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變第八-《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智謀全解》
第(1/3)頁
[提要]
軍隊越境千里,南北轉戰,地形復雜,情況多變,通訊聯絡不便,因此孫武才提出“九變”,為將爭“權”。
將帥是一支軍隊的核心人物,其素質的高低甚至可以決定一支軍隊的優劣。
萬事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就不能默守陳規。在一般情況下,利害總是相依相存。在許多情況下,利與害可以互相轉化,要善于預見因果利害,使利的因素正常發展,使害的因素向利的因素轉化。
[原文]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于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木,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譯文]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法則,主將接受國君的指派,征集兵員組織軍隊,聚集軍需。出兵時,在塌陷地帶不要駐扎,在四通八達之地應結交邊境的鄰國外助,遇到危險之地不可停留,遇到前有強敵后有險阻的地方要巧設計謀,陷入“死地”就要殊死拼搏,于我不利的道路不要行軍,對有的敵軍不要攻擊,對有些城邑不要攻占,對有些地方不要爭奪,國君的命令有些可以不要聽。將帥能夠精通以上九種機變而得好處的,就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九變”之利的,雖然知道地形險要廣狹,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部隊而不懂得“九變”的方法,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作用。
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總是兼顧到利害兩個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考慮到有害的方面,事情可以順利進行,在不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因素,禍患就可能解除。所以能制服諸侯是靠計謀高明,能役使諸侯,是靠本國富強的基業、雄厚的實力強迫他,能使諸侯歸附調動是靠利益去引誘他。所以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望于敵人不會進攻,而要靠自己擁有力量使敵人無法進攻。
將帥有五種弱點:有勇無謀,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敵誘殺;臨陣畏怯、貪生怕死,就會被俘虜;急躁易怒,暴跳如雷,就會被凌侮而妄動;廉潔好名、過于自尊就會陷入敵人侮辱的圈套;仁慈愛民,惟恐殺傷士眾,就會被敵出奇擾得不得安寧。以上五種情況是將帥易犯的過錯,是用兵的災害。軍隊覆滅,將士被殺,一定是由這五種危險造成的,為將帥的人不可不充分注意。
[兵法精粹]
變與通利與害
大凡用兵的法則是,將帥受國君的命令,征集兵員,組成軍隊。在難以通行的地區(圯地),不可宿營;在四通八達的地區(衢地),要與鄰國結交;在交通及補給困難的地區(絕地),不可停留;被敵人包圍或陷入四面地形險要阻的地區(圍地),要巧出奇謀;在沒有退路的地區(死地),要拼死奮戰。有的道路可以不通過;有的敵軍可以不攻;有的城邑可以不占領;有的地區可以不爭奪;國君的命令,如果對戰爭不利,可以不接受。
懂得變通的將帥,才算是懂得用兵;將帥如果不懂得變通,雖然了解地理狀況,也無法獲得地利;帶兵如果不懂得變通,就算知道地利,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斗力。
