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課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大全集》


    第(1/3)頁

    9.奇跡每天都在不同的角落中發生

    幾乎每一個人都曾在心中默默禱告過奇跡能在自己身上發生,尤其是當我們看到那些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時,更是難以抑制自己羨慕和驚嘆之情。

    羅杰·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那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那兒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們從小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后很少有人從事體面的職業。然而,羅杰·羅爾斯是一個奇跡——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還成為州長。

    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問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面對300多名記者,羅爾斯對自己的奮斗史只字未提,只談到了他上小學時的校長——皮爾·保羅。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時,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曠課、斗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一個是奏效的。后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

    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么大,只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想象。他記下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了它。

    校長先生的一句話完全改變了這個嬉皮士,“紐約州州長”就像一個標桿,隨時衡量著他的言行。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污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桿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這個奇跡發生了,他成了紐約州州長。

    羅爾斯的母親一定非常感謝校長的這樣一句話,但對校長來說,他不過是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他對羅爾斯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可能并不了解羅爾斯,更不會想到這句話會在40多年后竟會美夢成真!是什么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呢?

    有一位作家處于混沌不清的世界之中已經整整半個世紀了,“我只有一只眼睛,”她寫道,“眼睛上布滿深深的疤痕。我只能透過左眼一條細細的窄縫來看這個世界。也只有把書拿起來貼到臉上,才能看見,而且還要竭力睜大左眼才行。”

    但她從來不把自己當做一個“特殊人”,她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跳房子游戲,可是她就是看不見地上畫的線。于是,等其他孩子都回家了,她還蹲在地上,把眼貼在線上,順著線一點點指認,記住了地上每一個畫線部分。下一次再和小朋友玩游戲,她居然成了專家。每次看書時,她必須把印著大號字體的書緊緊貼在眼睛上,貼得那么近,眼睫毛好像都能刷著書頁。

    在這樣的狀況下,她獲得了兩個著名大學的學位。后來,她到了一個小鎮教書,隨后不斷晉升,最后成了一所院校的新聞和文學系的教授。她不僅教了14年書,還在婦女俱樂部做協調員,在電臺上主持談話節目,介紹各類書籍及作者。

    1943年,她52歲時,真正的奇跡發生了:她在一家診所做了眼部手術,手術后,她的視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上40倍!她欣喜地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水池子里洗碗都那么令她激動和振奮。“我開始玩著碗里、鍋里、池子里的肥皂泡,”她寫道,“把手插進泡沫里,托起一個肥皂泡,對著陽光,在每個肥皂泡上我看到了一個個小彩虹的絢麗顏色。”她透過水池上的窗戶向外張望,她看見“不停拍打著灰黑色翅膀的麻雀,飛過厚厚的正在飄落的雪”。

    她的筆下不僅多了很多如此優美靈動的語句,更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感恩。

    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很多“奇跡”,那些超出我們原來的預想的事情,動搖著每個以“隨遇而安”為借口放棄努力的人的心靈。為什么奇跡可以出現在別人的身上,而沒有發生在我們周圍?是什么在主宰著奇跡發生的概率?

    就上面這兩個故事來說,是皮爾斯把自己當成未來州長的態度,是女作家與其讓自己陷入對全盲的恐懼中,不如積極地戰勝恐怖、不斷捕捉生活的快樂的想法,使得他們各自創造了奇跡,發掘了自身的價值。

    對,心靈的力量能夠讓奇跡發生!當你的內心有足夠強大的毅力和決絕的勇氣時,你就有足夠的能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如果你對這個結論有所懷疑,那么讓我們回憶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場景:

    當你決定要好好學習,拿到自己理想的名次之后,你每一次的練習和測驗都盡全力去分析了嗎?當你決心要珍惜自己的朋友之后,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刻你都用最友善的心態去接納他們了嗎?當你想化解家人之間的誤會后,面對家人的不理解時,你有心胸去接納嗎?

    你還可以補充類似的提問,如果這些小小的問題你都沒有能給出肯定的回答,那你也不要驚訝,試想:為什么奇跡沒有在自己的身上發生?

