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下就讓直播間的粉絲瘋了。 “臥槽??!好帥!!” “直接喊老公?!? “被他裝到了!” “大佬的氣場瞬間就出來了!” “啊啊啊??!這是什么語言???聽不懂!求翻譯?!? “這是意大利語!意思是……” “臥槽!!蘇爹到底會多少語言?所以這首歌是意大利語歌曲?” 粉絲們被這樣的開場震撼帥到了。 畢竟此刻蘇晨穿著西裝。 在昏暗的燈光下,配合著這樣低沉的嗓音,遠遠看去,還真有點拽拽酷酷的痞帥樣子。 哪個女人頂得住啊? 男人都被帥到沒脾氣了! 蘇晨的低語之后,終于歌曲的前奏旋律進入。 直播間戴上耳機的粉絲們右耳聽到了古典吉他聲,左耳則是弦樂主旋律。 二者交相呼應。 木貝斯撥弦負責低音。 之后木管組交替弦樂,豎琴作為陪襯。 在然后右耳滑入弦樂,進入人聲。 女高音搭配弦樂長線條的顫弓直擊人天靈蓋,聽出一身雞皮疙瘩。 再混著不斷加快的男聲禱告。 在編曲如此豐富繁雜的情況下,打擊樂被大范圍做了濾波處理。清音吉他分解和弦,再做了大混響處理。 讓整首曲子呈現出一種大氣感。 而不是那種小家子氣的音樂。 刺耳的合成器作為loop。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在這一分半鐘里,每個聽到這段音樂的人,都感覺自己的耳朵在被一位“天使”親吻。 一分半鐘的前奏里, 創作者使用樂器刻畫出從動機到犯罪再到審判的畫面。 沒有一句歌詞! 但整個前奏已經構造出一幅幅生動真實的畫面。 用音樂講故事! 而不是用歌詞講故事! 這首《以父之名》做到了。 普通聽者只會覺得前奏好聽,有畫面感,并且時常達到一分四十秒的前奏非常奢侈。 但在專業的詞曲人聽來,卻是滿心震撼。 石讓聽到《以父之名》的前奏就已經坐不住了。 他本是坐在沙發上的。 現在已霍然起身。 古典吉他、弦樂、木貝斯、豎琴、弦樂、男聲禱告、歌劇女聲…… 旋律帶動著畫面變幻。 音樂和故事都隨著樂器的變化而流動起來。 這么多樂器搭配在一起竟不顯絲毫嘈雜和累贅,反而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氣質來。 雖然和他的交響樂式編曲有著很大的差別。 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就是用旋律用樂器講故事! “這編曲……神了!”喜知郎道。 石讓激動地心情久久難以平息,“他才二十七歲?。【幥揭雅c我相當……” 沒錯。 《以父之名》的編曲讓石讓說出了蘇晨編曲水平與他相當這樣的話。 他沒有說超越。 但蘇晨還年輕,他認為超越他,只是時間問題。 現場的李宗勝、黃占、羅群等人也是一個個聽呆了。 首先一分四十秒的前奏相當奢侈。 其次這樣的神級編曲! 已隱約有了石讓交響樂式編曲的味道。 不僅如此,它還極富有俗稱的個人特色。 “這是模仿交響樂式編曲?”羅群低聲說道。 李宗勝聞言搖了搖頭,“有類似的痕跡,但模仿的成分只有很小。更多的是創新。將編曲拆開來看,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但讓它們交織在一起,偏偏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可能這就是蘇晨吧!” “一個會刻進華夏音樂史的天才音樂人!” 專業詞曲人的反應尚且如此。 直播間粉絲在聽了白白胖胖的實時解說以后,就差將整個直播間搞崩潰了。 那場面之熱烈! 可以用失控來形容。 彈幕密密麻麻。 “用了這么多樂器嗎?” “禱告和歌劇女聲,簡直讓我欲罷不能。” “很暗黑風有沒有?” “奢侈的前奏!” “一分四十秒的前奏?。∵@是蘇晨故意用來秀的??!” “神仙編曲!” “就這編曲,就已經讓我跪下了?!? “被蘇爹裝到了。” “除了蘇爹,就問還有誰!” “啊啊啊??!蘇爹不是人啊!是神!神在寫歌啊?!? “無敵前奏。”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