明智的將帥,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定兼顧到“利”和“害”兩方面。在不利的情況中,考慮有利的一面,可以增強信念;在有利的情況中,考慮不利的一面,可以化險為夷。要使諸侯屈服,就要用諸侯最害怕的事威脅他;要使諸侯騷亂就要用利益引誘他。
將帥用兵五大害
所以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望于敵人不來,而應依靠自己實力堅強,有備無患;不要寄望敵人不進攻,而應依靠自己有敵人無法攻破的力量。
將帥有五大致命傷: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殺;貪生怕死,就可能被俘虜;急躁易怒,就可能經不起凌辱;廉潔好名,就可能受不了羞辱;慈眾愛民,就可能不勝煩擾。
以上五點是將帥易犯的過失,也是用兵作戰的大害。軍隊覆滅,將帥被殺,都是這五項致命弱點所造成的。
途有所不由
[兵家使用范例]
鄧艾長驅奇襲
“途”,道路?!坝伞保ㄟ^。“途有所不由”這句話可作多種理解,其一,按正常情況該走的道路偏偏不走,另選迂回的道路走,以期達到出奇制勝。例如三國時期曹魏將領鄧艾伐蜀的繞道陰平。其二,險隘而不便展開隊形、不利作戰行動的道路不走以免得不償失。其三,可能有伏兵的道路不要走,以免中圈套遭伏擊。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魏元帝下詔書命令諸軍征伐蜀國。蜀國得知消息后,立即調兵遣將增援駐守在沓中(今甘肅岷縣南)的姜維。兩軍經過幾次激烈交戰,蜀軍姜維、廖化、張翼、董厥等退守劍閣,集中兵力抵抗魏軍。魏軍主將鐘會率十萬人進攻漢中(今陜西漢中市),在劍閣受阻,久攻不下,部隊缺糧,準備撤退。征西將軍鄧艾率三萬余人在西線進展順利。他經過詳細分析形勢后認為,姜維經過長期征戰,兵力損失很大,魏軍應當乘勝進攻,不給喘息機會,方能取得徹底勝利,不然就會半途而廢。于是決定從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走小路經漢中德陽亭攻取涪城(今四川綿陽市),然后出劍閣西一百多里,再長驅三百里至成都,用奇兵直搗蜀國腹心。
這年冬天,當鄧艾引軍由陰平小道向江油(今四川江油北)進發,軍至馬閣山(今四川平武東南)時,他的部隊遇到了山險、糧缺、人乏的嚴重困難,處境十分危險。面對艱險,鄧艾毫不松懈斗志,他一邊指揮士兵“鑿山通道,造作橋閣”,繼續前進,一邊鼓勵士兵頑強拼搏,戰勝困難。在行軍到一處荒山絕壁,遍野荊棘,野藤纏繞,實在難以行走時,鄧艾急中生智,用牛毛裹住身體從山坡上向下滾。將士們見主帥如此不怕死,也就勇氣倍增,想各種方法,沖破險阻,向前挺進。就這樣,經過艱難行軍七百余里,鄧艾軍終于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軍到了江油城,蜀國守將馬邈猝不及防,被迫投降。接著,鄧艾又與蜀將諸葛瞻所部展開激戰,諸葛瞻不敵,節節敗退至綿竹(今四川德陽)。鄧艾毫不放松,揮師攻破綿竹,斬殺了諸葛諸葛瞻及黃崇等蜀將。繼而又乘勝直搗成都,迫使蜀國“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請降。
鄧艾以其非凡謀略和英勇善戰,一舉滅掉了在成都經營了四十多年的蜀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長驅奇襲大獲全勝的著名戰例。
[商戰使用范例]
客戶交談“九忌”
我們與客戶交流時,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嘴,要知道什么話應該說,什么話不應該講。不知道禁忌,就會造成失敗。銷售員在與客戶的談話中,要懂得“九忌”。
1.忌爭辯
銷售員在與客戶溝通時,是來推銷商品的,不是來參加辯論會的,要知道與客戶爭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招致客戶的反感。
銷售員首先要理解客戶對商品有不同的認識和見解,允許人家講話,發表不同的意見。如果刻意地去和客戶發生激烈的爭論,即便把客戶駁得啞口無言,但你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失去了客戶、丟掉了生意。
2.忌質問
銷售員與客戶溝通時,要理解并尊重客戶的思想與觀點,切不可采取質問的方式與客戶談話。如果銷售員用質問或者審訊的口氣與客戶談話,最傷害客戶的感情和自尊心。
