮,震而上達,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春分:分者半也,九十日之半,謂之分。秋分同。
清明:按《國語》四時有八風,歷獨指清明風為三月節,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平巽,巽日潔齊,清明取明潔之義。俗為民間掃墓的節日。
谷雨:《孝經緯》云:斗指辰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
立夏:夏,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
小滿:四月乾卦,謂之滿者,言陽氣已滿。小者將滿猶未至極也。又麥粒將已充足,亦為小滿也。
芒種:芒音亡,種上聲。謂種之有芒者麥也。今讀芒為忙,種去聲,非也。
夏至: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溫熱之氣而為暑,小者,未至于極也。
大暑: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立秋:秋就也,萬物就成也。
處暑:處,止也,謂暑氣將于此時止也。
白露: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秋分:分者半也,九十日之半,謂之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东明县|
汽车|
河间市|
永兴县|
甘南县|
大埔区|
阳信县|
克拉玛依市|
霍州市|
麻城市|
清原|
鄂伦春自治旗|
江津市|
夹江县|
彭州市|
兴义市|
江达县|
屏东市|
西安市|
化隆|
察隅县|
万州区|
蒙自县|
炉霍县|
日土县|
永州市|
泾阳县|
永新县|
吴江市|
长子县|
元氏县|
兴海县|
老河口市|
瓦房店市|
阿拉善左旗|
大理市|
依安县|
扶沟县|
新竹市|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