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李靖原來是隋朝的人?那不是和秦瓊一樣?” “可為什么這樣優秀的人才,都沒有被楊廣所用呢?” “如果楊廣任用秦瓊、李靖這樣的人物,那么隋朝的未來是不是又會不一樣呢?”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只見天穹之上的投影繼續變動: 李靖是隋朝人物,可為何在隋朝意不得志,在大唐才嶄露頭角呢? 后人熟知的李靖, 他有多重身份。 他是《西游記》中的托塔李天王,托著玲瓏寶塔,執掌十萬天兵天將。 他是商朝的陳塘關總兵,威風凜凜。 或是“ 風塵三俠” 之一, 有紅拂女為伴。 然而真實的李靖,他既沒有寶塔這件神器,也沒有哪吒這個兒子,更沒有從唐朝穿越到商朝去參加武王伐紂大業。 李靖生于官宦世家,所謂的官二代,他的舅舅是韓擒虎,乃是隋朝一枚大將。 他的祖父李崇義是殷州刺史,賜封號為永康公。 父親李詮任趙郡太守一職。 這李靖不僅家世好,而且長得也是儀表堂堂,生的一副好相貌。 在祖父的熏陶下,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來“ 文韜武略”,而且這李靖并不如其他世家公子那樣貪圖享樂,他積極向上,想要建功立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舅舅韓擒虎每次與他談論兵事,聽到李靖的一番見解總是忍不住拍手叫絕,并說道“ 可與之討論孫、吳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舅舅覺得李靖頗有自己當年的風采,便對其寄予了厚望。 李靖也的確沒有辜負舅舅的一番栽培,他從長安縣功曹做到駕部員外郎。 雖然官階不高,但是他的美名卻傳遍了朝廷上下,當時的吏部尚書牛弘稱贊他有“ 王佐之才”。 若是按照這個趨勢,李靖的一生定當是順風順水,扶搖直上。 可是天不隨人愿。 李靖在任馬邑郡丞一職時,被喚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 但這個時期的各地反隋暴政的叛亂已經風起云涌,河北一方的竇建德,河南一方的翟讓、 李密等領導的三支主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瓦解著隋朝的統治,隋朝江山岌岌可危。 這時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見狀也想在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于是暗地里招兵買馬,招攬人才,準備伺機而動。 當時可謂是“ 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煙塵” 。 當時是今天你稱王,明日我稱霸。 有槍便是草頭王。 李靖是聰明人,看到了隋朝將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便想為自己找個新靠山。 當時天下人都看好魏公李密,認為他有帝王之相。 李靖本是投靠李淵,密謀與他一起謀反。 但他后來并不看好李淵父子能成就大業。 思前想后,他決定把自己偽裝成囚犯,然后前往江都向隋煬帝告密,以求戴罪立功。 但當李靖好不容易走到了長安時,此時關中卻已經大亂,道路不通無法再前行。 而這時的李淵一舉在太原起兵,并一路長驅直入,火速攻占了長安。 李淵發現了在長安的李靖。 李淵恨得牙癢癢,好家伙,要不是他早來一步,被李靖早一步告密,今天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于是李淵命人將李靖抓了起來,押赴刑場,準備處死他。 李靖心里也叫苦,誰知道他不看好的李淵父子竟然真的能稱霸天下,他年少成名,壯志未酬。 他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叫了起來,他可不是叫大丈夫死而無憾,十八年后又是一個好漢。 李靖思前想后,對著李淵說道:“寧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