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戰-《大中國史》


    第(1/3)頁

    第一節 南宋初期的戰事

    從南宋以后,又變做異族割據北方,漢族占據南方的局面了。其和兩晉南北朝不同的,便是后者的結果,是漢族先恢復了北方,然后統一南方;前者的結果,卻是占據北方的異族,為另一異族所滅,而漢族亦為所吞并。

    從南宋到元,重要的事情,便是:

    1)宋南渡后的立國,及其和金朝人的交涉。

    2)金朝的衰亡。

    3)蒙古的建立大帝國,和它的侵入中國。

    4)元朝的滅亡。

    如今且從第一項說起。

    宋朝南渡之初,情形是很危險的,其原因:

    1)這時并無一支可靠的兵。當徽宗時候,蔡京等利用諸軍闕額,“封樁其餉,以備上供”。北宋的兵力,本靠不住;這一來,便連靠不住的兵力,也沒有了(靖康時入援,以陜西兵多之地,竭力搜括,只得萬五千人)。南北宋之際,大將如宗澤及韓、岳、張、劉等,都是招群盜而用之;既未訓練,又無紀律,全靠不住;而中央政府既無權力,諸將就自然驕橫起來;其結果,反弄成將驕卒惰的樣子。

    2)這時候,到處盜賊蜂起。只要一翻《宋史·高宗本紀》,從建炎元年到紹興十一二年間(公元1127—1142年),天下二十六路,每路總有著名的盜匪數人或十數人,擁眾十余萬或數十萬(這種數字固然未必確實,然而其眾也總不在少數),剽掠的地方,或數郡,或十數郡。其次也擁眾或數萬或數千。這都是徽宗時多行苛政,民不聊生;加以北方受了兵禍,流離失所的人,起而為盜,再去蹂躪他處的緣故(此外還有潰兵和團結御敵、號召勤王之兵,屯聚不散,而又無所得食。也變而為盜的)。這樣說,國家既無以自立,而又無以御外;倘使當時的金朝大舉南侵,宋朝卻用何法抵擋?然而南宋竟沒有給金朝滅掉,這是什么緣故?

    金朝本是一個小部落;它起初,不但無吞宋之心,并且無滅遼之心,前章已經說過了。所以滅遼之后,燕云州縣,仍肯還宋。就是同宋朝開釁以后,金人所要的,也不過河北、河東,所以既得汴京之后,就拿來立了一個張邦昌。

    金兵既退,張邦昌自然是不能立腳的。于是請哲宗的廢后孟氏垂簾(二帝北狩時,太子和后妃宗室都北行,廢后以居母家得免)。康王構,本來是到金朝去做“質”的。走到半路上,為人民所阻,退還相州;開大元帥府。及是,以孟后之令迎之。康王走到南京(歸德府,如今河南的商丘市),即位,是為高宗。

    高宗即位之初,用主戰的李綱做宰相。這時候,宗澤招撫群盜,以守汴京;高宗就用他做東京留守,知開封府;又命張所招撫河北,傅亮經制河東。旋復罷李綱,召傅亮還,安置張所于嶺南。宗澤屢疏請還汴京,不聽;請留南陽,亦不報;李綱建議巡幸關中襄(湖北襄陽)、鄧(河南鄧州,今南陽),又不聽。這一年十月里,就南走揚州。讀史的人,都說高宗為黃潛善、汪伯彥二人所誤。然而高宗不是十分無用的人(看下文便知),倘使恢復真有可圖,未必怯弱至此。這時候的退卻,大約因為汴京之守,不過是招用群盜,未必可恃;又當時的經略河北、河東,所靠的,不過是各處團結的民兵,也未必可靠之故(據李綱說:當時河東所失,不過恒代、太原、汾晉、澤潞。河北所失,不過懷、衛、濬、真定。其余地方的民兵,都還團結,為宋守御。當時派出的傅亮、張所,手下并沒有兵,大約就是想利用這種民兵,以拒敵。然而這種兵,并不能用正式軍隊,以御大敵的。后來取消經略河北、河東之議,大約為此。至于亟亟乎南走揚州,則大約因為金兵逼近,北方不能立足之故)。

