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薛仁貴于貞觀末年投軍,跟隨唐太宗東征高句麗,在戰斗中被唐太宗發現并提拔,從那時開始為大唐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膾炙人口的典故,在后世被眾津津樂道,廣為流傳。】 【但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薛仁貴也不例外?!? 【薛仁貴一生征戰無數,少有敗績,如果將其視為初唐第一勇將,都一點不為過。】 【但是,在唐高宗李治時,以他為主帥西征吐蕃,卻打了一場敗仗,也因這場戰役差點丟掉了性命?!? 【此戰爭,最為著名的就是大非川戰役?!? 【吐蕃在西方崛起,不斷擴張著地盤,并逐漸控制了西域,西域一直以來都是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被吐蕃占領,自然不愿意?!? 【公元六百五十年,年僅三十四歲的松贊干布離開了人世,由于兒子英年早逝,王位的繼承人便落在了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的肩上。】 【但是,由于他的孫子此時尚且年幼,由當時吐蕃的大相東贊論東贊輔佐?!? 【那時的吐蕃,大相其實就相當于中原王朝的宰相,但在吐蕃語中被稱之為“論”?!? 【所謂“主少國疑”,當然也是大權旁落了,當時的情況芒松贊其實也就是個傀儡?!? 【論東贊堪稱吐蕃當世的“奸雄”,他上臺之后,連年對外發動戰爭,沒有用多長時間就基本統一了高原,還不時率兵南下侵擾印國及周邊小國?!? 【公元九五九年,論東贊由于前期的順風順水,變得不老實了,他將手伸向了大唐的小弟吐谷渾。】 【但是這一次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也該論東贊命背,碰上了蘇定方。】 【蘇定方在大唐初年也是名將,是個相當不好惹的主,當時蘇定方奉命西征西突厥,聽說論東贊不請自來之后,他大破吐蕃軍,還順便把吐蕃的副宰相給殺了?!? 【此后,蘇定方奉命坐鎮西北,論東贊就再也沒有了機會,而且只要出兵總是吃盡苦頭。】 【后來論東贊去世,唐朝本來想趁此良機進攻吐蕃,但是同年蘇定方也去世了?!? 【論東贊死后,他的兒子論欽陵繼任宰相,他的野心和才干一點也不比他老子差,他將目標鎖定在了大唐?!? 【六百七十年初,論欽陵親率四十多萬大軍,對大唐直接發動了進攻,很快就攻占了安西四鎮?!? 【唐高宗李治聞訊大怒,當即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大總管,率領五萬精銳討伐吐蕃。】 【論欽陵聞訊立即撤回到烏海,薛仁貴率領唐軍步步緊逼,當年就順利抵達距離烏海僅有三百多里的大非川。】 【薛仁貴想從大非川到達烏海,就必須翻越漢哭山,而翻山越嶺就不能帶太多輜重。】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戰爭從來都是打的錢糧,事實上,在青藏高原打仗,糧草轉動是相當困難的,那么,薛仁貴會怎么打這仗呢?】 【薛仁貴要組織這場戰役,實際上面臨兩大困難,一是糧草轉動及行軍問題;二是當時的兵力與吐蕃相比,嚴重不足。】 【當然優勢也是有的,也就是唐軍的戰斗力還是遠勝于吐蕃軍隊?!? 【在考慮了各種情況之后,薛仁貴在大非川設置兩個營寨,留下兩萬士兵看守輜重,自己先率領精銳,輕裝急速行軍三百多里,挺進烏海殺吐蕃一個措手不及?!? 【另命郭待封率領一部分軍隊,緊隨他的步伐。】 【要說薛仁貴的這個戰術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堪稱完美。】 第(1/3)頁