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卷首語-《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智謀全解》

    《孫子兵法》,也稱《兵策》、《吳孫子》、《孫子十三篇》。全書十三篇,從十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行軍打仗的要訣與智謀,共五千九百余字,為春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子所著,是我國古代最早也最著名的一部軍事著作。

    孫子,名武,字長卿,生于春秋時代的齊國。孫子原是陳國陳完(后改稱田完)的后裔,名將田書和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孫子得以從小誦讀《司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優(yōu)秀軍事文化典籍,為其學習和繼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和形成自己的軍事思想奠定了基礎。

    后來,孫子來到吳國,在伍子胥的極力推薦下,受到吳王闔閭的召見。孫子向吳王獻上了自己苦心鉆研蔚為大觀的兵法十三篇,得到吳王的賞識。之后,孫子輔佐吳王破強楚、伐齊晉,為吳國春秋霸主地位的奠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然而,就在吳國強大之時,孫子卻急流勇退,悄然隱去,不知所終,惟留下《孫子兵法》傳誦人間。

    孫子兵法思想,既自成體系,獨放異彩,又與其他各家互相融通,相映生輝。政治上,繼承了先王們治國御眾的統(tǒng)御策略;思想方法上,與道家、儒家有許多相通或相似之處;軍事上,基本承襲了姜尚、管仲等用兵制服之策,如奇正、利害、陰陽和神速、戒備等等。正是因為孫子集中了中國古代先哲的智慧,才使得《孫子兵法》留傳后世,千古不衰。

    《孫子兵法》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的一顆珍寶,不但被我國人民所推崇,也越來越被世界所公認。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的唐代,《孫子兵法》就流傳到外國,陸續(xù)被翻譯成英、法、德、意等多種文字,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孫子是中國的孫子,而《孫子兵法》則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財富。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一部講述戰(zhàn)爭謀略的智慧讀本,它對我國古代的斗爭經(jīng)驗和軍事思想進行了概括和總結(jié),其一經(jīng)編撰成書問世之后,即受到兵家的關注與推崇。它所體現(xiàn)的樸素的軍事辯證法和所敘述的切實可行的謀略計策,使之成為古代兵家行軍作戰(zhàn)的決勝寶典,對后世影響深遠。

    流傳至今的《三十六計》為何人所作,尚待進一步考證。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解讀這本書、吸取這本書的精華。書中所蘊含的兵法中的攻防、奇正、剛?cè)帷⒈思骸⒅骺汀谝莸葘α㈥P系的互相轉(zhuǎn)化的法則,充分體現(xiàn)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具有進步意義。當然,時值今日,戰(zhàn)爭的武器,戰(zhàn)爭的原則,戰(zhàn)爭的破壞性以及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等,已經(jīng)不能與古代同日而語,它的某些論述在今天看來不一定完全科學或者不一定實用,然而它所蘊含的思想策略仍有許多可供借鑒之處。

    《三十六計》不但被廣泛運用于軍事領域,實際上只要我們潛心細讀,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對照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處處講的是行軍打仗,其實也是在講政治、講經(jīng)濟、講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誠然,其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可是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萬事萬物都有相通之處,我們不妨做一下思維遷移,在閱讀《三十六計》時,于那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中,提煉出處世的黃金法則,參悟出人生的點滴智慧。倘能如此,《三十六計》的內(nèi)涵便更加深廣,所能奉獻給大家的也會更多。

    本書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合二為一,重點突出一個實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權威原著,又有通俗譯評,同時精心選擇具有代表的案例,從軍事謀略、經(jīng)商謀略、處世謀略三方面對原著進行重新解析、闡釋,兼具實用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適合各行各業(yè)人士借鑒學習的普及讀物。

    書中難免錯謬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灌云县| 定南县| 龙游县| 满城县| 临湘市| 页游| 山东省| 德令哈市| 湖南省| 定兴县| 锦州市| 泉州市| 巧家县| 赣州市| 通榆县| 夏邑县| 江华| 宁晋县| 武城县| 潜江市| 丁青县| 曲沃县| 吉安市| 修武县| 灌阳县| 雅江县| 盐源县| 六安市| 通山县| 乐昌市| 桐柏县| 东山县| 河池市| 漳州市| 乐都县| 平乡县| 巧家县| 贵阳市| 宜兴市|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