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43.用恒心與毅力雕琢成功 在《自己拯救自己》一書中,塞繆爾·斯邁爾斯給我們講述了伯納德·帕里希憑借著自己的恒心與毅力取得成功的事跡: 法國青年伯納德·帕里希在18歲時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時候的他“一本書也沒有,只有天空和土地為伴,因為它們對誰都不會拒絕”。當時,帕里希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玻璃畫師,然而,他懷著滿腔的藝術熱情。 一次,帕里希偶然看到了一只精美的意大利杯子,他完全被這只杯子迷住了,從此以后,帕里希過去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他的內心完全被另一種激情占據了:他決心要發現瓷釉的奧秘,看看它為什么能賦予杯子那樣的光澤。 此后,帕里希長年累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瓷釉各種成分的研究中。他自己動手制造熔爐,但第一次的試驗以失敗而告終。后來,他又造了第二只熔爐,這一次雖然成功了,然而這只爐子既費燃料又耗時間,讓他幾乎耗盡了所有財產。因為買不起燃料,帕里希只能無奈地用普通的火爐。失敗對他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但他從來都沒有氣餒,每次他在哪里失敗就從哪里重新開始。終于,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后,帕里希終于燒出了色彩非常美麗的瓷釉。 為了改進自己的發明,帕里希用自己的雙手把磚頭一塊一塊地壘起來,建了一個玻璃爐。終于,到了決定試驗成敗的時候了,他連續高溫加熱了6天。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瓷釉并沒有熔化,而他當時已經身無分文了。帕里希只好通過向別人借貸買來陶罐和木材,并且想方設法找到了更好的助熔劑。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帕里希又重新生火。但是,這一次直到所有的燃料都耗光了也沒有任何結果。帕里希跑到花園里,把籬笆上的木柵欄拆下來當柴火繼續燒。木柵欄燒光了,還是沒有結果。帕里希把家里的家具扔進了火堆,但仍然沒有起作用。 最后,帕里希把餐廳里的架子都一并砍碎扔進火里。奇跡終于發生了,熊熊的火焰一下子把瓷釉熔化了,瓷釉的秘密終于揭開了。 事實再一次證明:有志者事竟成。 歷史上諸多偉人的成功,都是由于他們的堅忍不拔。縱然他們懷有天賦,領悟力超凡,但他們的作品也并非一蹴而就,只有經過精心細致的雕琢,反反復復地修改,才有經得起細看的作品誕生。 古羅馬大詩人維吉爾的傳世之作《埃涅阿斯紀》是用了21年時間才完成的。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反復構思、反復修改,最終才把一部關于家庭私生活的小說改編成了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社會小說的。亞當·斯密寫作《國富論》用了10年的時間,孟德斯鳩寫作《論法的精神》用了整整25年的時間。 透過這些偉大的作品,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作家的艱苦勞動。他們為了完成一部作品,往往要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心血。如果沒有堅強的恒心與毅力,又怎么能克服重重困難,最后取得成功呢? 人類歷史上的諸多偉大成就,無不是恒心和毅力的結果,如埃及平原上宏偉的金字塔和耶路撒冷巍峨的廟堂。人類因為有了恒心和毅力,才有機會登上了氣候惡劣、云霧繚繞的珠穆朗瑪峰;在寬闊無邊的大西洋上開辟了航道。正是因為有了恒心和毅力,人類才夷平了新大陸的各種障礙,建立起了人類居住的共同體。 恒心與毅力還讓天才在大理石上刻下精美的創作,在畫布上留下大自然恢弘的縮影。恒心與毅力創造了紡錘,發明了飛梭;恒心與毅力使汽車變成了人類胯下的戰馬,裝載著貨物翻山越嶺,在天南地北往來穿梭;恒心與毅力讓白帆撒滿了海上,使海洋向無數民族開放,每一片水域都有了水手的身影,每一座荒島都有了探險者的足跡。 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的失敗,失敗的原因很多,但不能持之以恒是尤為重要的一點。因為一切領域中所有的重大成就無不與堅忍不拔的毅力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人的恒心與毅力,而不是天賦與才華。 英國著名外交官布爾沃曾說:“恒心與毅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的支持,它也是福音書的精髓。”才華固然是我們所渴望的,但恒心與毅力更能讓我們感動。 144.讓力量做船、勇氣做槳,共同駛向遠方 “我可以嗎?”你對自己充滿懷疑。 很多人都難免有這樣的想法,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擁有巨大的力量。 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愷撒大帝統領他的軍隊抵達英格蘭后,下定了不退卻的決心。為了使士兵們知道他的決心,愷撒當著士兵們的面,將所有運載的船只全部焚毀。不給自己的軍隊留退路,最終他的軍隊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倘若不是斷了后路,也許你永遠無法發現自己有著如此巨大的力量。 人通常習慣為自己準備著一條退路,其實這非但低估了自己,讓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力量,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心里有著底線,沒有將自己放在必勝的立場上,于是,勇氣也弱了幾分,以這樣的精神狀態去挑戰未來,你的心里或許還會懷著幾分忐忑的吧! 其實,這并不意味著要你將自己逼上絕境,只是讓你明白,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具備足夠的勇氣,而且要意志堅定。 事實證明,成敗往往全系于意志力的強弱。具有堅強意志力的人,就會擁有巨大的力量,無論他們遇到什么艱難險阻,最終都能克服困難、消除障礙。但意志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想著退縮,最終必將歸于失敗。 