3.忌命令
銷售員在與客戶交談時,微笑再展露一點,態度要和藹一點,說話要輕聲一點,語氣要柔和一點,要采取征詢、協商或者請教的口氣與客戶交流,切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與人交談。
你不是客戶的領導和上級,無權對客戶指手畫腳下命令或下指示。你只是一名銷售員,向他推薦你的商品,為他提供服務。
4.忌炫耀
與客戶溝通談到自己時,要實事求是地介紹自己,不可忘乎所以地自吹自擂,千萬不要炫耀自己的出身、學識、財富、地位以及業績和收入等。這樣會人為地造成雙方的隔閡與距離。要知道人與人之間,腦袋與腦袋是最近的,而口袋與口袋卻是最遠的。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炫耀自己的收入,對方就會感到你向我銷售商品是來掙我錢的。
記住:你的財富地位是屬于你個人和你所在的集體的,是暫時的;你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卻是屬于你的客戶的,是永恒的。
5.忌直白
銷售員要掌握與人溝通的藝術,客戶成千上萬、千差萬別,有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的群體,他們的知識和見解都不盡相同。我們在與其溝通時,如果發現他在認識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當地指出。一般而言人最忌諱在眾人面前難堪,要忌諱直白。銷售員一定要看交談的對象,做到言之有物,因人施語,要把握談話的技巧、溝通的藝術,要委婉忠告。
6.忌批評
銷售員在與客戶溝通時,如果發現他身上有些缺點,也不要當面批評和教育他,更不要大聲地指責他。要知道批評與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招致對方的怨恨與反感。與人交談要多言贊美、少說批評,要掌握贊美的尺度和批評的分寸,巧妙批評、旁敲側擊。
7.忌獨白
與客戶談話,就是與客戶溝通思想的過程,這種溝通是雙向的。不僅銷售員自己要說,同時也要鼓勵對方講話。通過客戶的談話,銷售員可以了解其基本情況,如工作、收入、投資、投保、配偶、子女和家庭收入等。雙向溝通是了解對方有效的工具,切忌銷售員一個人唱獨角戲。
如果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只顧自己酣暢淋漓,全然不顧對方的反應,結果只能讓對方反感。
切記:不要獨占任何一次講話。
8.忌冷談
與客戶談話,態度一定要熱情,語言一定要真誠,言談舉止都要流露出真情實感,要熱情奔放、情真意切、話貴情真。這種“情”是銷售員的真情實感,只有你用自己的真情,才能換來對方的情感共鳴。在談話中,冷淡必然帶來冷場,冷場必定帶來業務泡湯,要忌諱冷談。
9.忌生硬
銷售員在與客戶談話時,聲音要宏亮、語言要優美,要抑揚頓挫、節奏鮮明,語音有厚有薄,語速要有快有慢,語調要有高有低,語氣要有重有輕??傊?,銷售員在與客戶談話時要有聲有色、有張有弛、聲情并茂、生動活潑。
要切忌說話沒有高低、沒有節奏與停頓、生硬呆板,沒有朝氣與活力。
[處世使用范例]
人生要扛得住誘惑
戰場上,軍隊有的道路不要去走;人生中,做人有的道路也不能去走,比如犯法的道路,有損人格的道路,傷害別人的道路。我們做人做事,社交處世,要走正道,不能走邪路,必須腳踏實地時時謹行,處處慎獨,守住做人的底線,做個好人。
俗話說:難難難,易易易,不難也不易。要說難,一片貪欲之云橫眼前,就可能叫人鉆入死胡同,直碰得頭破血流甚至一命嗚呼也闖不過去。要說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見性也只在剎那。關鍵看一個人有沒有真誠的信念、堅強的決心、剛毅的意志和切實的躬行。
孔子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笨梢娨粋€人即使學富五車、著作等身或宏論滔滔、口吻生花,如不能躬行實踐,也不能算是真學問。
春秋時,魯國相國公儀休喜歡吃魚,全國各地很多人因此送魚給他,但他都一一婉言謝絕了。他的學生勸他說:“先生,你這么喜歡吃魚,別人把魚送上門來,為何不要了呢?”