    當然,你可能正在努力創造奇跡,那么你需要的僅僅就是時間和堅持的勇氣而已。

    10.他人眼中的困難正是勇者眼中的常態

    在奧巴馬8歲的時候,他寫了一篇沒有來由的文章,里面提到自己的理想,他說“我將來要當總統”。當時他身在印度尼西亞,和母親跟著繼父生活在偏僻的村子里面,跟著當地的孩子們一起玩耍。無論是誰,都不會把那個一無背景、二無天資的黑人小孩往白宮里面想,從滿是泥濘和雞糞的鄉間小道到白宮,這中間有太多的困難了。

    但這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卻在2008年年底發生了,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非裔的總統。

    有人想去欣賞古典音樂、飽讀詩書、學跳舞健身等,但一想到自己有很多的學習要完成,就馬上打消了先前的想法。這樣的小事情都無法自己安排,遑論人生大計?不過,真正的勇者面前,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困難,沒有他們不能完成的任務。

    野心,勇者的野心可以藐視一切困難,那么在他們眼中就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對野心這個詞有所抵觸,那么我們可以將之稱為“實現目標的氣魄”。在秘密法則中,有這樣一個道理:目標大的人,問題就小。奧運之父顧拜旦可以作證。

    1890年,顧拜旦訪問了希臘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奧林匹亞,碧波蕩漾的愛琴海、巍峨的奧林匹亞山,喚醒了他從小形成的對古代奧林匹克的向往和崇敬。他逐漸萌生了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的想法,以創辦現代奧運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一種舉辦世界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設想使他開始積極投入到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之中。

    嚴格地說,顧拜旦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復興奧運會的人。在他之前,德國體育教育家古茨·姆茨、考古學家庫提烏斯曾先后提出此議。但他們僅僅局限于設想,而真正將設想付諸實踐的唯有顧拜旦。

    這次希臘之行使27歲的顧拜旦確立了復興奧運的人生目標,從這時開始,他開始為這個理想而近乎狂熱地努力著。第二年,他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積極宣傳復興奧林匹克精神,為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復興做了大量思想動員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1894年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有12個國家20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顧拜旦起草了開幕詞。

    早在1892年11月25日,他發表了“復興奧林匹克”演說,人們卻反應冷淡。對此顧拜旦并不氣餒。他開始到法國各地以及歐美許多國家游說。每到一地,他總是充滿激情地談論復興奧運,點燃人們的熱情。

    1894年6月23日,31歲的顧拜旦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果:來自歐美37個運動組織的78位領導人一致通過決議,從1896年起恢復4年一次的奧運會,并且規定了“業余運動”的原則和參賽項目,確定了第一屆奧運會在希臘舉行。

    當1896年明媚的春天到來的時候,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如期舉行。熄滅了15個世紀的奧運圣火,在容納8萬觀眾的大理石運動場再次點燃,主席臺上的顧拜旦和人們一起發出了激動的歡呼。而在此之前,希臘曾經因為財政困難一度打算放棄奧運會主辦權。

    為此,顧拜旦多次前往希臘,動用所有的社交手段,一個一個說服王儲、國王、首相,動員富豪出資贊助,還在歐洲和希臘本土展開募捐。為了籌集資金,希臘發行了第一套奧運郵票。“奧林匹克郵票一發行,舉辦奧運就成了定局。”顧拜旦的話證實了后來人們傳頌的“郵票挽救了首屆奧運會”的佳話。

    第二屆巴黎奧運會和世博會同時舉辦,兩者產生矛盾。顧拜旦被迫辭職,還不時遭到譏笑和唾罵,但他毫不介意。

    從開始確立復興奧運會的目標,直到1937年9月2日逝世,顧拜旦整整為奧林匹克運動奮斗了54年。其間,他不顧家庭的不快和困難,對工作不分巨細都親自操辦:文件,宣傳,設計圖案……他四處奔走聯絡各方,廣交朋友爭取支持,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看看今天的奧運會,它代表著整個人類追求的體育精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新面貌,誰能想象這是由一個人的夢想產生的呢?“讓我把全世界的人都號召起來,有組織有紀律地參加一場盛會,并讓大家認可同樣的評判標準?這簡直不可能!”但是,顧拜旦把這變成了可能。

