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〇三章:韋氏之謎(中)-《漢靈昭烈》
第(1/3)頁
此人名喚耶律德未,乃是契丹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之弟耶律迭剌之子,當今大遼皇帝耶律德光的族弟。
身為皇族,耶律德未時任大遼斡魯朵弘義宮右皮室軍都詳穩(將軍)。這斡魯朵其實就是耶律阿保機仿漢制設立的禁軍,其中弘義宮皮室軍即是大內禁軍,乃是皇帝的親隨宿衛軍。
耶律德光登基之后,皮室軍又幾經擴充,分為左、右、南、北、黃五部,人數達數十萬騎,平日負責宿衛宮禁,戰時則隨皇帝出征。
能出任右皮室軍都詳穩,耶律德未自然是皇上的心腹之人,亦是能征善戰之士。不過,這位耶律德未除了弓馬嫻熟之外,在漢學上也頗有造詣。
原來,耶律德未受其父耶律迭剌影響,自小習讀漢文,所以早在耶律阿保機下令讓耶律迭剌效仿漢字,創立契丹文字時,耶律德未就成為其父最得力的助手。
所以,在大遼皇族的諸多將領中,耶律德未不僅是少有的文武雙全之才,更是效仿漢制的堅定支持者。他一直認為,要想繼續開疆拓土,建立千秋大業,就須博采眾長,廣納天下賢才,不僅要借鑒漢人的禮制文化,還要將漢人為我所用。
所以,耶律德未此番專程來到邊境的榷場,正是慕韋業全之名,招賢納士而來。
為了能等到韋業全,耶律德未甚至提前打探好了“韋馬神”每季北上的大概時日,又命人在邊境的四五處有馬市的榷場守候,自己則坐鎮易州,守株待兔。
在得知韋業全出現在榷場之后,耶律德未隨即騎上早已備好的快馬,一人三馬,快馬加鞭,趕到了這座易州之南榷場。
在得知了耶律德未的身份和來意之后,韋業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若要歸順遼國,易服披發倒是小事,但這也意味著韋業全要放棄自己數代安居之地,再度舉族遷徙,全族近百口將踏上一次陌生之旅,前途未知。
但韋業安心里也清楚,遼國正當興盛之時,此番又有皇族親自前來招賢,自己若是不答應,不僅恐難再踏足這邊境的榷場,斷了生計,怕是還有性命之虞。
而且,耶律德未態度誠懇,還許下高官厚祿,答應他一旦入遼,即可出任御馬監總管,領六品銜,可謂一夜登堂入室。
韋業全心里也在想,想我韋氏一族,數百年來四處流浪,如無根之萍,更不敢奢望成為一方官吏。如今不僅有機會吃皇糧,領官餉,而且還是六品之位,又何樂而不為。
韋業全并未過多猶豫,旋即應下此事,率全族近百口東遷歸順了遼國。
耶律德未也沒有食言,在他力薦之下,韋業全得以出任遼國御馬監總管一職,權知遼軍軍馬之事。
而韋業全也沒有讓耶律德未失望,在大遼這個以馬立國之域,他精湛的相馬術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憑借著自己與身俱來的天賦,韋業全執掌御馬監數年,不僅相馬神準,在養馬馴馬之術上也日益精進。他甚至還將契丹馬和室韋馬雜交,培育出了耐力更強的契丹良駒,成為享譽遼地的真正“馬神”。
馬,尤其是戰馬,對于遼國有多重要,自然是不言而喻。所以,不出五年,韋業全在遼國上下已是頗有名望,一度被耶律德光加封靖國男之爵位,食邑千戶,一時風光無兩。
執掌御馬監十四年,直到韋業全去世之前,韋氏一族在遼國的漢人中一直優渥之門,兒孫萌其恩澤,也生活得逍遙自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图木舒克市|
宜阳县|
攀枝花市|
望谟县|
龙州县|
婺源县|
定兴县|
日喀则市|
河南省|
柞水县|
阿巴嘎旗|
广宁县|
通河县|
天等县|
庆城县|
金湖县|
四川省|
昔阳县|
东平县|
砚山县|
崇信县|
巴林左旗|
乐陵市|
泰州市|
石楼县|
虹口区|
三原县|
台南市|
乌拉特前旗|
东丽区|
海城市|
保德县|
宝兴县|
松江区|
清河县|
晋宁县|
罗定市|
石台县|
海城市|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