    金朝一方面,到這時候所要經略的,還不過河北、河東。對于此外地方的用兵,不過是剽掠主義(也可以說是對于宋朝的膺懲主義。當時就是滅掉宋朝,大河以南的土地,金人也是不要的)。公元1127年,七月,宗望死了,代以宗輔(太祖的兒子,熙宗的父親)。這一年冬天,宗輔東徇淄青。分兵入襄、鄧、唐、蔡(這支兵,是逼高宗的。高宗所以不敢留居關中、南陽)。明年正月。因高宗還在揚州,而農時已屆,還師。宗翰的兵,于公元1127年冬天,入陜西,陷同華、京兆、鳳翔。明年,留婁室屯駐,自還河東。公元1128年七月,宋朝差王師正到金朝去請和,又以密書招誘契丹漢人,為金人所獲。金太祖詔宗翰、宗輔伐宋。于是二人會兵濮州。十月,進兵(合兩路兵以逼高宗)。1129年二月,前鋒到揚州。高宗先已逃到杭州。金人焚揚州而去。五月,宗弼(也是太祖的兒子)就再進一步,而為渡江之計。

    宗弼分兵攻蘄(如今湖北的蘄春縣)、黃(如今湖北的黃岡市),自將兵從滁(如今安徽的滁州市)、和(如今安徽的和縣)、太平(如今安徽的當涂縣)渡江,逼建康。先是公元1128年七月,宗澤死了,代以杜充。杜充不能撫用群盜,群盜皆散,汴京遂陷。高宗仍用他留守建康。宗弼既渡江,杜充力戰,而韓世忠不救(見第二節)。杜充遂降。于是宗弼陷廣德(如今安徽的廣德縣),出獨松關(在如今浙江安吉縣西邊),逼臨安府(杭州所改)。高宗先已逃到明州(如今浙江的寧波市鄞州區)。宗弼遣阿里蒲盧渾從越州(如今浙江的紹興市)入明州。高宗從昌國(如今浙江的象山縣)入海。阿里蒲盧渾也以舟師入海追之三百里,不及而還。于是宗弼“裒所俘掠”,改走大路,從秀州(如今浙江的嘉興市)、平江(如今江蘇的蘇州市)而北。到鎮江,韓世忠以舟師邀之江中,相持凡四十八日,宗弼頗窘,旋因世忠所用的是大船,無風不得動,為宗弼用火攻所破,宗弼乃北還。這一次是金朝南侵的極點。從此以后,金人再有主張用兵的,宗弼便說“士馬疲弊,糧儲未足,恐無成功”,不肯再聽他了。這是用兵的計劃如此;宋朝人以為他給韓世忠一場殺怕了,不敢再說渡江,這是犯了夸大的毛病(參看第二節)。

    以上所說,是宗輔的一支兵(金朝的左軍)。其宗翰的一支兵(右軍),則以打平陜西為極限。先是高宗既南渡,用張浚做川陜京湖宣撫使,以經略上游。公元1130年,張浚以金朝的兵,聚于淮上;從興元出兵,以圖牽制。金朝果然分了東方的兵力,用宗輔做西路的監軍;宗弼渡江而北,也到陜西去應援。這一年九月里,戰于富平(如今陜西的興平市),浚兵大敗。于是關中多陷。張浚用趙開以治財賦,劉子羽、吳玠、吳磷以任戰守,和金人苦苦相持,總算拒住漢中,保守全蜀(這其間很有幾場苦戰,可參看《宋史》三人的本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定州市| 潍坊市| 望谟县| 宁陕县| 湛江市| 涿鹿县| 隆昌县| 高雄县| 资中县| 深州市| 阳东县| 奉节县| 双鸭山市| 林周县| 九江县| 大理市| 抚顺县| 娄底市| 沙湾县| 涿鹿县| 榆树市| 建湖县| 枞阳县| 珠海市| 玉林市| 锦屏县| 黄山市| 调兵山市| 井冈山市| 武隆县| 无为县| 竹北市| 延安市| 江安县| 湘潭县| 鄂尔多斯市| 大田县| 东光县| 梧州市|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