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巨桑心情不錯之下說出真相,“權當你去侍奉那位大人,為我解決了個難題的報酬。” 是的,主人何等身份地位,怎么可能會關心一個小小奴仆的恩怨情仇? 巨桑不過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手頂缸,故此誆騙剛剛登島的孩童罷了。 不,也不算完全誆騙。 畢竟巨桑同樣給了孩童報仇的機會,畢竟對于它這樣的存在來說,要取一家凡人的性命,實在太容易了。 哪怕隔著萬水千山,難以數計的距離,依舊只是隨手為之。 拿到巨桑枝干后,孩童很干脆的抽取了合家的魂魄,看著父母兄姐在枝干之中痛苦的哀嚎求饒,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與愉悅。 而且,當合家的魂魄被折磨消亡后,孩童驚奇的發現,巨桑枝干反饋給他一股精純的魂力。 他的力量明顯提升了一大截。 接下來,孩童侍奉主人之余,開始留意起了島嶼附近生者的蹤跡。 而島嶼顯然并不固定在一處,而是到處游移不定,這給了孩童更多嘗試的機會。 他很快確定,巨桑的枝干,能夠抽取魂魄,但真正賦予他力量的,并非魂魄本身,而是魂魄痛苦、恐懼、憎恨、怨憤……這些惡念的醞釀。 有一次,他運氣非常好的發現了一座大島,島上足足有著十二座城池…… 如此巨大的人口,讓孩童改變了一貫以來斬盡殺絕的做法。 他覺得這座島,可以作為一個長期的,穩定的供給。 只稍作思索,孩童就有了主意。 先安排幾波鬼潮,令整座島嶼都陷入朝不保夕的恐懼,繼而,在亡城滅種的絕望席卷全島時,喬裝過路修士為島上城民指點迷津。 很快,主人的神像被立下,祭祀的制度也迅速落實。 一年獻祭一人,對于十二城的凡人來說,似乎壓力不大。 但孩童安排的規則,祭品的選擇,完全不受十二城控制。 無論男女,不問老少,不分貴賤。 任何人,上至耄耋之年的老者,下至剛剛出生的嬰孩,不管是貴為城主的掌權者,還是臭水溝里茍且偷生的乞兒,都有可能在一年一度的祭典上,抽到那根祭簽。 故此,鬼潮消失后,整個十二城,每一個凡人,茍延殘喘之余,終年生活在惶恐之中。 他們越到祭典越害怕,畏懼自己會被祭簽選中。 只有每年的祭典結束之后短暫的一段時間,未被選中者,才如釋重負的松口氣,享受那么幾個月的輕松。 毫無疑問,十二座城池的生者,新鮮的肉身與眾多的魂魄,對鬼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然而主人的名聲,足以震懾住蠢蠢欲動的萬千鬼物。 至于說主人自己…… 孩童服侍多年,心里有數,主人根本懶得理會這些小事,這么多年了,主人甚至連伺候自己的奴仆叫什么名字都未曾問過。 遑論是這座被孩童取名“天外島”的島嶼? 就這樣,孩童一邊盡心盡力的伺候主人,一邊通過島上的祭祀,不斷提升力量。 但是有一日,孩童忙里抽空到天外島上檢查凡人們是否安分守己時,從未離開過巨桑之上的主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開口道:“我要離開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