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電影放完了,但是影廳內的人們,久久沒有回應,好似還沉浸再悲傷中。 .... 當晚凌晨,一篇著名影評人,熬夜發表了一篇觀影后感,也是表達他心情的想法: “觀【秦淮河十三美】,胸口有火再燃燒,有淚再眼里醞釀。” “學生裝的秦淮景和旗袍裝的秦淮景,一前一后,仿若就是兩個世界,兩種命運。 代表著一群女學生,跟一群青樓女,彼此本不相同命運,有了連接,但最后再次分隔。 命運,放佛是女人最難邁過去的一道坎兒。 一群十三四歲的女學生,有國軍拼了最后一命來保護,有父親不惜做漢奸去保護,能逼到一個“二流子”裝成神父站出來保護,連日本軍官都會憐惜三分。 所以妓女去替女學生侍候日本兵,這個安排在玉墨第一次提出來的時候,我心里居然邪惡的認為這是個合情合理的決定,“這個事兒,她們做正合適啊”。 而直到琵琶一彈,換裝完畢的藍衣“女學生”一字排開,一曲吳儂軟語的《秦淮景》娓娓道來,我到此才忽然意識到,把她們替代女學生送到日本人那里,是何等殘酷的一個決定。 才明白john為什么要糾結于“girls or women?” 求生的勇氣,擁有不難,求死的勇氣,才真真讓人揪心的佩服。 閉上眼,抱著琵琶端坐正中的玉墨,其他十幾個女孩蘭花玉指,娓娓道來,“我有一段情,唱給諸公聽”。 這樣一個結局,我越想越心疼。不是逼到絕路,任誰也不會做到這一行,而素來秦淮名妓,又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她們剪短了頭發清清爽爽的樣子,真的覺得john同學你怎么忍得下心啊,換做是我,可能真的帶著玉墨遠走高飛了。 做首小詩,送給十三釵們。 君子亦惜命 婦人卻重情 商女知國恨 秦淮吟絕景。 “感謝曾經生死奮戰的先輩們,感謝張導帶來的歷史回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