    還有很多令你感到不可能的事情嗎?那只能說明你還需要更大的勇氣,去相信你一定能實現理想,當你愿意相信,就沒有什么困難能難倒你了。

    11.上帝很忙,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生活中,一帆風順、事事遂心的事情很少,誰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人生遇到困難、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臨困難挫折時一味地退縮。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世界上沒有什么神仙皇帝,救世主就是我們自己。有的人遇到困難挫折,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努力進行自救;有的人卻把生還的希望寄托在別人的救助上,錯失了自救的良機。對待困難挫折的態度不同,最后的結局必然迥異。

    路要自己走,生活要靠自己創造。“倚立而思遠,不如行之必至”,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救世主,須知“自救方能救人”。

    伐木工人巴尼·羅伯格在伐一棵大樹時,大樹突然倒下,他來不及躲避,被大樹粗壯的枝干壓在樹底下。當他蘇醒過來時,他發現自己的左腿被枝干死死壓住,不管自己怎么使勁也抽不出來。

    天快黑了,周圍一個工友也沒有。巴尼想,如果就躺在地上等待有人來救援,恐怕自己在被人發現之前就會因失血過多而死去。現在唯一的辦法是自救,即把壓在腿上的樹干砍成兩截,才有可能抽出左腿。

    于是,巴尼拿起身邊的斧子,一下一下地砍起樹干來。可沒砍幾下,斧柄突然斷了。巴尼在絕望之余,想到了只有砍斷自己的左腿才是唯一的求生之路。

    沒有猶豫,忍著劇痛,巴尼砍斷了自己的左腿,又以驚人的毅力爬到了山下的工棚里,并撥通了醫院的電話求救。

    巴尼用失去一條腿的“殘酷”方式,換來了生命。而他之所以能活下來,就是因為他進行了積極的自救。

    巴尼的自救行為讓我們認識到:命運就在自己手中。一味依靠、信賴別人的人,只會等來失敗。積極地創造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能打敗磨難,走出困境。

    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就給自己一定的信心;要想平平庸庸過一輩子,別人也沒辦法。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才能譜寫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舞曲。

    12.壓力之下,我們能“跑”得更快

    每個人的惰性與生存所形成的矛盾會產生壓力,欲望與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沖突會產生壓力。說得通俗一些,就是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壓力:讀書有壓力,上班有壓力,做平常老百姓有壓力,做領導干部也有壓力。總之,壓力無處不在。

    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科學家認為:人是需要激情、緊張和壓力的。如果沒有既甜蜜又痛苦的壓力,人就無法存在。適度的壓力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從而延長人的壽命。實驗表明,如果將人關進隔離室內,即使讓他感覺非常舒服,但若沒有任何情感體驗,他也很快會發瘋。

    生活中,不少人畏懼壓力,逃避壓力,因為壓力會讓人倍感沉重,喘不過氣來。其實,壓力又何嘗不是一種動力呢?它會帶給我們痛苦和沉重,但也能激發我們的斗志和內在的激情。試想,不管學生多么勤奮,得到的全是一樣的考分;不管員工多么努力,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工資,那么,誰還會有激情?誰還愿意繼續努力?這樣,人人都混日子,變得越來越懶散,激情也將消失殆盡。

    體育比賽的壓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因為壓力大,運動員才能跑得更快,世界紀錄才頻頻被打破。企業工作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然而,正是激勵的競爭機制才使企業有了飛速的發展。美國鮑爾教授說:“人們在感受工作中的壓力時,與其試圖通過放松的技巧來應付壓力,不如激勵自己去面對壓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水城县| 南乐县| 武安市| 北碚区| 清原| 衡阳市| 理塘县| 武乡县| 都昌县| 博罗县| 香格里拉县| 十堰市| 永城市| 小金县| 伊吾县| 项城市| 汉源县| 凭祥市| 双牌县| 西平县| 东丰县| 苏尼特右旗| 阿拉善盟| 郓城县| 姜堰市| 历史| 潼关县| 宁乡县| 七台河市| 清徐县| 余江县| 兴隆县| 普兰县| 台前县| 阿勒泰市| 沅江市| 务川| 昌乐县| 大名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