在這方面也許你深有體會:你很想上進,但無奈意志力薄弱,你沒有堅強的決心,因為沒有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念,于是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即投降,不斷地后退,最終遭遇失敗。 只有下定決心,才能克服種種艱難去獲得勝利,這樣也才能得到別人由衷的敬佩。所以,有決心的人必定是最終的勝利者。只有有決心,才能增強信心,才能充分發揮才智,從而在事業上做出偉大的成就。 “我不是沒有決心,可是一旦遇到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會變得猶豫不決。”也許你身上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的確,對很多人來說,猶豫不決成了一個大難題,仿佛已經病入膏肓。這些人無論做什么事,總是瞻前顧后,總是左右搖擺。他們缺少的其實就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他們并不知道如果把自己的全部心思貫注于目標是可以生出一種堅強的自信的,這種自信能夠破除猶豫不決的惡習,把因循守舊、茍且偷生等成功之敵統統捆縛起來。 生活中還有人喜歡把重要問題擱在一邊留待以后解決,這其實也是個惡習。如果你有這樣的傾向,你應該盡快將其拋棄,你要訓練自己學會敏捷果斷地做出決定。無論當前問題有多么的嚴重,你都應該把問題的各方面顧及到,加以慎重地權衡考慮,但千萬不要陷于優柔寡斷的泥潭中。如果你抱著慢慢考慮或重新考慮的念頭,你準會失敗。即便你的決策有一千次的錯誤,也不要養成優柔寡斷的習慣。 當機立斷的人,遇到事情就會迅速做出決策。而優柔寡斷的人,進行決策時總是逢人就要商量,即便再三考慮也難以決斷,這樣終至一無所成。 如果你養成了決策以后一以貫之、不再更改的習慣,那么在作決策時就會運用你自己最佳的判斷力。但如果你的決策不過是個實驗,你還不認為它就是最后的決斷,這樣就容易使你自己有重復考慮的余地,就不會產生一個成功的決策。 斯邁爾斯曾說:“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強大的力量。人與人之間,弱者與強者之間,大人物與小人物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于他們對自身力量的發揮和利用。一個目標一旦確立,通過奮斗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在對有價值的目標追求中,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才是一切真正偉大品格的基礎。” 無數的事實向我們證明了,想要有所成就,不但需要力量,也需要勇氣作為后盾,堅強的意志力會讓我們無往不勝。 145.你可以沒有天賦,但絕不可以不勤奮 “我聰明,不用那么費力地學習,只有腦子笨的人才會一直捧著書本呢!” “知道什么是天才嗎?天才就是不用費勁地學習還是能取得好成績的人!” 很多人認為,當一個人擁有了天才的頭腦時,成功也就唾手可得,壓根用不著勤奮了。事實并非如此。 米開朗基羅這樣評價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爾:“他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靈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的是得自于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拉斐爾怎么能創造出這么多奇跡一般完美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從不要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為之悲痛不已,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為之哭泣。拉斐爾終年38歲,但他竟留下了287幅繪畫作品,500多張素描。其中一些繪畫作品每一張都價值連城。 或許你覺得這些離自己都太遙遠:你并不是什么天才。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加倍勤奮。拉斐爾具有如此高的天賦,尚且勤奮不息,更何況我們呢!倘若想攀登高峰,沒有付出、沒有勤奮、沒有努力是萬萬也達不到的。 美國媒體大亨泰德·特納的老師約舒亞·雷諾德常說:“那些想要超過別人的人,每時每刻都必須努力,不管愿不愿意。他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娛樂,只有艱苦的工作。”這句話泰德·特納一直銘記于心,并常被拿來引用。他聽了老師的勸告,一直“艱苦”地工作,他不但因為覺得這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快樂,還有了豐厚的回報。 美國偉大政治家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曾說:“有時候人們覺得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天賦,但據我所知,所謂的天賦不過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美國另一位杰出政治家丹尼爾·韋伯斯特在70歲生日時談起他成功的秘密時說:“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現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從來還沒有哪一天不在勤奮地工作。” …… 所有的這些人,不管是文學家、藝術家還是政治家,他們無不都是勤奮的典型。從他們的身上,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你可以沒有天賦,但絕不可以不勤奮。勤奮是“使成功降臨到個人身上的信使”,所以,盡快地摒棄那些錯誤的想法,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勤奮的人吧! 146.沒有行動的車輪,生命的列車怎能啟動 “明天是周六,我想去書店買書!” “這個周末,我們去敬老院吧!” “媽媽,咱們家的花園長出雜草了,明天我幫你一起除草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