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書店的老板富蘭克林被店員叫了出來,這個人揚了揚手中的書,再一次問:“富蘭克林先生,請問這本書的最低價是多少?” “1~2美元。”富蘭克林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1~2美元!怎么可能呢?剛才你的店員還只要1美元。你怎么可以這樣做呢?” “沒錯,”富蘭克林說道,“但是你耽誤了我的寶貴時間,這個損失比1美元要大得多。” 這個男子非常詫異,但是,為了盡快結束這場由他自己引起的小小的風波,他再次問道:“是嗎,那么請你告訴我這本書的最低價好嗎?” “1~5美元,”富蘭克林重復道,“1~5美元!” “這是怎么了,剛才你自己不是說了只要1~2美元嗎?” “是的,”富蘭克林回答,“可是到現在,我因此所耽誤的工作和損失的價值要遠遠大于1~5美元。” 這個男子沉思了一下,默不作聲地把錢放在柜臺上,拿起書本離開了書店。因為他從富蘭克林身上得到了一個有益的教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時間就是財富,時間生產價值。 富蘭克林說:“如果想成功,就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 人生由時間組成,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有時候,我們不但自己不在意時間的寶貴,而且還拖累別人跟自己去消磨時間。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同時也是不道德和不尊重人的表現。 你可能沒有莫扎特的音樂天賦,也沒有比爾·蓋茨那般富有,但是有一樣東西,你擁有的和別人一樣多,那就是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會有效地利用時間、合理地安排時間,從閑暇中找出時間。 人生,其實就是和時間賽跑,人人都有可能是勝利者。只有不參加的人,才是失敗者。 3.學做時間的主人 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 “我們來個小測驗。”專家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后,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里,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瓶子滿了嗎?”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他反問:“真的?”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沙子,倒了一些進去,并敲擊玻璃壁使沙子填滿石塊間的間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很好!”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沙子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然后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面與瓶口齊平。他望著學生,“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一個學生舉手發言:“它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多么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你還可以干更多的事!” “不,那還不是它的寓意所在。”專家說,“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呢?你的信仰、學識、夢想?或是和我一樣,傳道授業解惑?切切記住,得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否則你就將錯過終生。” 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一樣多,每個人的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一天都是86400秒。沒有誰比誰多1分鐘,亦沒有誰比誰少1分鐘。時間一樣多,但人的成就卻不一樣大,為什么?就是因為對于時間的態度和管理策略不同。 除了把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運用于重要事情上以外,還要學會利用瑣碎時間。 工作與工作之間總會出現時間的空當,人們都會在每件事情與事情之間浪費瑣碎的片段時間,例如等車、等電梯、搭飛機,甚至上廁所時,或多或少都會有片刻的空閑時間,如果我們不善加利用,這些時間就會白白溜走;倘若能夠善加利用,積累起來的時間所產生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觀的。推銷員在等公共汽車時總有近10分鐘的空當時間,若是毫無目標地與人閑聊或四下張望,就是缺乏效率的時間運用。如果每天利用這10分鐘等車的時間想一想自己將要拜訪的客戶,想一想自己的開場白,對自己的下一步工作作一下安排,那么,你的推銷工作一定能順利展開。不要小看不起眼的幾分鐘,說不定正是由于這幾分鐘的策劃,你的推銷取得了成功。妥善地規劃行程也是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 在時間的運用上,最忌諱的是缺乏事前計劃、臨時起意、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這是最浪費時間的。 要做時間的主人還要有積極的時間概念。 凡事必須定出完成的時間,才會迫使自己積極地掌握時間,有句俗話說,“住得近的人容易晚到”。其原因是住得近,容易忽略時間。例如,一些員工為了方便上班,在離公司一步之遙的地方租房子,因為很快就可以到達公司,但也容易養成磨磨蹭蹭的壞習慣,結果往往是快遲到的時候,才驚覺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事實上,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因為消極的心態讓你疏忽了時間的重要性。因此,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就必須用正確而積極的態度面對時間管理,要求自己凡事都得限時完成,如此,事情才會一件接著一件地完成,這才是有效率的工作。 時間是最容易取得的資源。因為容易取得,所以我們也就容易輕視它的存在而恣意浪費,這種習慣會降低我們生存的價值。以最簡單的數學概念來計算,如果我們每天浪費1小時,1年下來就浪費了365小時,1天24小時中扣除8小時的休息時間,以16小時當做1天來計算,365個小時等于22天,10年下來就有220天,大約等于浪費了1年的可用時間,所以1個活到70歲的人若是每天浪費了1小時,其中就有接近7年的時間是白活了,想起來真是十分可怕的事。 我們還能毫無限制地讓時間溜走而不懂得把握嗎?如果自己沒有時間概念,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那么成功就無從談起。 122.不要在拖延中蹉跎 “明天再說吧!”這句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很多人的骨子里都有個壞毛病,就是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做。其實,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已經足夠將那件事做好。 俗話說,“命運無常,良緣難再”。在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會,然而如果你有著拖延的壞習慣,自然地就很容易錯失良機。 拖延是人生的大敵,拖延甚至會形成悲慘的結局。 愷撒因為接到了報告沒有立刻展讀,以致一到議會,就喪失了生命。 雇傭軍總指揮拉爾總督也是如此喪命的。一次他正在玩紙牌,忽然有人遞來一個報告,說華盛頓的軍隊已經挺進到提拉瓦爾,情報的內容是說華盛頓的軍隊正在穿越德勒華,要向這里進攻。他將報告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畢,他才展開閱讀,雖然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是全軍被俘,自己也因此而戰死。僅僅是幾分鐘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為什么我們總是要把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呢? 我們自己欺騙自己,要自己相信以后還有更多的時間。 我們拖延工作的原因在于它們似乎是令人不愉快的、困難的或冗長的。不幸的是我們越拖延,就越令人不快。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有幾時?請君聽我《明日歌》。”這是明朝詩人對喜歡拖延時間的人的忠告。 很多人喜歡拖延,其實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許多事情在心情愉快或熱情高漲時是可以輕松完成的,但若被推遲幾天或幾個星期之后,就會變成苦不堪言的負擔。這就像如果在收到信件時沒有馬上回復,以后再揀起來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此,我們要迅速地處理事情,由此也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無趣。不要拖延,因為拖延通常意味著逃避,其結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 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種一樣,如果沒有在適當的季節行動,以后就不可能有所收獲。無論夏天有多長,也無法將春天被耽擱的事情加以完成。某顆星的運轉即使僅僅晚了一秒,也會使整個宇宙陷入混亂,后果不可想象。 恪守時間是工作的靈魂和精髓所在,同時它也代表了明智與信用。 在著名商人阿蒙斯·勞倫斯從事商業生涯的最初7年里,他從不允許任何一張單據到星期天還沒有處理。因為,商業界的人士都懂得,商業活動中某些重大時刻會決定以后幾年的業務發展狀況。如果你到銀行晚了幾個小時,票據就可能被拒收,而你借貸的信用就會蕩然無存。 做事不拖延還會讓人對你產生信任,給你帶來美好的名聲。它就像在表明,你的學習和生活是有條不紊的,使別人可以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遵守時間的人,一般都不會失言或違約,都是可靠和值得信賴的。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去寸金尚可買,失去光陰何處尋?時間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以千萬不要再拖延,最后讓自己在拖延中蹉跎一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