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才不能隨便收下別人所送的魚。如果我經常收受別人送的魚,就會背上徇私受賄之罪,說不定哪一天會免去我相國的職務,到那時,我這個喜歡吃魚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魚吃了。現在我廉潔奉公,不接受別人的賄賂,國君就不會隨隨便便免掉我相國的職務,只要不免掉我的職務,就能常常有魚吃了。”
公儀休的想法是明智的。我們在工作當中,也免不了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誘惑,關鍵時刻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不要因貪小利而丟了大利。
居庸關城隍廟大殿有這樣一副楹聯:“做個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弊鰝€好人,是否能得到被孔子敬而遠之的鬼神們的欽敬不得而知,但要說到心安夢穩那是真實不虛的。而且,一個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再以無所畏懼的意志來躬行、精進,“日新、日新、又日新”,這樣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有所超越和收獲,生命之花就能徐徐綻放,璀璨而芬芳。當你堂堂正正地生活、坦坦然然地工作、光明磊落地處世時,你會覺得自己是透明的,是喜樂的,是清靜的,是完整的。
君命有所不受
[兵家使用范例]
將帥進行指揮的重要原則
將帥受命于君王,然而戰場上風云變幻,總有與原來的略目的、戰術設計不同之處,君王的指令,總趕不上“變化”的速度。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君命有所不受”,是將帥進行指揮的重要原則。機械地執行君王指令而不考慮戰場形勢,只能導致良機錯失、軍隊失敗的結果。因此,將帥要根據具體情況變通應敵,臨機處置。
建安十六年,偏將軍馬超等人謀反,殺了涼州刺史韋康。建安十九年,韋康舊部趙衢、尹奉、姜敘等人起兵征討馬超。姜敘在鹵城,馬超在冀城,趙衢等人誘使馬超出城攻打姜敘,便整個冀城一片空虛,趙衢等人乘機攻入冀城,將馬超的妻子殺死。馬超久久不能攻下鹵城,又回不了冀城,于是,他只好逃奔漢中。姜敘等人兵少,力不敵眾,不敢貿然去追。
姜敘派人找夏侯淵求援。夏侯淵與手下諸將商議此事,諸將都說沒有曹操的命令不便行動。夏侯淵卻認為,將在外,應當審時度勢,怎么有利就怎么干。他說:“曹操在鄴城,從這里去往返一趟就有四千里地,等命令來時,姜敘他們早就被馬超打敗了,非趕快去救援不可?!?
于是,夏侯淵命令部將張頜率五千步騎兵,從陳倉一條小路上去追擊馬超,他自己在后面押運糧草督陣。馬超如喪家之犬,戰斗還沒打響,他就跑了,丟下的大批軍用物資,成了張頜的戰利品。夏侯淵趕到時,支持馬超謀反的各縣,都已獻城投降。
和馬超一起叛亂的韓遂,此時正在不遠處的顯親,夏侯淵想襲擊顯親,斬殺韓遂。韓遂得到消息后,連夜逃走。夏侯淵與部將們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有的說應立即攻擊韓遂,有的說應去攻打興國。夏侯淵認為,韓遂有精兵強將,興國的城池很牢固,攻擊哪一個都不可能立即得手,不如采取調虎離山之計,先去攻打長離的諸羌子弟,其中有很多是在韓遂的部隊中當兵。如果韓遂舍棄長離,羌人子弟就無家可歸;如果韓遂去救長離,就把韓遂誘出了城,可以和他在野外作戰,則韓遂必敗。眾將官認為主帥說得有理,遂按計劃行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融水|
定陶县|
扎兰屯市|
留坝县|
南丰县|
海门市|
泗洪县|
嘉峪关市|
银川市|
永丰县|
西城区|
苍溪县|
牙克石市|
武穴市|
甘谷县|
湖南省|
华安县|
盐边县|
长阳|
白河县|
河北区|
高邮市|
夏津县|
剑川县|
申扎县|
区。|
西宁市|
山阴县|
山东省|
枝江市|
钦州市|
兴业县|
柘荣县|
武陟县|
肃南|
吴忠市|
嘉鱼县|
石狮市|
五大连池市|
阳西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